電影訊息
駱駝駱駝不要哭--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

哭泣的骆驼/TheStoryoftheWeepingCamel

7.4 / 6,414人    87分鐘 (25 fps) | 91分鐘 (24 fps) | Hong Kong:93分鐘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琵亞芭蘇倫戴娃 路易吉法洛尼
編劇: 琵亞芭蘇倫戴娃 路易吉法洛尼
演員: Janchiv Ayurzana Chimed Ohin Amgaabazar Gons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海邊的頑石

2006-06-03 22:41:51

哭泣的駱駝


幾乎沒有音樂,甚至甚少對話,最原始的聲音,風的呼號,駱駝的鳴叫,人的絮語,沙漠裡沙子的頌歌。

 

鏡頭語言很粗糙,並且鏡頭的過渡不平滑,後來查資料才知道,該片是德國兩個電影學院的學生拍攝的。不過,也正好對應了鏡頭裡的環境,粗礪的曠野,淳樸得沒有任何修飾,人和沙漠,生與死的磕磕碰碰。

 

影片中的生活,我們可以形容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生活已經無法抵擋「文明」的侵襲,當孩子們去尋找樂師的路途上,電視,摩托等一一展現,看著電視裡的歌舞和卡通,孩子回來對爺爺說,他也要買電視。文明是什麼,僅僅是科技對人們慾望的滿足麼。如果我們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作是落後的,不文明的,那麼,我坐在深圳,就在這台電腦前,我們就算是文明了嗎?

 

電影沒有講述,只是展現,展現了和諧的生活。

 

「你不需要那東西,否則,你整天都會盯住螢幕過日子」。這是孩子的爺爺當孩子說想買電視的時候對孩子說的話,簡單得不能在簡單的語言,不需要邏輯。我不能說老人在抗拒進步,我想說的是,老人看到了某種進步之後的本質,或許他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告訴了他,慾望,不可滿足。

現在我整天盯著電腦過日子。什麼樣的日子才算是好日子? 也許,抽一根《好日子》牌香菸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失去了將得到了另外的補償,補償足以彌補我們所失去的嗎?

最奇妙的一幕,在影片的結尾,這也是影片唯一的音樂和歌聲。 馬頭琴和蒙古長調合奏愛的頌歌,喚醒了母駝的愛。我想,只有有愛的人,才能喚醒愛。

 

最後的畫面如此和諧:黃昏,沙漠,曠野,夕照中,白色的蒙古包,歡樂的歌聲,綿羊,駱駝的此起彼伏的鳴叫,還有我觀看的眼睛,和紊亂的思緒。

註:馬頭琴是蒙古傳統的絃樂器,狀似提琴。傳說有位主人因為養了一匹千里馬,而遭到富人的覬覦,強行要挾主人割愛。然而千里馬與主人感情深厚,多次逃脫返回主人身邊,使富人非常妒恨。憤恨的富人於是先殺了千里馬,再將屍首送還。主人傷心之餘,便將馬皮製為琴鼓面,馬尾當作琴弦,馬骨作為琴弓。當製作完成的琴揚起幽幽的旋律時,就彷彿是千里馬在對著主人訴說它無限的思念,人們聽了大受感動,便稱之為「馬頭琴」。馬頭琴除了出現在蒙古的傳統禮儀上,它更是蒙古人用來和動物們溝通的重要工具,其音樂有安撫動物的功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