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共同警備區域--JSA

共同警备区/JSA安全地帶/共同警备区域JSA

7.7 / 34,281人    110分鐘

導演: 朴贊郁
編劇: Seong-san Jeong Hyeon-seok Kim
演員: 李英愛 李秉憲 宋康昊 Tae-woo Kim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鄺言

2006-06-09 02:29:16

從《共同警備區》到《太極旗飄揚》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聽友人說起某一類韓劇,從曾經的《生死諜變》開始,無不以南北對抗的政治背景為題材,然而皆從小人物入手,愛情是可歌可泣,友情則是掏心掏肺,情節曲折離奇,情感波瀾起伏,觀眾於是大飽眼福、嘆為觀止。雖然我們知道這樣的故事僅僅是發生在商業片裡,可是我們得到了滿足,也就不那麼較真了,更何況我以為,《共同警備區》是一部非常有想法的商業片。

故事的梗概其實也不復雜,南北韓邊境的幾個士兵,在「西線無戰事」那樣的情況下,私下裡有了來往。當然,在非常嚴峻的政治形勢下,這種交往可謂是戰戰兢兢,充滿著試探的意味,也隱含著深深的戒備。於是,在一次意外當中,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兩邊終於還是一觸即發,最後剩下的倖存者,被送上了審判庭——在南北邊境開槍這樣的事情,當然是很容易上升到一個非常嚴重的高度的。而故事則恰從對這起事件的調查開始,採用倒敘的手法,剝繭抽絲一般展開全部的真相。兩方面先是劍拔弩張,互相指責,然後當然有我們的主人公深入調查,結果出乎意料:根本不是什麼有預謀的政治事件,而恰恰是在這樣的政治情緒下發生失控的偶然事件。於是,所有受到觸動的人包括觀眾便陷入了沉思。

對抗還是趨同?也許這不是主要話題,主要的是最後真相大白時的荒誕感。該片除了某些政客的嘴臉不那麼討喜(其實這部片子裡面還算好了)之外,主要的人物沒有哪一個是被醜化的,他們都很普通,做事情的出發點也都很樸素,就是這麼一群人,卻最終以槍對射,熱血橫流,故事的悲劇性由此彰顯。撇開這點不談,這部早期的該類片子劇情非常有張力,人物刻畫生動,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說,的確是好片。

也許是這類的片子開始獲得了成功,於是後面就一下子出來了很多。像《實尾島》之類,雖然沒什麼大腦,但是非常陽剛,雖然人物不再是普通人,但基本上沿襲了從前的凡人調子,還可以當作娛樂片看看。只是政客開始戲份重了,一種在《生死諜變》中不曾直接出口的情緒漸漸瀰漫開來,荒誕不再是一種氛圍,而是確有所指了,即:將罪責歸咎於政治。

到了《太極旗飄揚》,這樣的浪潮可算到達了巔峰!該片的主角不再是平民,簡直堪與蘭博媲美:他先是在南韓當了戰鬥英雄,後來親人因為接受了志願軍的救濟糧而被槍斃,主角憤而投奔北韓,一舉又成為北韓戰鬥力最強的紅旗團的英雄!再後來,主角在一次進攻中與服役於南韓的親弟弟狹路相逢,被從殺戮中喚醒。最後為了掩護弟弟撤退不被殺死,他端起機槍轉身向紅旗團掃射……結果當然是被打成了蜂窩。

看罷此片,簡直就暈了。這樣一個像殺人機器一般的蠻力之士,在敵對陣營換來換去,把一場戰爭變得毫無意義。當然,我們可以立即就開始同情他了:因為他沒有選擇啊,他只是不信奉任何主義,一心為了自己的家人,梅爾吉布遜的《愛國者》不也是這樣一個意思麼。所謂的政治立場都是政治家們的事情,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戰爭就是災難而已。那些收了救濟糧的老百姓有什麼錯?全都充當了犧牲品……

是的,這樣的話還可以說很多。就像那些老兵回憶起當年,說到最後沒有人為了所謂政治立場或者什麼主義在戰鬥,最後能維繫下去的只有戰友間的生死情誼。這就是《兄弟連》的由來。聽到這話我常常感到辛酸,因為這時候生命不掌握在自己手裡,所有的人不知道為了什麼而開槍,也儘量不去想打死的陌生人同樣有血有肉,也有兄弟。戰爭初期那些怕死的士兵遭到大家的嘲笑和鄙視,但是到了後來,人們雖然不會高看他們,但是卻有了同情。這是顯然的:當一群人共同遭遇過了虛無之後,如果他們倖存,那麼情誼是一輩子的。就像飛機迫降成功後人們相互擁抱,被解救的人質相擁而泣,鐵達尼號的倖存者年年相聚……這裡的確關涉到人性的最深處了。

可是,當這樣一部商業片放在眼前,我卻不得不開始陷入另一種不安了。曾幾何時,那樣一種抽象的人本主義思潮喧囂塵上,強過了任何其他的聲音,這不禁讓人想起曾經某個年代對超階級超種族超國界的普遍的愛的謳歌。我們都曾經了解到那樣的烏托邦是如何揭開虛假的面紗的,那麼此刻要問的是:這樣的一部片子到底支持了誰?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主角還是南韓士兵的時候,眼看打到了中國邊境線,大家在戰壕里暗暗想可以回家過年了。就在這個時候,不知道誰叫了一聲:「志願軍來了!」主角抬頭一看,只見紅旗漫山遍野迅猛撲來,原本勝利在望的南韓軍隊一下子就開始潰敗了……作為中國人,看到志願軍戰鬥力如此驚人,當然心頭一熱,民族自豪感大增,可是心裡卻很清楚,在這部片子中,志願軍不是代表另一個主權國家,而是被當作命運,當作洪水猛獸一般被看待的。如果你看得投入,你甚至會和主角一樣絕望,因為回家過年的希望破滅了,戰爭又將無止境地延續下去。

當主角可以轉身向一分鐘前的戰友開火的時候,正義和善良被徹底地抹去了。不僅顛覆了政治的理念,也顛覆了其他的一切是非和價值。即便是最後攥在手裡被當作救命稻草一般的親情,也將會只剩下了血脈這一純然外在的聯繫。為什麼呢?因為所謂主義被看作是一種話語強權,現在要顛覆它,要以個人來對抗這種曾經被當作普遍的善的價值,然而問題在於,個人在打倒曾經的普遍價值之後永遠不能獲勝,因為一旦這個個人獲勝,比如他宣稱不為國家或者信仰,而為兄弟情誼而戰,如果這樣的顛覆獲得了正面認同,勢必兄弟情誼將變成新的話語強權,然後其自身也將被顛覆——這種消解的力量勢必總是將自身變成被消解的對象,這就意味著不能有任何價值,意味著將人性的內容全部掏空。很顯然,這種抽象掉了一切現實內容之後的所謂普遍的人性論,最終只能導向一種毀敗的虛無主義。

還能由此聯想到以前被禁播的《走向共和》,其間不要說李鴻章,從袁世凱到慈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美化,我們甚至可以為他們大掬同情之淚,而且據稱其間揭露的細節都是真實的史料,這就更加讓人開始懷疑我們是否曾經被某種本不屬於自己的理念所欺騙了。我們不是今天才開始感受到這樣一種對以教科書為代表的傳統話語的質疑,這種普遍的懷疑乃是當代後形上學的虛無主義的陰影,是技術中世紀的慢慢長夜,在「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口號之下人們聞風而動,爭先恐後地打碎那些曾經宏大的主題和建制,並炫耀自己更加極端的背叛。然而,也許教科書上寫的很多東西不如電視劇中那樣真實,也許李鴻章比劇中的人物還要高尚得令人尊敬,但是,這樣一種以細節的真實去顛覆歷史的真實的做法仍然是危險而沒落的。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充其量只是價值的持續自身瓦解,它永遠也不能為我們帶來更有希望的明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