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Mari de la coiffeuse, Le

理发师的情人/爱比死更冷/理发师的男人

7.1 / 10,376人    82分鐘

導演: 巴提斯勒貢
編劇: 巴提斯勒貢
演員: 尚羅契夫 安娜賈利安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秦大格

2006-12-08 07:54:35

女導演的作品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女導演的作品。
  兩段交叉的記憶,導演帕瑞斯•勒姆特用安東尼的筆講述著他的故事。讀者看到了海灘邊的童年,還有一段讓人感嘆的愛情。
  在結構上,導演讓安東尼擔任了一個講述者的角色,串聯起了兩段故事。這樣的設計解決了如何連接兩段回憶這個大問題。一段童年的記憶,一段成年後與女理髮師的愛情,雖然有女理髮師這樣一個共同的元素,但如果換一種結構方式的話,卻怎麼也無法找到一個適合的方法讓讀者不感到連接的生硬。以安東尼講述作為連接,兩段故事並不是相互獨立,而是互相滲透。這樣作者就變得很主動,可以很輕鬆的組織敘事,使讀者隨著畫外音,跟隨著安東尼的聲音與眼神,徜徉於他的記憶中。
  這種敘事方式是一種很作者化的敘述,刻意暴露作者,就像是故意讓讀者發覺攝影機的存在是一樣的。比起傳統的好萊塢式縫合體系,這樣的講述更加個人化與風格化,它的目的並不是讓讀者身臨其境,而是和讀者產生審美距離,給讀者一個思考審美的空間。它並不是建立在幻覺般的縫合模式上的,否則像這樣一段愛情故事,如果拿給韓國的商業片導演來拍的話,一定會使在場的所有女同胞泣涕成河,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有姑娘非常理性地站出來,大論通過瑪蒂爾的自殺管窺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再者,與傳統的講故事的人的敘事方法相比較,這樣的敘事方式拋棄了脫離故事結構的講述者的存在,而是由情節中的角色擔任敘事的功能。故事的指向性不再單一僵硬,也不會有個只在電影開頭和末尾出現的人來告訴讀者這個故事的意義所在。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對帕瑞斯•勒姆特這個人印象不錯,覺得他是一個挺會體貼人的導演。 這其實是個很讓人心顫的故事。「對不起,我要在你死去之前離開你,帶著你的擁抱和親吻離開,這樣,你就會在生命中永遠記得我。」現在想起這句話,我還是會被它觸動。
  瑪蒂爾害怕安東尼的衰老,像理髮店的一位常客那樣漸漸的駝背,像理髮店原店主那樣待在養老院裡等死;她不想有孩子,像那對夫婦,雖然相愛但卻不斷的吵架,孩子們確實可愛,但畢竟是夾在兩人之間,不是原來的兩人世界。瑪蒂爾渴望的是激情,是燦爛的愛情,是在電影中看到的,是兩個人毫無芥蒂的契合,沒有摩擦,沒有功利性。他們兩人相愛的片段,唯一的一次小摩擦,之後的和解,快樂的阿拉伯舞,隨意勾兌的各色的洗髮液。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快樂,能感覺到他們的幸福。
瑪蒂爾害怕失去這種幸福,她不想她與安東尼之間的愛情褪色,所以在兩人最相愛的時刻,她選擇了死亡,選擇在綻放的時刻死去,把這份愛變成永遠,留給她的男人關於她的最美麗的記憶。
連我的再次複述都用了一些很肉麻的詞語,一般導演一定會極儘自己所能把片子拍得異常華麗悽美,讓所有看到的讀者都哭,眼淚唰唰的掉。而作者卻很克制,只是借安東尼之口,緩緩地娓娓道來。其實他很傷感,從安東尼的眼神可以看得出來,在他視線的另一端,瑪蒂爾在強烈的逆光下美得那麼遙遠,在記憶中的愛情,兩人的幸福也是快樂的像在夢中。可是帕瑞斯•勒姆特很克制的給我們講這個故事,讓我們站的遠遠的聽,並且穿插著他童年的記憶來講這個故事,把持續的悲傷打斷,告訴讀者這只是個故事,和你們距離很遠,沒有必要為它流淚,故事只是故事。
  影片的最後安東尼和一個阿拉伯後裔在理髮店裡跳阿拉伯舞,他很可笑的扭動著他的身體,讓讀者再次從悲傷里跳出來,不要在故事裡陷得太深。也可能這種舞蹈是作者自己打小就開始的愛好,一種宣洩的手段,在片中每次安東尼高興時都回跳這種怪異的舞蹈。瑪蒂爾死了,當他習慣性的把磁帶放入錄音機,音樂響起時,他又情不自禁的跳了起來。可能這是一種祭奠吧,雖然心情不會與莊子鼓盆而歌詩的等同,但我覺得那意思也是人都已經死了要悲傷的話就讓我自己來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