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徵婚啟事--The Personals

征婚启事/ThePersonals

7.2 / 651人    Belgium:96分鐘 | USA:104分鐘


演員: 劉若英 伍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人魚小姐-joyce

2007-01-27 06:20:58

愛情=愛+情


愛情=愛+情

  「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擾—吳小姐」

  《徵婚啟事》講述了一個辭職的眼科醫師遊走在人群中進行徵婚的故事。觀影者有三個視角,作為家珍的視角了解每一個應徵人的故事,作為應徵人的視角探求家珍的動機、背景、生活方式和情感經歷,以及作為吳妻的視角靜靜地聆聽家珍的電話留言。
   影片一共也有三條線。一條是徵婚的愛情之路,各色人士相繼出場,是一出世俗的紛擾愛情。一條是家珍和心理講師的對話,以時間字幕的方式穿插在徵婚的過程之中。這是一種理性的分析的愛情,條分縷析,饒有回味。(其中一段和陳文茜的對話也可以放進這條線,同樣都是一種理智的分析。)還有一條則是家珍通過不停地撥打無人接聽的答錄電話慢慢滲透出的那段無法忘卻的愛情。

●紛擾的愛情

第一階段——物質世界的外在表現
2 王朝明/ PC板裁板工人/1960——生存狀態
   他的工作表現了工業世界的流水線生產過程。雙方關注的都是生存狀態包括生活水準和生活習慣的問題。
3 桃一郎/各種身份特徵皆不詳——年齡
   他始終誇誇其談他豐富的履歷,他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卻對實際年齡下了一個模糊的定義,他做帶動唱老師的一段歌詞頗為有趣,
「人生七十才開始,八十不稀奇,九十滿街皆是,一百笑瞇瞇」
4 林志盈/餐廳經理/1965——標準
   他特殊的癖好是關注女人的鞋子,觀察試穿不同鞋子的反應,水晶鞋的標準在愛情中是否有效呢?兩人開始始終不在同一個畫面之中,開始換鞋遊戲後在同一個畫面,從局部後拉,鏡頭靜止置身於客觀的看客位置。

第二階段——生理動機的窺探
5 十七歲的男孩——青春的萌動
6 柯志煌/房屋中介/1970——暗示的性
   名字疑似克制狂,喜歡喝酒,通過不同手法的A片來獲得不同的樂趣。
7吳定遠/旅行社導遊/1963——明示的性
   名字和職業暗示著沒有安定的未來,不能夠走的更遠。以拉手式的算命開場,冠冕堂皇地將結婚看成一種形式,對於婚姻持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1 周太子/自由業/1970——非法的性
   這段是呼應前面未出場的聲音,首次出場的家珍通過回答對方的問題,簡單地講了自己的徵婚動機以及情感經歷,而到這時才將對話的對象展現出來,處理得不錯。

第三階段——安全感的缺乏
8 俞純陽/軍職退休/1926;俞家福/學生/1978——缺席的第三者
   父子二人擔心出國的母親一去不復返而加入了應徵行列。
9 何璧/畫家/1965——演戲/人生
   由於身處紛繁複雜的娛樂圈,他渴望得到一個值得真誠交往的女孩,同時又擔心對方另有所圖,故意喬裝打扮成跛子試探對方。
10王堯辭/婚紗攝影/1967——障礙
   作為一個同性戀者通過另一種方式去緩解現實生活中的不安和緊張。
11顧正德/推銷業務/1950——外在的安全感
   耳朵高的聰明推銷人在不斷推銷防身器材,介紹各種應對暴力危機的方法。
12 魏伯勤/配音員/1966——內心的安全感
   他的工作是用各種聲音不停地說話,內心卻潛藏著隱蔽保護自我的安全危機,他一直未露面,直到最後的鏡頭後拉拉到背影,凸現了內心的不安。

第四階段——錯位與困境
13 吳俊霖/吉他進口商/1968——孩子氣
   喜歡玩彈球遊戲的他有孩子氣的一面,還喜歡看穿護士服的女生,卻始終不明白女生喜歡什麼。
14 鄭南/業餘畫家/1974——內心的困境
   智障人士在他媽媽的陪同下前來應徵。母親一直強調可以進入他的世界,可是我們可以互相進入對方真正的內心世界嗎?

第五階段——過去和未來
15 余文/小學教員/1951-----孤單/脆弱
   孤僻小氣,可以像個盆景一樣發獃的小學教師因為不能夠承受生命的脆弱,過去思考了幾十年婚否。
16 陳武雄/傢俱製造業/1968——過去/未來
   做牢時專門負責看別人的信,也處於一種窺視他人的狀態。家珍唯一發展的對象,只是因為他奇怪的笑,跟自己一樣笑得很尷尬很無可奈何。他們都有一段傷心的往事,他們可以一起尋找未來嗎?
17王俊傑/音樂作曲/1977——眼睛
   利用盲人對於聽覺的敏感,在結尾揭露了一切。家珍其實是杜家珍而不是吳家珍,吳是愛人的姓氏。一個看不見真實世界的人,卻是最後洞悉一切的人。
   眼睛,最後又回到了眼睛,陳國富似乎很偏愛眼睛,家珍是眼科醫生,是給人們治癒生理上眼睛的病痛,可是心靈的眼睛呢?


●理智的愛情

  「羅北安/家珍大學時的心理學講師/巧遇於傢俱商場」
   這段字幕很好的交代了女主人公的情況,並為後面留下了很好的伏筆,家珍,只是家珍而已。
   午後2:05兩人的一段對話,通過一句好的都是別人的讓我們可以對家珍的感情世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揣測。講師的一段話分析了愛情的頻率,放寬頻率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午後3:15 兩人的對話交待了徵婚的情況,家珍指出自己的門沒有打開,而講師尖銳的指出上一段感情真的結束了嗎?
   午後3:16 兩人的對話繼續中,一方面是家珍認識到自己決定的事情做不到,放棄痛苦意味著更加痛苦,另一方面講師的看法是選擇你所能承受的。
   午後3:30 經典的愛情分析開始了——
  「其實我們以前中國人是比較講情的,情字我們看這個字,情從心從青。青是什麼?綠色!綠色給全世界的感覺是一種生命或者再生的,所以當我們講情的時候是一種循環的,它不是一霎那燒掉的,它是包含了很多的關心、體諒、責任,愛是沒有責任的,愛是一種本能,譬如說愛是一種性,它是生物的、直接的、動物的,而情就必需要有更多的承擔,更多的體貼。」
   愛情是兩者的結合體,不僅要有愛,更要有情,懂得在兩種矛盾體中尋找平衡才是好的選擇。
   午後4:15 講師告訴淚流滿面的家珍,選擇自己所承受的勇往直前,有痛苦有衝突才能夠超脫,如果一輩子活得平平順順的怎麼會有成長?

  「陳文茜/前民進黨文宣部主任」
   陳文茜告訴家珍,「如果你不把時間想像是一種靜止的,而是一種比較延長的關係,比如說,你想像自己是一個寫劇本的人,或者你想像你是一個導演的時候,你就會想說故事是會再發展的,時間不是停留在那一刻。因為時間不會停留在那一刻,還會發展,你就會可以看到還會有很多後續。在那些後續過程中,你可能就不覺得靜止的那一刻那麼重要是世界的全部,悲傷那一刻的眼淚好像是全世界的那一刻而必需要去重視那一顆眼淚。你會知道這只是一個過程,而且你可能還更會發現說這個悲傷你如果不馬上負起責任來把它勇敢的承擔起來,你以為你是一個劊子手,反而將來其實是給對方傷害更深,挫折更長。如果你有這樣一種理性的認識,處理起來會比較有勇氣。」
   無論是主動放棄還是被動拋棄,都應當用各種方式來侷限自己的悲傷,繼續向前發展。


●自己的愛情

1 刊登徵婚啟事
2 星期四晚上十一點半的打電話時間,我沒事,你有沒有事要和我說?
3 每天做一樣的公車,去一樣的地方,好像上班。你不接電話沒關係,只要讓我講就好了,像以前那樣報告我一天所有的事情,如果不對著答錄機將會變成神經病。
4 男人的聲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現,交待了第三者的身份,平靜的感情開始宣洩,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分開?
5 轉移注意力,轉移你帶給我的痛苦。是報復?
6 徵婚地點是和他第一次約會的地方。根據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對象,選擇位子,但是不管坐在那裡,我都可以感覺很安全,我可以變成另外一個人,把自己藏起來,我唯一害怕的事,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走進來,我要怎麼辦?
7 害怕的宣洩,將兩人的感情進一步展現出來,心中的埋怨和害怕。
8 決定停止見面,對方總是毫無保留的告訴自己他們的隱私和秘密,那種感覺不像是在交談而是在偷窺,他們永遠在明亮的地方,自己在黑暗的地方,可是要怎樣才能走到光亮的地方呢?
隨後,一聲女性的應答聲「餵」將她帶回光亮處。
接聽對方電話時鏡頭從現實中的我轉為鏡子中的我,一直向前推,將她侷限在一個小小的地方,正如她將內心的世界,緊緊地放在那一處,將悲傷侷限在了那一刻。


新的生活

  「吳家珍,你好,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是我今天第二次留話,方便的話可不可以再跟你見個面。這樣就放棄,好像又太隨便了一點,如果你不想跟我聯絡,我會找時間到餐廳走走,也許能不期而遇,也說不定。」
   伴隨這段話畫面上出現的是下面這些人,
   小學教員5(15)——婚紗攝影3(10)——業餘畫家4(14)——吉他進口商4(13)—— PC板裁板工人1(2)——演員3(9)——教授
   它們相應的關鍵詞是:過去-追求-困境-錯位-機械-遊戲-告別
   教員是對過去的思考究竟應當如何選擇,同性戀是對障礙的挑戰是家珍的超越責任的愛情,智障者是心靈的困境是家珍無法了解突然消失的吳的困擾,吉他男是錯位的思考是她對吳的誤會,檳郎男是機械的流水線工作,正如這種徵婚的進行,演員自然是家珍在徵婚階段一直用吳小姐這個稱呼在演戲。教授的揮手是在告訴家珍,向過去告別吧。
   家珍在最後一次見面時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片子中她唯一一件有鮮亮顏色的衣服,正如羅教授的頭巾顏色和幫她釋懷的言語一樣,或許這一切都意味著一次悲傷的結束更是一段美好的開始。
   最後的字幕:杜家珍/眼科醫師/1969
   伴著那首小學教員哼唱過的歌曲《永遠的微笑》,
  「心上的人兒,你不要悲傷,願你的笑容,永遠那樣。」
   是的,杜家珍,一切重新開始,一個嶄新的開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