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ThePostmodernLifeofMyAunt

6.8 / 975人    Canada:111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李檣
演員: 周潤發 斯琴高娃 趙薇 盧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蘆葦海

2007-03-29 00:35:12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之我觀


 
 
當螢幕上閃現出「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八個字的時候,我聽到有一個同學在回答另一個同學關幹什麼是後現代生活的疑問。她說:「後現代生活就是現代以後的生活」。我不禁失笑,這種解釋未免滑稽與詼諧。可導演究竟在向我們傳達一種什麼樣的「後現代生活」呢?

   且看編劇李檣筆下的葉如棠。一出場的她就已經60歲。但她還要跟幾十歲的外甥較勁,還要和鄰居鬥智,她遇到潘知常,碰撞出「第二春」,她還懂得期貨,炒墓地,當然結果是賠光了棺材本。這些濃縮在電影裡的生活劇情大體上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正如編劇的解釋:「後現代生活是魚龍混雜的那種感覺,像現在流行的混搭一樣,你可以穿著牛仔褲,上面又穿著對襟大襖,這就是當下人的生活。」他又解釋說「過去的老人會安靜的在家寫寫毛筆字,遛遛狗,養養花。可是這個時代如此誘惑與喧囂,很多老人,都七老八十了還會突然花巨資,去買一身昂貴的名牌。」

   我以為,編劇對「後現代」的闡釋,其實並沒有上升到文學藝術甚至哲學領域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對應的「後現代」生活。編劇這樣處理,自有其用意。但我仍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出發,感覺影片以此為名有點學術的朦朧,讓我等觀眾不敢靠近。這顯然與我們觀看影片後一目瞭然的劇情有點「感覺不符」。怪不得金庸先生再看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後,建議將名字改為《姨媽在上海》或《姨媽的投資》。可已經這樣處理,我們又未免感覺有點單調的俗氣。忽又感覺,其實「後現代生活」正是符合影片寓意的。而這種寓意或許只能從觀眾心中或悵然或同情或遺憾或悲哀的心理感受中提取。

  影視作品的創作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也不例外。片中葉如棠知識分子形象其實是我們所熟悉的。影片中的矛盾衝突很多,但我總以為這種矛盾衝突的爆發或解決總有一種壓抑的平淡和積鬱的迸破。前者如葉如棠與潘知常的感情。當然這裡的「平淡」不是簡單與草率,而是「平淡才是真」的平淡。後者則如金永花殺死自己付不起醫藥費的孩子,又如葉如棠女兒回滬陪床時的「不孝」。

說了半天,我們還是得回到影片主人公這。主角是牽連整部電影的主線,我們要想從影片本身獲得靈感,必須從主角的生活與思維的軌跡中尋找到突破口。與潘知常的相識是影片的主要矛盾之一。「一個教過書,專門研究過楚辭,一生只對美的東西感興趣,寫過兩句『平生只為兩行淚,半為浮生半美人』」的潘知常可謂打動了葉的「芳心」。葉也似乎找到了可以相伴餘生的知音。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相遇啊,京劇似情歌,就這樣開始俘獲本來清高的知識分子。可生活的真實有時就在於它的欺騙。結果葉如棠幾十年的積蓄毀於一旦。後悔為時矣。沒了「養老金」,是葉如棠心裡回鞍山的啟程。

   逃避了一生,奮鬥了一生,堅持了一生,最終葉如棠還是回到了鞍山,回到了老伴身邊。對主人公來說,這無疑是一場人生的諷刺,又或許是命運帶來的懲罰,但又好像這才是其本應擁有的生活,正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只是由於主人的頑固或知識分子的清高把這種宿命的生活推辭了幾十年。

  命運交待的時光我們不得不去渡過,現實就是這樣的無奈。抗爭於命運是一曲高亢的歌,而於平淡單調甚至兩不相容的世界裡找尋快樂,也是一溪清澈的水,越流越清澈,越沉澱越透明,越長久越甘甜。

   所謂後現代家庭生活的喧囂,只是沒有了這種過日子的沉靜罷了。

   我其實是不忍心看片尾姨媽在農貿市場啃饅頭的劇景的,因為我害怕流出眼淚。可當時液體已經在眼眶打轉了。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部影片前半部份詼諧荒誕,後半部份風格突轉,悲涼淒婉。金永花進了監獄,飛飛外婆被送養老院,飛飛則還是一如既往的承受著不時地驚奇目光帶來的創痛。小外甥還是瘸了腿。或許最能讓我們心痛的就是主人公逃避了一生卻還是落得一個在農貿市場啃饅頭的晚年。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