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ThePostmodernLifeofMyAunt

6.8 / 975人    Canada:111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李檣
演員: 周潤發 斯琴高娃 趙薇 盧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希拉蕊

2007-04-01 03:58:40

沉重得不知所云。


看的時候不知道誰是導演,感覺是比較年輕的人拍的,話題 很沉,導演故做輕鬆,但明顯功力尚淺,導演自己沒有辦法駕御,後來知道是許銨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感嘆導演的對社會的捕捉,感慨導演對故事的把握。彷彿一部小成本影片,但卻處處用大腕。反映平民生活的影片用大腕本身就是失誤。可能導演從宣傳造勢的角度著想,但可惜適得其反,明星們的星光削弱了故事本身真正想要傳達的市民階層的平凡氣質,讓電影顯得不倫不類。
疑問重重……
1導演如何定義後現代?
時下『後現代』這個詞似乎成了流行語,有沒有關係都敢往上套。難道取個夠時髦的名字就是為了宣傳電影本身嗎?這樣的跟風有意義嗎?
2如何理解『後現代生活』?
是指主人公的生活時代還是生活方式?電影中的女主角的生活方式並未給人以後現代之感。但是據導演本人講是生活方式。那麼這部片子想要反映的是大眾還是小眾?是共性還是個性?如果是個性,難道僅僅是僅供娛樂嗎?
3片中兩次出現的月亮的畫面有何意義?神話或者幻覺。原諒我只能這麼解釋。
4為什麼貓和女孩的名字是一樣的?都叫菲菲。
分析
1女主角的前後性格矛盾,有意義嗎?
剛開始在火車站時候的大喊大叫和後面交代的知青背景,文化功底以及愛慕虛榮,假清高的個性難道不是矛盾的嗎?還是導演故意讓主人公有這樣的怪異的矛盾?
2在表達效果上的前喜後悲的矛盾。整體兩張皮。前面過多的喜劇元素讓後面的感傷顯得不倫不類。或者倒過來說更好。總之是不太協調,感覺上導演沒有把握好開始的喜劇效果的度。
不過主人公前後衣服的顏色對比反映出的人物心情,到是導演用心良苦。
3周潤發的兩次騙局。
導演似乎故意留個懸念讓觀眾猜,這本是耐人尋味的亮點,如果運用得當的話。結果又出現了矛盾之處。周潤發的家是別墅式的,說明他很有錢,那麼為什麼還會去騙女主角的三快錢呢?有人說他不是騙子,因為在女主角第二次發現被騙的時候他一直守在她的身邊。但是騙子始終是騙子,也許他只是覺得良心不安罷了。
4貓之死。這個情節是大家看到開頭就能夠猜得到結果的。只是沒想到養貓的人也會死。
5主人公的生活從喧囂到平淡,到回味過去,場景最後是女主角坐在冰天雪地裡聽到了自己曾經熟悉的戲文。那個時刻,有一種莫可名狀的辛酸。只不過不知道導演究竟想說明什麼。暗示不幸嗎?其實幸與不幸如同鞋與腳,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上海的生活足夠充實,足夠喧鬧,足夠虛榮,足夠附庸風雅,但是孤身一人,難免寂寞。東北的生活平淡,粗俗,但是真實,溫暖。至少我覺得如此。其實生活的幸與不幸,好與不好全在個人的體驗和感受,這種感受需要而且只需要自我的全身心忖出,這種付出與金錢無關,與他人無關。當你接納了生活,其實生活才能真正接納你。可惜主人公似乎沒有明白這一點。當自己的丈夫粗魯的噴了一地的牙膏水時,她行屍走肉般的麻木表情暴露了自己對生活的心灰意冷。其實生活給了她足夠的痛苦,同時也給了她相等份量的幸福,只是生活在生活中的人彷彿永遠都是幸福的絕緣體,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於是痛苦就被無限的放大,大到彷彿生活就是不幸一樣。其實生活沒有那麼絕情,所以誰都沒有必要故作可憐狀。
6『我想吃螃蟹。』噴飯中……面對數十年未見的女兒,我們的女主角一句似乎撒嬌的話引來女兒十分鐘歇斯底裡的漫罵和指責。通過女兒的話了解了主人公過去的故事,本是無可非議,問題就在於,這樣的場景過度實在是牽強附會,無法讓正常人接受。高考作文遇上這樣的過度句估計及格都沒什麼戲了。
7元素過多,其實大雜燴好做不好吃。導演顯然是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影片中處處都能折射出現實社會的影子。但是,反映現實和成功反映現實相距甚遠。其實這就像是寫議論文一樣,可能你想到的分論點很多,這本身並不是壞事,壞就壞在當你把所有的分論點都沒有側重的寫出來時,並沒有強化總論點,只能分散觀眾/讀者的注意力,最終導致不知所云。簡單一個字 ——亂。金女,老潘,水太太,主角自身,甚至是學英語的小孩子,每個人物背後都躲藏了導演對社會的小小的嘲笑。可是,當這一大堆的關於倫理,經濟,老人,愛情,騙子,碰瓷等等一系列獨立的主題拼盤一樣的呈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本來每一個都足夠震撼人心,由於沒有合理的比重,結果就是每一個都沒有什麼震撼力。又或者導演預設前提觀眾都是IQ高於140的天才。但其實每個主題都值得回味和思考很久,否則難以留有印象。可惜電影本身沒有留下這樣的緩衝時間。
看過之後的感覺是:沉重得不知所云。
其實要求導演和編劇作到一樹千枝的確太難,畢竟這世上再無曹雪芹。可是再強的社會責任感也無法彌補作品自身的無法彌補的藝術缺陷。無論怎樣,電影還始終算是藝術。一部經不起邏輯推理的作品,票房再高也只能是成功的垃圾集合體。
電影要嘛引人思考,要嘛純屬娛樂,兩者結合是最高境界,但是過份的刻意總是顯得做作,矯揉,破綻百出。不明白中國的導演為什麼如此喜歡走極端,不是主題過於繁雜,就是沒有主題只剩畫面剪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