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威猛奇兵--To Live and Die in L.A.

威猛奇兵/洛城生死斗/生死洛城

7.3 / 24,736人    116分鐘 | Germany:101分鐘 (TV version)


演員: 約翰特托羅 威廉達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東遇西

2007-07-13 21:45:06

非常突然——反傳統的《洛城生死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堪稱輝煌的職業生涯里,美國導演威廉·弗里德金(威廉 Friedkin)拍出過許多令人難忘的電影,但其1985年的電影《洛城生死鬥》(To Live and Die in L.A.),卻是一部常常被忽略的作品,尤其是相對於《大法師》(The Exorcist)、《法國販毒網》(The French Connection)這類名作而言。《洛城生死鬥》是一部典型的類型電影,跟《法國販毒網》一樣,內容也是關於警匪之間的正邪交鋒,前者跟毒品案有關,後者則圍繞偽鈔案作文章;同樣的改編自小說。更重要的是,在獲得諸多榮譽、被視為警匪片巔峰的《法國販毒網》後拍攝同類作品,威廉·弗里德金明顯示卡記憶體著超越前作的野心。

對於一個有追求、同時對自己的實力有著充分自信的導演而言,超越自我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追求完美才是他們的原動力,這常常表現為在已經獲得極大成功的基礎上不斷拍攝同類故事,有時甚至翻拍同一故事。比如徐克,常常會在一段時期之後翻拍自己或者前人的作品,《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蜀山傳》都是這類產物;又比如馬丁·斯科塞斯,在《好傢夥》被視為與《教父》同級的黑幫電影后,又拍攝了題材、風格都極其雷同的《賭城風雲》,目的不是為了票房,而是為彌補前作中自己覺得未能盡善盡美的地方。這類導演具備一些明顯的特徵:固執、接近於偏執;有著狂熱的激情,活力十足;求新求變,不受制於傳統;工作狂;喜歡劍走偏鋒,風格為王;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天分。

威廉·弗里德金顯然也屬於這類人。拍攝《洛城生死鬥》除了商業上的考慮,同時也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創造力,推陳出新。在這一方向上,威廉·弗里德金必須在《法國販毒網》的基礎上做出更多的嘗試。形式上,它力求打破傳統警匪片所帶來的類型侷限;內容上,它要建置起比《法國販毒網》更具視覺表現力的情節;技術上,威廉·弗里德金要創造出一場比《法國販毒網》中的追車戲更具衝擊力的追逐場面。從最終的成品來看,威廉·弗里德金顯然達成了他所追求的一切。因此,儘管在價值層面上,《洛城生死鬥》遜色於《法國販毒網》,卻絲毫也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充滿創造力與活力的好電影。

在1971年的《法國販毒網》中,威廉·弗里德金已經做出了許多有效的嘗試,比如將驚險類型嫁接到警匪類型上,擺脫傳統警匪片以打鬥、追逐、槍戰等動作為主的表現形式,轉而以節奏、張力、氛圍取勝。在人物形象上,他力圖改變警匪片黑白分明的俗套,更多地將他們置於一個模糊的界限中,壞人並非十惡不赦,好人並非完美無缺,同時賦予他們更複雜的人性。到了《洛城生死鬥》中,在形式上,威廉·弗里德金並沒有做出更多的探索,而是退回到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但在人物的刻畫上卻更進一步。《法國販毒網》中吉恩·哈克曼飾演的吉米雖然易衝動但還算有勇有謀,《洛城生死鬥》的Richard則完全表現出一種無政府主義傾向,性格情緒化,行事狠辣;身為警務人員卻目無法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對待身邊的人冷酷無情。這種人物設置已經顛覆了傳統警匪片中的英雄形象,反叛之餘別有一股肆意狂放的力量。與之對應的,代表邪惡的反面人物也更加的複雜,Willem Dafoe飾演的艾瑞克是一個懷才不遇的畫家,對他而言,犯罪(印製偽鈔)與創作更像是一對孿生兄弟,而他只有一個原則,以不變應萬變。類似的複雜人性也表現在一些處於次要地位的角色之上,比如Richard的情人以及艾瑞克的律師。

對應威廉·弗里德金在形式上的不變,情節也相對地回到了警匪片的傳統趣味之上。與以往將正邪雙方放置到一個均衡的局面中不同,《洛城生死鬥》更多地將筆墨集中到了主角Richard的身上,鉅細無遺地表現他的複雜性格。情節圍繞他的非正當行動,將人物置於一個極其孤立的環境之中,似乎在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社會。這種失衡的結構營造出一股巨大的壓力,壓力之下Richard的沖與突因而具備了更強大的張力。在此基礎上,故事發展到全片最具衝擊力的時刻,也是片中最具顛覆性的細節——在成功誘捕艾瑞克的時候,因為搭檔的疏忽,槍戰中Richard一彈斃命——非常突然的一刻,完全將我震懾!印象中,讓主角在故事中途退場,似乎只有希區柯克在《精神病患者》做過同樣的事情,而威廉·弗里德金卻把它放到了故事的最高潮時刻,製造出前所未有的衝擊。現在仔細回想,這實在是一個很巧妙的設置,艾瑞克的行為已經發展一種極其危險的地步,無論他的目的為何,結果都是極具爭議的,在這裡他的死亡不但改變了故事結構,延緩了高潮的到來,同時也避免了他的成功所帶來的某種道德與倫理衝突。得益於此一細節的震撼性力量,結構、表現技巧、技術上的變與不變似乎都變得無足輕重。而最出乎意料的是,在尾聲部份,威廉·弗里德金再一次扭轉了我們因循守舊的觀影體驗,他竟然讓寄繫住我們情感卻消失的Richard以一種神秘詭異但卻合乎邏輯的方式復活,從而營造出一個週而復始的宿命空間,把故事帶入一個全新的表意層面。

最後剩下的難題是一場追逐戲,只是一場戲,卻是所有導演的極限挑戰,它不僅是技術的,也是藝術的。追搠至七十年代初,威廉·弗里德金在拍攝《法國販毒網》時,他的製片人是菲力普·德安東尼(Philip D』Antoni),後者也是《警網鐵金剛》(」BULLITT」)的製片人,而《警網鐵金剛》中的追逐戲,被威廉·弗里德金視為「有聲片時代最出色的汽車追逐場面」。當威廉·弗里德金決定在《法國販毒網》中設置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戲時,他把《警網鐵金剛》視為標尺,力求拍出一個在影片結構中效果完美的追逐場面,最後他創造出一個足以媲美《警網鐵金剛》的經典段落。到了《洛城生死鬥》中,他再一次接受了超越巔峰的挑戰,似乎在他這類追求完美的人的字典里,永遠沒有「不可能」三個字。為了製造出變化,他首先把這場戲放在故事中段而非結局的高潮時刻;然後他把追車與槍戰結合到一起,製造出更險惡的情境;最後他讓這場戲穿越了更多的空間。看上去剩下的就真的只有技術上的問題了,不過對於好萊塢的技術人員來說,這顯然又不是問題。由此看來,威廉·弗里德金又接近成功了。

但一場好的動作戲或者追逐戲,絕不僅僅只是金錢與技術的堆徹,它還需要具備一樣最重要的東西:人物,有血有肉的人物。好的動作戲,除了製造炫目的視覺效果以外,一定要在其中表現人物和隱藏在行動背後的人性。《法國販毒網》中,哈克曼駕車追趕著高架橋上的高速列車,歷經艱險卻契而不捨,目的當然是為了抓住罪犯,懲惡揚善,但包含在其中的卻是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他之所以捨生忘死,是因為他是「一個執著、自以為是、勇往直前的漢子」。進入到《洛城生死鬥》的故事中,Richard為了找到一筆引艾瑞克入局的定金,計劃搶劫收購贓物的香港人,行動成功後卻遭到不明身份人物的追殺,於是展開一場環市下水道的飛車大逃亡。這一場追逐戲中包含著豐富的人物刻畫,Richard搶劫巨款,目的是為了誘捕艾瑞克,一旦被抓或者被殺,前功盡棄,所以行動不能失敗,只能成功;所以數次被追至山窮水盡前無去路時,他也要找一個不是出口的出口殺出重圍。這其中,包含了對失敗的恐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危急下的難以自控、本能等複雜的心理狀況,從而將人物堅韌、果決、敢想敢為的性格表現得惟妙惟肖,這才是這場追逐戲真正成功的地方。

於我而言,《洛城生死鬥》是一次很特別的觀影經驗,除了那些反叛性與衝擊性的東西外,還包括了一個偶然。當我看完正片後又興緻盎然地看完花絮後,我決定回頭看一下是否有評論音軌,於是又回到開頭,卻發現有些不同。第一次,開頭是艾瑞克在工廠製版與印鈔,簡潔俐落的剪輯立刻就抓住了我;這一次,開頭卻是保護總統,隨後是一組蒙太奇,交待故事所涉及的案情以及人物;接著是Richard在大橋上的亡命一跳以及其後的聚會,然後故事才接上我第一次看到的開頭。起初以為是導演剪切版,後來才知道是我第一次看的時候選擇錯誤。難怪我總覺得有些情節太過突兀,比如Richard的心理活動及閃回。

花絮里有收錄這個電影當初在電影公司高層要求下拍出的兩個結局,其中一個自然就是現在看到的,另一個則是Richard和搭檔被發配到偏遠的阿拉斯加守地球。公平地說,後一個也不是一無是處,但表現力卻差了一個檔次。這促使我想到更多,如果故事按照我第一次看到的內容進行,再去掉引發疑惑的那些鏡頭,電影會不會變得更好?我覺得會是,因為更簡潔,開頭的那幾場戲其實並不重要,Richard與前搭檔之間的關係完全不需要實寫,在後面的情節中通過Richard的行為來側面交待已經完全足夠,而保護總統的一場戲純屬多餘,用途只是用來交代人物的身份而已。

這些東西正是《洛城生死鬥》不如《法國販毒網》的地方。後者的情節更集中更統一,前者則枝節太多,不夠直接。同樣的道理,片中的追逐戲也沒能超越《法國販毒網》,因為後者更單純。但在個人的立場上,我喜歡《洛城生死鬥》尤勝於《法國販毒網》,前者故事中那種一去到盡、不瘋魔不成活的勁頭,實在太對我的胃口了。在網上看到的資料里,有人說那個最具衝擊力的場面是反高潮,我倒覺得不全盡然。它製造出了強烈的情感衝擊,在這一點上已經是高潮了;在結構上,它延緩了高潮的到來,這就意味著後面還會有一場真正的高潮。而這個高潮,對應警匪片所營造的類型期待,它應該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充滿血與火的槍戰。這個場景確實存在,但內容卻與期待相去甚遠,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畢竟它不是一部所謂的藝術電影,而威廉·弗里德金太沉迷於威廉·達福這個藝術創作者的涅磐了。


附錄一:片中還有露點鏡頭哦,絕對值回票價。
附錄二:United States Secret Service 美國特勤局
美國特勤局是一個美國聯邦政府的執法機關,隸屬於美國國土安全部(在2003年該部創建以前,屬於美國財政部)。特勤局創建於1865年,有3300多名探員,權限包括打擊假幣,保護總統和其他重要人員。它也負責調查一系列的經濟詐騙,身份欺詐,並為一些地方犯罪提供取證協助。特勤局制服處(白宮警衛處)同時協助保護外國駐美大使。一般說來,特勤局對它的工作都有一個「不發表評論「的政策。特勤局的便衣探員一般穿適合周圍環境的衣服。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一套傳統的西裝(一般都是西裝加墨鏡,耳朵里塞個耳塞)。特勤局制服處也穿白宮警察的制服,調查人員穿警察的工作服,反狙擊小組穿警察的工作服和背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