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最愛[1986]--Passion [1986]

最爱/Passion

6.7 / 123人    Canada:100分鐘

導演: 張艾嘉
編劇: 張艾嘉
演員: 張艾嘉 林子祥 繆騫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7-09-20 00:00:08

真的最愛?


有些電影永遠年輕,象法國新浪潮作品,有些電影卻老得快,象許多邵氏電影:當時人看後感到驚艷的二八佳人,隔個十年廿載看去,已變成陳皮梅般的徐娘,風韻全無,沒顏落色得怵目驚心。這回看張艾嘉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導演的《最愛》,就有這種感受。

張艾嘉導演的電影,素來稱作「文藝片」或者「女性電影」,《最愛》也不例外,內容是她一以貫之的對女性生活及情感的描繪。不知是否因為現下的時代步伐太快的緣故,相形之下,《最愛》慢騰騰的節奏不太令人習慣了,「文藝」到一個地步,變成「悶藝」,二女一男的愛情爭霸戰,乏善足陳不特止,最大的致命傷竟是「女性電影」最後剩下電影,沒有了女性。沒見過《最愛》這麼大男人主義的,將男人的心理關照得密不透風,滴水不漏,女性意識則完全欠奉:繆騫人和張艾嘉是林子祥的心猿和意馬。她們期待他做單項選擇:要她,或要我?他做的卻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雙項選擇:紅玫瑰要,白玫瑰也要;左擁白蛇,右摟青蛇。他和繆騫人互換結婚戒指,卻在結婚前夜和張艾嘉繾綣一夜!------盡享男人的終極夢想:齊人之福。後面的結果更加令人氣悶:張嫁與一個似乎不能人道的老書生且很快死去,生下的卻是林的孩子,自己變相成為生育機器。這麼保守道德感的電影,還稱為「女性電影」,實在有笑話之慨。如果不是她安排林很快死去,接下來的場面真不知她怎麼安排:林與繆張見面,應該很為兩人排座次為難:誰是大,誰是二?

最令人喪氣的是,從頭至尾繆張兩人完全沒有一點對自身地位的探討,甘心情願對他說「要我!要我!」,恐怕是被所謂的愛情昏花了眼罷。這種徹頭徹尾的「偽女性電影」,時隔十幾二十年,居然又在《20 30 40》重播一遍,實在令人一聲嘆息:「她們空有一副現代女性的搏殺武器,骨子裡卻是清朝(或更古遠)素女的模式,經濟雖然達到自給自足,但絲毫不具備獨立精神。來來去去,人生目標只有一個:男人!男人!男人!」邁克如是評。

《最愛》其實是「最被愛」,追求這樣的愛當然變成「最悲哀」,或者這才是它的主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