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手機 [2003]--CELL PHONE

手机/CellPhone

7 / 1,536人    107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震雲
演員: 葛優 徐帆 張國立 范冰冰 范偉 趙奎娥 楊欣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東

2007-10-19 23:43:53

七十年代人的愛情觀


    普希金說:「一切過去的,都將成為美好的回憶。」中國人的崇古思想尤為嚴重,若對現實失望,便會幽幽地嘆上一句「人心不古」。例如感情這回事,在社會普遍缺乏忠貞感的年代,人們把希冀的目光投回古代,古典式愛情成了現代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果真如此嗎?對於這個問題,《手機》裡的費老是這麼說的:「古時候好啊,上京趕考,幾年不回,回來的時候,你說什麼都是成立的。」艷羨之情,溢於言表。當然,費老所憧憬的並非古典忠貞的愛情,而是由於交通和通訊不便所造成的偷情契機。

    中國最忠貞的愛情故事據說來自古時的牛郎和織女。一條大河波浪寬,沒有稻花香兩岸,牛郎的愛情始於大河,困於大河,也算是因果循環。

    不過上世紀70生人普遍受周星馳解構、顛覆思想的影響,傳說里痴情專一的牛郎在他們看來並不是個絕種好男人。首先,牛郎是以一個偷窺者的身份出現,體現了其低劣的道德水準;其次,趁織女洗澡時偷其衣物,這是戀物癖的典型癥狀;第三、在織女一絲不掛時進行談判,脅迫織女嫁給自己。這樣的行為放到現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流氓罪,可挪到古代卻變成了值得歌頌的愛情故事。所以現代人的愛情觀念不一定就是那麼低俗和赤裸裸,把一切罪過歸結於時代是站不住腳的。

    上世紀70年代生人是目前中國社會的主體,可偏偏處在一個夾縫中的尷尬境地。美國人愛把他們的人群按年齡劃分成「迷惘一代」、「垮掉一代」、「嬉皮一代」。在中國,如果說生於60年代是「過於責任」的一代,生於80年代是「物質的一代」——把握物質,並被物質把握。那麼處於夾心餅乾中間的70年代人則是「孤獨自我」的一代,他們處於保守和反叛的交匯處,骨子裡的保守和現代反叛的教育糅合形成了獨特、矛盾的價值觀和愛情觀。他們不相信天荒地老,沒想過從一而終,卻也不怎麼遊戲愛情,本質上還是渴望傳統的情感與生活方式。

    就像夾心餅乾最精華的部份在中間一樣,或許70年代人對待感情的態度更為理性和客觀。格非在小說《初戀》的結尾這樣寫:「我們信誓旦旦,永不分離;我們未雨綢繆,時刻準備,各奔東西。」細緻入微地描繪出70年代人的愛情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