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

太阳帝国/太陽帝国/太阳帝国

7.7 / 134,397人    153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J.G. Ballard 湯姆‧史都帕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約翰馬可維奇 米蘭達李察生 Nigel Haver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llusion

2007-12-03 08:20:28

孩子不懂帝國如何日落,只是活。


    昨晚在中央六看完,隨即毫不猶豫給了它五顆星。
    一掃連日來,每天一部觀影卻仍阻滯不通的鬱積,感到由衷的酣暢淋漓,終於可以寫下些什麼。
    然而為何如此,我也不明白。其實之前每天看的,均為上乘甚至經典之作。只能說,有時候,電影帶給你的,可以超出它本身的思想和情感的輻射範圍,在當時當刻,給予你類似當頭一棒的兇猛恩惠。換一個時間,換一個環境,換一副心情,甚或換一種身體狀態,所感所想均會不同。
    我喜歡這樣的,奇特隨機而又唯心至上的觀影體驗。

    說回電影。
    其實我不愛看戰爭題材的電影,尤其是一戰二戰的。沒什麼,全憑個人喜好。多麼美好的人體,被炸得血肉橫飛,多麼純粹的人性,被摧殘得醜惡猙獰,這樣的殘酷,心臟實在無法負荷。自然也明白,並不都是書寫醜惡殘酷的血漿史,其間亦有崇高和大美的存在,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但那些崇高和大美,是開在屍堆上的蓮花,野葬崗清晨升起的太陽,看見它們,眼睛裡流出溫暖的淚,而身體仍是寒冷驚怖得發抖的。更讓人寒冷驚怖的是,這些,都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發生過的呀,談何遙遠,不過半個世紀。
    人類記憶中最深重的苦痛,無法言說。因它超出人心所能承受的底線——儘管在彼時卻確乎有人在真正、實際地施與受。所以對於以任何藝術形式重現那段歷史的創作者,且不論成就如何,我都是非常尊敬的,打從心底里尊敬。
   尊敬,但仍歸避這類電影。史匹柏我是喜歡的,看E.T,看A.I,看重生在侏羅紀公園裡一大群恐龍,卻至今未看過《拯救大兵瑞恩》,還有他最負盛名的,《辛德勒的名單》。
   《太陽帝國》看了,也屬於偶然。但看完之後,竟是這樣好。感覺這樣好。
    以孩子的視角來詮釋戰爭苦痛,手法只能算中等,說無可說。佳片有約不也列舉了嘛,伊萬的童年,被禁忌的遊戲,咱中國不也有小兵張嘎帶著閃閃的紅星麼。只是,苦痛了,摧殘了,主旋律一些,乾脆就英雄了,有誰意識到,一個個身似琉璃的孩子們,在覆滅一切毀滅眾生的硝煙動亂之中,是最脆弱最易破碎的生物體呢?而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成人個個都自保不及,想保護戰亂中的兒童,分明是件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事。
    一個一個又一個的孩子,天使一般純潔柔弱的孩子,就這麼活生生被戰爭的沉重災難迎面砸上。苦痛嗎?殘忍嗎?傷害嗎?扭曲嗎?那是一定的。怎麼能避免得了呢?
    但史匹柏將命題繼續推進向前,他給出了另一個答案,以一個英國小男孩虛構的(也未必,戰爭里,或許真的出現過這樣頑強的孩子吧)戰亂生活樣本,用一整部氣候龐大的電影,說:戰爭造成的傷害是如此沉重,但還是要努力的活下來,盡所有可能活下來。活下來,才是勝利。
    我淚流滿面。為傑米叫好,也為史匹柏叫好。
    只是要活下來。活下來。看似那麼簡單。然而那麼難。多少驕傲優越的紳士女士,在戰俘營和流亡途中,死於飢餓、勞累、痢疾、傷寒、轟炸、虐待、毆打,以及內心的軟弱與絕望。因為身處的困境,是戰爭,摧毀一切只需一瞬間的戰爭。要在戰爭中存活,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和多麼受用的技巧。如果說戰爭是以毫無憐憫的粗暴手段打斷、改寫人類命運的進程,野蠻剝奪了千萬生靈「生」的可能,那麼,做為其對立面,能在這種陰霾恐怖中努力、頑強地存活下來,存活的時間長過戰爭的期限,就是對戰爭最本真的對抗,對戰爭的莫大勝利。
    能捨生取義抗戰殺敵固然是一種英勇,但迂迴宛轉盡力存活,更是一種英勇。一種更廣泛的、人性的、屬於戰亂中受難者的英勇。硝煙里所有壯烈英勇的戰鬥,也都只是為了硝煙散盡後,能重拾重建的自由豐盛的「生」,無數無數華美的「生」。
    為著這「生」,小男孩傑米,從開始時目光清澈、笑容稚氣、行為舉動帶著些許淘氣卻教養良好的典型英國小紳士,變成了在戰俘營裡混得遊刃有餘的小鬼頭。他曾撲向迎面走來的日軍部隊大喊「我投降!」,曾為了不讓兩個美國佬丟下他而自願帶路去偷竊,曾為了離開上海的戰俘營大聲地急慌慌地宣告自己知道去蘇州的路,也曾看見紳士不願搬石頭遭日軍毆打後,馬上撿起石塊一聲不吭往要求的地方走,還曾伸手伏地,跪在日軍中士面前,說:「請不要生氣,我們都是朋友,這都是戰爭造成的」……他聰明,靈活,有著雜草一般的生命力,戰爭的殘酷教會他存活的技巧,從吃不上馬鈴薯到爭搶幾人份的配額,從不肯脫掉死去女士的鞋拿來自己穿到主動盯上死人的昂貴高爾夫球鞋,他被磨礪成了一個「實用主義者」。然而有什麼可指摘的呢?他不過是一個孩子,只是在努力的自保,自保之外,惠及他人。能做的,只能這麼多,但已經比許多成年人都多。
    然而卻仍只是個孩子呢,依然不失天真、純良與狂熱。稚嫩不知危險,興奮與迷醉不懂恐懼,看到飛機,便馬上回到自己的世界去了,全然不明白早已身處險境。而與那個可愛的日本少年之間,友情亦是美好,只是結局慘澹。也是必定的。
    其中有個細節,真讓我為史匹柏鼓掌:傑米吃飯,從馬鈴薯和稀粥中,一隻一隻挑出黑色的蟲子,數著,數好了,記在身旁的黑板上,然後將蟲子全撥在一塊,用勺子舀了,一併吃下去。呵呵,這個細節,真真精彩呢,這分明是小孩子才會做的事呀!
    這個戰亂中頑強生存的英國小男孩,是我至今見過的同類題材電影中,塑造得最豐富的人物形象。(原諒我戰爭題材的電影看得太少吧!)在影片最後,傑米終於與父母相認,那雙眼睛,沉默的,空茫的,緩緩閉上——眼窩深陷,細紋密佈,很累很累一般,哪裡是孩子,分明是一雙老人的滄桑的眼——我看著這雙眼,我知道我會一直記得,就這樣猝不及防地刻在心裡,再也忘不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