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文

2008-01-03 10:14:37

隨看隨說:《怪物史萊克》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13211832.html

連夜看了《怪物史萊克》三部曲,我覺得這個系列是極富小聰明的片子,很巧,儘管這種巧是刻意編排出來的,但它顛覆了你腦子中的慣性思維,獲得了料想不到的驚艷與喜感。最妙的是第一部,心理毫無準備,被它的反傳統一下子逗樂;第二部很難得,難得在於保持了第一部的水準,而又能新鮮可口,《紐約時報》的這句評論相當到位:「聰明而頑皮的娛樂,在無禮的外表下,非常小心地避免著過於冒犯」;但第三部就有點老套了,當這種小心翼翼變成了肆無忌憚,搞笑就變成了惡搞,多少有點令人噁心,一個字兒:忒俗!但這種失望感慨的背後,也是因為:這可是史萊克系列啊……它背負的期望太高,自然摔得疼。

但這個系列我還是蠻喜歡的,儘管它不在我喜歡的類型之列。我喜歡的類型就兩種,一種是倍兒深沉的,深沉得大氣,大氣得優雅,比如《教父》,比如《楢山節考》,比如《永恆和一日》;一種是特玄乎的,比如《十三階梯》、比如《未麻的部屋》,看得人恍恍惚惚,分不清莊子蝴蝶。但史萊克系列顯然不在其中,但我仍然喜歡。今天偶然間讀到的這段文字,可以解釋其中的原因:

「一個生於1930年的美國老頭子對於年輕一代人沉迷於《哈利·波特》,他顯示出強烈的厭煩和頑固,靠《哈利·波特》發家的J. K.羅琳女士和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兩位都被這位『老頑固』歸為『蹩腳作家』之列,甚至在自己的書里聲稱『我們正處在一個閱讀史上最糟糕的時刻』……沒辦法,誰叫他是哈囉德·布魯姆,當今最負盛名的文學批評家呢?只不過這位《哈姆雷特》的熱愛者評述的都是西方經典,是西方的『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哈囉德·布魯姆要的是經典性恆久性,而對於《哈利·波特》或者驚險小說的熱愛者來講,他們要的是趣味性與好奇心。」

我記得,我以前參加過一個小眾的影迷聚會,與會者都是造詣頗深的主兒。感覺不談點兒伯格曼,維斯康提,雷諾瓦,就不夠品味,不夠范兒。當時,《加勒比海盜3》剛剛上映,我第一時間在影院看了,剛想誇兩句,一個哥兒們拍著桌子叫嚷起來:「這種大片我從來不看!最沒勁了!」——一副倍兒標準的文藝青年派頭——我當時就把話給噎回去了,有種想要抱頭鼠竄的衝動,只感覺所處的並非人間。人吧!有時候有點兒「惡俗」的趣味才可愛,這種惡俗就像是——誰在便秘的時候,都是滿臉憋得通紅,大汗直流,下面卻緊著拚死拚活的操行——你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但你照樣放屁拉屎!這就是人!

連一向非正常人的戈達爾老師都對史匹柏說過這樣類似的話,你是幸運的,你喜歡的正好是普通人所喜歡的。儘管我最討厭這個老頭兒了,但這句話說得想讓我親他兩口!原話我記不清了,在最近一期的《電影世界》上,誰找到了告訴我。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13211832.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