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面埋伏--House of Flying Daggers

十面埋伏//

7.5 / 116,369人    119分鐘 | Australia:118分鐘

導演: 張藝謀
演員: 劉德華 章子怡 金城武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穎慧

2008-01-05 00:04:51

十面埋伏


從朋友那裡得到一段《十面埋伏》的拍攝花絮,很長,有一個多小時。閒來無事,就看了起來。雖然這部電影很出名,但是我還沒有機會看,看過的人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我也沒有太在意。

不過這段花絮卻引起了我的很大興趣,原來鼎鼎大名的導演是這樣拍電影的。

張導似乎在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故事的雛形,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電影的故事梗概,大意就是古裝版的「無間道」。可惜的是《無間道》播放太早,而且知名度太高。所以當人們在《十》中看到劉德華原來是飛刀門設在官府中的臥底時,雖然還是有點意外,但並沒有什麼構思奇特的驚嘆了。

故事的梗概有了,張導就開始構思片子的細節了,次要人物應該有誰,景色應該是什麼樣的。也許是因為這是花絮中著重要體現的,以致於我已經誤會成張導似乎覺得一個電影景物描寫和電影演員的知名度是最重要的,而故事的主要內容是無足輕重的,似乎我們的觀眾都是沒見過世面的,一見到華麗的陳設和艷麗的顏色就會激動的昏倒。

張導打算請明星梅艷芳來出演這齣戲,於是為梅艷芳來設計一個角色。花絮中描寫:張藝謀和另一個人在設計這個角色。不是先有角色,後找演員,而是先找演員,後設計角色,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我不是影視界的人,是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是這樣拍出來的?

打算在山花爛漫中拍戲,沒長出花就在草叢中拍。拍了一半,突然下起雪來,就在雪地上拍戲。不愧為大家,已經達到信手拈來,隨心所欲的境界了。

記得有一個故事,是說有一個青年人找到一位著名的作家,請他點評一下自己的作品。作品中有一段描寫一對情侶坐在樓門前卿卿我我,情話綿綿。作家問青年:「如果地點改在公園怎麼樣呢?」青年回答:「更好。」作家又問:「如果是在湖上泛舟呢?」青年回答:「那就太好了。」作家嚴肅地說:「那麼這段刪去吧。文章中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必須而且唯一的。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它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我想寫作與電影雖然不是同一種藝術,但是它也是相通的。都是通過它的描述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十面埋伏這部電影在拍攝過程中是為了拍戲而拍戲,其中的情節、場景可以隨意改來改去。如果連創作者都沒有準確表現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那麼觀眾又怎麼能領會它的思想並且產生共鳴呢?

作為一部電影,《十面埋伏》可以姑妄看之。作為一部經典,《十面埋伏》差的太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