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閒潭影

2008-01-18 06:54:00

關於「救贖」的故事


評論針對系列I-IV。

    不得不說,這個系列的海報做的實在是太難看了。再配上那個毫不搭調的中文名翻譯「電鋸驚魂」。我毫不猶豫就將它列入了浩如煙海的平庸恐怖片——醜陋強壯變態的殺人狂獵殺一群人,並且在結尾同歸於盡。昨天看Cube的時候看到網友在評論的時候提到並盛讚SAW,剛好又找到了,於是就有了這次美妙的邂逅。這個系列總體來說水平還是比較高的,無論是情節還是內涵。即便中間兩部有些流於庸俗的趨勢,那兩部也還是高於一般水平的。

    還是說電影吧。這個系列講的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救贖」是中國字,但是這個概念是中國所沒有的,完完全全是舶來的一個詞彙。它和宗教,確切說是基督教有關。大約是和失樂園的那個故事以及「原罪」有聯繫的——人生來是有罪的,需要做些什麼在最後的審判之時得到上帝的寬恕,大概可以這麼理解。這個概念在西方社會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對於那些虔誠的基督徒來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自我救贖的過程。至於那些不虔誠的,多少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現在的中國人之於儒家思想。一些思想家顯然也受到了這種影響,例如哪位悲觀的叔本華先生關於人生的悲觀論調。中國自古沒有這種思想,社會上普遍流傳的只是儒家的修齊治平,道家的出世逍遙遊,佛家的為善輪迴,這些思想對於片中那個「珍惜自己生命」的箴言沒有什麼詮釋作用。不過還好我們在某個時期接受了大量的蘇聯作品,俄羅斯人的深沉凝重裡面其實也有這種成份。最著名的莫過於保爾的那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那麼這僅有一次的生命該如何度過呢……」這種思緒簡直有些末日審判的味道了。對這種思想的認同,是這個系列得以生存的基礎。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吸引人震撼人的是情節和鏡頭,我覺得那只是個表面。不是說它不重要,這兩項差不多是一部電影吸引人的關鍵,只是這兩項畢竟處於表面。

    還是再提一次回到電影吧,上面一段再次跑題。故事的起因,其實在第一部裡面已經解釋清楚了。約翰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時日無多,一度消沉甚至想過自殺,但是卻失敗了。於是他感知這是上帝讓他繼續生存的信號。於是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得到了強化,悲天憫人的希望能夠幫助他人得到「救贖」。這是個不容易的任務,因為那些人早就忘掉了生命的意義。於是就有了身處絕境,差不多是必死絕境的設計,讓那些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能夠本能的思考生命的意義。這個精巧的思想新穎的程度遠勝過片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殺人方法,那些細緻無暇的細節考慮。這也是我覺得I和IV好的原因。在第一部裡面,悲憫世人的約翰振聾發聵的提出了「珍惜生命」的口號,在第四部中,這一思想得到了傳播,像病毒一樣。不管是第一部的首創還是第四部的繼承,這種「救贖生命」的思考都會在內心深處震撼心靈。雖然有人可能會堅持是曲折生動的情節和刺激的虐殺場面、嚎叫與鮮血喚起了對這部電影的好感。第二部和第三部為什麼就不如一和四呢?表面上看,二的情節硬傷太多,諸多的不合理削弱了故事的震撼力。至於三,情節過於簡單,沒有多少曲折的地方需要發掘。但是用直覺去看這個系列,就能發現,二在故弄玄虛的強調「遊戲規則」;而「三」呢,安排原諒的Game是不錯的選擇,原諒別人的罪惡給他重生其實也是讓自己遠離仇恨得到重生。可是那個醫生的被迫參與擾亂了這個體系,再加上阿曼達對約翰的感情問題,一開場阿曼達作為約翰首席信徒設計的幾個大大違背約翰精神的Game,這一部實在是太讓人摸不著頭腦了。簡單的說,思想的散漫導致了情節的散漫,從而導致了中間兩部的趨於平庸。

    綜上所述,我還是沒有在談電影。
    這個風格不錯,以後保持。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