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賴活--Vivre Sa Vie

随心所欲/我的一生/赖活

7.8 / 34,353人    80分鐘 | Germany:83分鐘 (restored integral version) | Portugal:83分鐘 | UK:83分鐘 | USA:85分鐘 | West Germ

導演: 尚盧高達
編劇: Marcel Sacotte 尚盧高達
演員: 安娜凱莉娜 Sady Rebbot Andre S. Labarth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二貨叨叨

2008-02-26 22:07:40

像生活一樣瑣碎,像生命一樣偶然


【蒼白的..】--「她把自己借給了他人而自己卻埋頭於自己」
      最後一幕,女主角被輕描淡寫的死亡,讓開頭淡淡出現的這一行字好像燒透黑白的畫面一樣出現在螢幕上,帶著火光。
 回歸現實的生活,片段式的畫面,瑣碎的彷彿不假安排和修飾。非目的式。
 強制的畫面風格,敘事方式,視角,故事展開的方式,音樂突然的出現,重複,無來由的安靜,和影片整體進程無關的敘述,文章,哲學,不明的開端和蒼白的死亡。
--
  這是現實生活。
  一般電影是有意安排,截取,連貫,使故事可以串聯,借線索因果成為整體,表達一個主題或由多主題。生活中被截取的片段,放大,美化或批判,被關注的主人公。
這部電影,就像它的名字--《隨心所欲》,故事瑣碎,人物的命運,就自然而然,找不到明顯關聯的片段,記錄式的畫面。
生活不是總有故事,不是總有美感,不應為被鏡頭關注了,鏡頭下的人物的命運和死亡就有所改觀,就是生活過,就是死亡,一片葉飛進了狂風中。
看完了影片,總想問,這部片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仔細想又覺得沒有必要,就像我們不會看見一個身邊的人,因著對她的關注,就向她或周圍的人詢問--這個人活著,這個人活著的著些日子是為了說明什麼。
生命在廣闊空間裡的渺小,在無盡時間裡的渺小,在社會環境下的渺小。
殘忍的可悲的渺小,渺小的,得不到安撫的靈魂。沒有依託的偶然。
 

【一些背景】--

法國的「新浪潮」時期的電影。鏡頭所關注的現實生活。
關於動盪的社會環境的記錄反思。與商業相比,對思想、藝術以及導演思想品味的關注。
新人導演,衝擊重建,新的電影秩序。

戈達爾(1930~ )

Godard,Jean-Luc

法國電影導演。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原籍瑞士。1930年12月3日生於巴黎。原是《電影 手冊》和《藝術》雜誌的電影評論員,後與F.特呂弗、C.夏布羅爾等人形成「電影手冊」派。1960年完成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盡》,成為新浪潮的代表作。此後,他又執導了《一個女人就是女人 》、《隨心 所欲》、《卡賓 槍手》、《蔑 視》、《瘋狂 的比埃洛》、《男性-女性》和《中國 姑娘》等。這一時期的影片,從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反傳統的特點,引起西方影壇的激烈爭論。1968年後,他受極左思潮的影響,組織了戰鬥電影小組,拍攝了更加抽象和形式主義的《東風》、《真理》、《直到勝利》等影片 。80年代後又開始拍攝故事片 ,1983 年導演的《芳名卡門》在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金獅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