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三國之見龍卸甲--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

三国之见龙卸甲/见龙卸甲/

6.1 / 6,693人    102分鐘

導演: 李仁港
演員: 劉德華 吳建豪 洪金寶 狄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過如此

2008-04-05 16:43:52

香港戰爭片導演——脫不了的匪氣


如果說《投名壯》呼喚了迷失在仕途現實中的忠甘義膽、兄弟情懷,那《見龍卸甲》毫無疑問的延續了港人慣用的道義主題,二者雖不為同一導演,但在影片中總能找到些許相似元素,港人對三國故事尤其關二爺形象的敬仰是不言而喻的,這一點最深刻的體會來自於杜導的《黑社會》影片系列,片中杜導明確指出「黑文化」作為香港社會特有的文化現像是其特有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氛圍釀成的,並對之大肆渲染,當然我們不否認香港演義圈本身受黑社會操縱的因素,特別是七八十年代以匪正警邪為賣點的「黑」片盛行一時,也許是受到97回歸的影響,我們現在看到的港片正面宣傳港警形象的影片或電視劇佔據了主流,相對來說「黑」片更多趨向文藝片道路而非情節道路,但總的來說港產片尤其戰爭或警匪片多少都受到一定「黑文化」影響。
「黑文化」宣揚的是一種社會價值認同,在《黑社會》中我們可以清楚記得受洗儀式上的種種條款,諸如「兄弟為幫會而生,幫會有難,即自己有難,自己會盡一切所能包括生命去維護幫會利益;兄弟親人有難,即自己有難,自己會竭盡所能包括生命去幫助等等」,且不論這些道義條歸是正是邪,單從人性與社會關係的角度來說,這些近乎宗教的行為規範對於一個社會內部個體的制約與社會的穩定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也正是由於這些行為規範,讓香港在那個政權過度、政策混亂、社會價值觀迷失的時期黑社會成員如細胞裂變般繁殖開來,一度一發不可收拾,回到影片,我們看看導演在哪些地方不經意間呈現了港人的匪氣。

1、影片開頭一戰諸葛亮為趙家軍安排的兩翼包抄隊伍一曰青龍,一曰白虎,左青龍右白虎這是典型黑社會封位時的講法,再有趙家軍深入敵穴後想起的沉重的背景音樂,我想只要是看過《黑社會》中幫會群毆那一段的,無不對此類音樂印象深刻。

2、5虎將4位相繼過世,趙雲在其靈位前久久徘徊,導演此處給出了一組靈位的特寫,鏡頭時而仰視靈位,時而掃過關張等人的生前所使兵器,此時香霧繚繞,鏡頭恍惚。我承認此處導演的手法非常細膩,對趙雲對關張的懷念與對自己餘生的感慨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但在我看來,這不太像在表現一個統領數十萬蜀國將士的大將之風,卻更像在表現一個剛剛失去兄弟的幫會新頭領在紀念亡靈,可能是我太敏感,但這種香霧,這種橋段,這種格局,不得不讓我感到似曾相識,也許是我黑幫片看太多了。

3洪金寶在趙雲面前悲嘆自己多年來混不出頭,這段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導演潛意識對大多數黑幫小人物普遍心態的一種宣洩,每個人都想做大哥,但大哥只能有一個,而多少為大哥出生入死的兄弟到頭來只能混的一般,這些人心中積蓄了多少怨尤,嘴上卻不能說,導演只是借洪金寶的嘴為小人物們找到一個宣洩口而已。

  道義是中華民族永恆的主題,如果說是道德是個人的操守,那麼道義應該是個體對他人與社會的承諾與責任,在物質成為主流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迷失了太多,迷失了價值觀,迷失的行為標準,迷失了對朋友與親人的責任,你有信仰嗎?基督?佛教?夠了,我更相信那是你實用主義的幌子,曾經有一個清真麵館打工的回族小兄弟對我說,在伊斯蘭的教義中有一條是不能騙人,那是會受到懲罰的,所以他們的麵館從不做欺騙客戶的行為,雖然我不敢肯定他說的是否實話,但我寧願相信一個口帶回族口音,在一個伊斯蘭教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說出來的話是真實的,這比一個同樣開餐廳卻沒有地道信仰的漢人所說的同樣的話更具可信性,因為相對幾千年來的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今天我們更為信仰的是錢!那麼就讓充滿匪氣的黑文化電影給我們一次反面薰陶吧,當你真正明白兄弟與道義的意義何在,我想你也會我一樣不排斥今天的黑文化現象,也會時常陷入金錢至上的反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