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鬼知道你死前--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在魔鬼知道你死前/当恶魔知道你死前/魔鬼知道你死前

7.3 / 111,567人    117分鐘 | Canada:123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薛尼‧盧梅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伊森霍克 亞伯芬尼 瑪莉莎湯美 蘿絲瑪麗哈里斯 雅莉莎帕拉狄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赱馬觀♣

2008-04-13 01:39:40

《在魔鬼知道你死之前》:為什麼?為什麼?


為什麼要問兩個為什麼?因為片名太長了,所以標題從簡。但又不能說是完全出於形式主義的敷衍。此片的確有值得發問兩聲之處:為什麼陶梅姐姐年過40才為藝術獻身?為什麼比她大40歲的年逾古稀的老導演西德尼·魯米特要學昆廷塔倫蒂諾?
 
說道知名好萊塢女星在40歲往上時選擇驚艷出演,老一輩中最有名恐怕就是茱莉·安德魯斯和黛博拉克爾。而這兩人讓人印象更為深刻的原因在於,行為本身與其身上具有高雅氣質的反差過於強烈。特別是後者在《The Gypsy Moths》中的與波特·蘭卡斯特在沙發上激情演出。其火辣尺度遠超《亂世忠魂》中著名的浪漫海灘橋段(雖然考慮到年代和海斯碼以及身體衰老等因素,這種對比有欠公允)。通常影評家評價會較為含蓄:克爾小姐具有為了藝術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但是某些影迷擁躉顯然不這麼看。Imdb的留言中有一段,每每看到都會讓人忍俊不禁。
 
太令人驚奇了!英國貴婦竟然亮出她的胸部。我是說黛博拉·克爾。令人大跌眼鏡!最大的疑問在於,導演約翰·法蘭克海默是如何說服克爾在1969年48歲時做到這一切的?他給她灌藥了,還是她真的傻到相信法蘭克海默的「一切都是為了藝術」的陳詞濫調?無論答案是什麼,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法蘭克海默有一種我們所不知道獨特天賦(不是導演方面的,而是別的)。他的勸誘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如果他去當外交官並被派到中東、克什米爾或者東泰米爾等地,一定成就非凡!
 
可今日的陶大姐即使有意想引起粉絲類似的憤慨,恐怕也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畢竟時過境遷了。加之小甜甜等晚生後輩在這方面不斷超越自我,大大降低了好萊塢的半老徐娘製造轟動效應的可能。不過公平的說,陶梅在本片中的裸體還是引起了相當的關注。至少曾位列某知名網站票選07年20大漏點電影的亞軍。或許是保養甚好的火辣身材為她添分不少?
 
所以更合理的推測似乎應該是,魯米特用了法蘭克海默式的「陳詞濫調」說服陶梅寬衣解帶。而這就涉及到了上面問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關於影片的結構特點。
 
為什麼電影正式開場前的引子部份,導演要設計一段讓很多觀眾(特別是閤家觀賞DVD的觀眾)避之不及的嘿咻場面?它為什麼不能安放在後面霍夫曼扮演哥哥的閃回情節當中?
 
還是先讓我們回憶一下前面發生了什麼。幪面人在劫案中與女店主發生兩敗俱傷的槍戰。守候在外面的霍克以一種驚恐外加痛苦的情緒狀態駕車逃離。隨後,第一段閃回開始:先是交代了他與霍夫曼的兄弟關係,然後是霍夫曼在酒吧突然對處於生活困境中的霍克提出打劫計劃。而後者沒有馬上答應。為什麼霍夫曼沒有說打劫哪裡?兩人對白中所給出的理由是:必需要霍克答應之後才告訴他。但實際上這更多的出於敘事方面的考慮,下面會說道。
 
注意,再往下就是是霍克就與陶梅上床了!這時你應該明白為什麼那段床戲要比較突兀出現在引子部份了吧?閃回使霍克成為頭20多分鐘的絕對主角。期間的故事情節中都必需要有他的存在。也就是哥嫂床戲不能出現這個過程中,但同時又必需要交代小叔子與嫂子在偷情!怎麼辦?就只好將其挪至最開始的引子部份,使夫妻關係,兄弟關係,最後的三角關係順序遞進。必需要說,這是一種被動的處理方式。是魯米特自己所選擇的多線索交叉閃回模式,迫使他做出這種編排。雖然最終戲劇效果也還不錯,但卻多少有些不夠自然。
 
相對而言,女店主與霍克之間的關係揭曉就流暢了許多。由於觀眾一開始都在打劫過程中見過老太太。所以導演只需要在後面霍克參加女兒比賽的閃回段落中,十分低調的將鏡頭掃過一家人,細心的觀眾就一定會發現母親其實就是那個老太太。而這段情節一定要在霍克去辦公室答應哥哥的計劃,並隨後得知是要打劫的自己父母的珠寶店之前。否則,就失去了魯米特所希望的震撼性效果!
 
比較喜歡這種儘可能讓觀眾參與其中的敘事方式。比利懷爾德曾將其描述為劉別謙法則:只需要寫出2+2,然後讓觀眾去得出4的結論。他們會愛死你。
 
隨後,哥哥接到打劫失敗後的電話,並開始屬於他的閃回段落,重點交代了犯罪動機。霍夫曼是個奇怪的演員。印象中他早在14年前就參加了過帕西諾的《女人香》的演出。在裡面扮演那個陪襯烘托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最終出賣同學的富家子弟。當時只認為此人歲數應該不大。可實際上1967年生人的霍爾曼已經27歲了。27歲還在扮演中學生是否應該算是比較老人小臉的面少類型?但奇怪的是,近些年當作為主角聲名鵲起時,他無論在形象上還是表演上都透著一種與其年齡不相符的(雖然年近40並不算很年輕)滄桑和沉穩。是什麼使其短短十年間就成熟(殘忍點的詞彙是:蒼老)了許多?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本片中他的冷漠無情搶劫案件作俑者的長兄形象的塑造算是較為成功。
 
霍夫曼閃回後,問題出現了。為什麼導演要直接切到一家人在醫院相聚(其中,芬奇扮演的老爸的閃回有些多餘。即沒有交代任何觀眾好奇的戲劇性情節,也沒有對於悲劇背後的家庭問題的深入挖掘),而不是切換回電話的另一頭,去表現失魂落魄的霍克還車、落下CD、被死者家屬勒索等情節?將時空次序打亂的用意何在?一時間沒了頭緒……

(其實到不了推薦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