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母親 [日]--Our Mother

母亲/Kabei:OurMother

7.6 / 1,520人    USA:133分鐘 | Germany:133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山田洋次
編劇: 平松惠美子
演員: 吉永小百合 淺野忠信 壇玲 坂東三津五郎 志田未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8-06-24 18:30:58

《母親》:聆聽別人生命裡的故事


山田洋次曾在中國生活求學過一段時間,冥冥中的安排讓他帶給中國觀眾許多感動。作為一名日本國民級導演,他的電影作品在中國或日本一樣吃得香。80年代,中日關係的蜜月期,提《遠山的呼喚》和《幸福的黃手帕》就是「山田組」的代名詞。可能黑澤明盛名遠震,在中國民間卻不足以擁有如他一般的影迷數量群,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事實。

上一次,山田老頭帶給自己的清醒感動,來自2002年的《黃昏清兵衛》。那是一部奇特的片子,90年代後期松竹公司和山田洋次失去了寅次郎(渥美清病逝),好像一下子沒了支柱。可進入又一個十年,《黃昏清兵衛》讓他們煥發了生機,一次偶然,這部在IMDB上有著驚人高分和多數好評的一部影片進入了心水行列,也讓許多人重新認識著老態畢現的松竹和山田。聽著結尾的旁白,岸惠子說父親護家、愛女兒、牽掛著心上人,擁有著一段短暫卻彌足珍貴的小幸福,卻如何在明治維新中成為時代的炮灰。時代劇(武士)三部曲都是「男人真命苦」的古裝翻版,你不看他們這幾個底層武士都是受到了折磨,分別是得到不久就失去、讓心愛的人受苦受累、失明了還要維護尊嚴,還好命運蹉跎都能換得一個看似滿意的結局。

到了《母親》,一切真是有大不同,原著作者是一和氣的日本老太野上照代。母親是影片的中軸人物,所有的東西圍繞著她轉動,她是所有苦難的直接承受者。小孩子再懂事,思想和人格還是沒有獨立,周圍人再怎麼幫助,他們也缺乏一個實際身份。《母親》是給父親的一首安魂曲,來自野上照代對母親的漫長懷念,母親從來沒有走出她們姐妹倆的生命。這些常駐心間的人物可能還應該包含山崎、久子還有那位沒留下好印象的仙吉叔叔。這些人在她們生命裡的停留時間或長或短,帶來的東西有喜有煩,他們的結局是以不同的各種方式離開,然後死去。這段由二戰開始的人生體驗不可能轟轟烈烈,也缺少紛繁嘈雜,生離死別是那麼的天經地義,不可選擇。

電影在這點上表現得不錯,四季變換的風光,帶走了戰時資源緊缺的幾年。母親含辛茹苦將女兒帶大,沒有抱怨,寧可跟生父斷絕關係也沒有離開那個家。她不算堅強,也會當著女兒的面落淚,也被疲勞和病魔擊倒。患難過來的苦樂,真叫情意我心知,可能正是保持著如此完美的印象,小女兒才會對母親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詫異萬分。只求今生,不願來世。母親完好如初的形象簡直就是在那一瞬間坍塌,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還是不大能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因為母親孤苦伶仃的勞累?因為對山崎互扶互助的好感?好像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一定要分類的話,山田洋次作品顯然屬於擅長表現男性題材的導演。《母親》卻是一部再純粹不過的女性題材影片,乍一聽有著不可協調的矛盾,比如自己就把沒被感動到的原因歸為題材偏差。不過把《母親》歸入家族題材,如同山田洋次還拍過《兒子》等片,倒能夠消除這樣的疑問。電影題材並不只有絕對的男與女,分長幼、不論男女的許多觀眾面對《母親》,也都獲得了含淚的真實感動。只可惜,那裡面沒有我。我沒有強調自己的先驗為主,只是說明下個人看法。

聆聽別人生命裡的故事,可以直接來自劇中人物的旁白。如同《黃昏清兵衛》裡長大後女兒的旁白,這次開始沒多久就更早地出現在《母親》中,早早提醒觀眾聆聽一段真實的母愛大義。另外就是影像帶來的不同體驗,帶來一種久遠回憶的感覺,重溫一段並不美好的往日時光。《一一》裡的胖子說:自從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就至少延長了三倍。其實聆聽故事也能延長自己的生命,試問現在的人們如何再去設身處地,感受頭頂的戰爭陰雲。聆聽別人生命裡的故事永遠是消磨時間的最好方法,你不得不承認這句話是對的。

《母親》的力量相當平穩,不急不徐,幾個人物的出場也是生動形象,最值一提的莫過於淺野忠信扮演的山崎的出場。後來才發現,他之所以這麼讓人印象深刻,在於他的戲份和角色重量,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多。看內容他分明就是男主角,看多了此君演過的苦悶青年,突然接受一個如此形象和有趣的人物,確實新鮮。另外,從最初就認為山崎會和久子來電——就是檀麗飾演的那位漂亮姑姑,就跟二人拍攝劇照擁有的感覺一樣。意想不到的事情終於發生,原來山崎的角色可沒那麼簡單,他不只是一個提供幫助家庭好友和知識分子,這是《母親》一片帶來的最大意外。

山田洋次的功力太了得,高產量又能有質量,對《母親》除了平鋪直敘,挑不出特別明顯的毛病。即便是不大接受戰友在母親面前回憶山崎、轉述所託的段落,作為增強人物內心衝突的一種手段,它可能也適合震撼下多數觀眾。況且前半段絕少提及戰爭,沒有真正的殘酷表現,影片突然從平穩的小市民家庭生活,跳切到甲板下面的傷兵哀兵滿營。接連幾個更加急促的衝擊畫面。魚雷襲擊,船艙進水。不會游泳的山崎長眠海底,也讓母親再一次承受又一個他的離去。

固定機位的長鏡頭也不會單調,片尾的獨白自語更是讓觀眾安靜地看完。山田的長鏡頭不是讓人物跪在榻榻米上,一動不動,半天才蹦出一句話來。人物的微小動作和走位細節都很有意思,兩個女兒的形象都讓人記得很牢,一想初子就是較為懂事,而小女兒是嘴饞愛吃東西。其次是那門外的雪下得真是漂亮,幾年間都是不同的。有時被風吹捲,紛紛揚揚,家裡冷清異常。有時又是小雪初到,安靜異常,家裡幸福溫暖。

看過了很多遍的《母親》預告片,一直做好被感動的準備,卻始終沒有進入預設好的情感氛圍。父親節前後,反思著它換成父親題材又會如何,但這不是理由,去年的《東京塔》也有母親,手法稱不上多高明,自己卻感動得哭了出來。要說對《母親》有實際的遺憾,可能就在於此。

觀影記錄:http://www.douban.com/review/1412105/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