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切安好[1972]--Everything's All Right

一切安好/万事快调/All'sWell

6.5 / 3,718人    USA:95分鐘

導演: 尚盧高達 尚‧皮耶‧高林
編劇: 尚盧高達 尚‧皮耶‧高林
演員: 尤蒙頓 珍芳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公園仔

2008-08-08 00:03:42

法國干邑百事吉


我對高達有點怕,雖然他的《斷了氣》(Breathless/A bout de souffle)很好看。

記得幾年前在電影節看《高達神曲》(Our Music/Notre musique),散場後碰到前衛的Verdy,互相的問候是在戲院睡了多久。那次嘛,應該有四分三時間是半睡狀態吧,餘下的四分一時間只有噪音和模糊的畫面,對電影的體會是零。

然而高達在文藝青年和偽文藝青年之間就有份號召力,今年「法國五月」的電影部份,本來就是打算拿高達的片來做開幕。我作為一個偽文藝中年,也再一次不怕死的買了票去看高達的《一切安好》(Tout va bien)。

記得看戲當日是去關西旅行的前一晚,沒收拾好行李卻跑了戲院,結果前半部的戲我都是半夢半醒,但醒過來的後半部真的非常精彩,完場後心情很興奮,終於再看到一部自己看得很過癮的高達。

拍電影要有理想,不過影片一開始就要為各項製作費用開出一大批支票。要找到投資者就要有大明星壓陣,電影的話外音說,就找國際巨星吧,於是要找伊夫蒙丹(Yves Montand)配珍芳達(Jane Fonda)當主角。找到了大明星,又要用劇本來說服他們接拍,如果說是拍關於政治的,大明星恐怕會卻步,那就告訴他們是愛情片,讓他們談情說愛好了。

    「你愛我嗎?」珍芳達問伊夫蒙丹。
    「愛,我愛你的雙眼、我愛你的嘴巴、我愛你的膝蓋、我愛你的臀部、我愛你的頭髮、我愛你的雙手。」
    「那麼你愛我的全部了吧?」
    「對,那麼你愛我嗎?」輪到伊夫蒙丹問珍芳達。
    「愛,我愛你的額頭、我愛你的雙腳、我愛你的睪丸、我愛你的肩膀、我愛你的嘴巴。」
    「那麼你愛我的全部了吧?」
    「對,全部。」

革命就如愛情,最初總是充滿理想,絕對完美。不過發展下去,矛盾就會來,當初的熱情就會減退,人逐漸變得愛自己多於愛別人。

我後來找了回電影,放了在ipod中於火車上4重看了一次,其實電影的前半部都很精彩。前半部是場勞資糾紛,工人把資本家禁錮了,連採訪資本家的記者珍芳達和她的同居男友伊夫蒙丹都一併禁錮了,吵吵鬧鬧的,我也佩服自己當初竟然可以睡著。

我的朋友都在談論著日劇《Change》,說此劇勝在結局拍得好,那二十三分鐘一鏡過的木村拓哉個人獨白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一切安好》的結尾也同樣教人難以忘懷,它也有一個一鏡直落的十分鐘,只能長達十分鐘,那是因為當時一捲影片最長就只有十分鐘。

場景是家樂福,沒錯是家樂福,當中國的愛國青年還未衡擊中國的家樂福時,高達已把學生運動移師到法國的家樂福。超巨式的超市,大到有共產黨政客在當中擺起攤檔叫賣新書,鏡頭由第一部收銀機移到最後一部收銀機。人們如常在購物,珍芳達也在當中逛著,學生開始在超市搗亂,當場修理了政客作家。這一刻學生是主角,珍芳達只是個旁觀者,也似乎只有她當旁觀者,其他人繼續購物、繼續排隊付款,到場面愈來愈混亂的時,有些顧客開始隨著學生的隊伍趁光打劫,最後防暴警察拿著棍子出場。這十分鐘不是只有一個演員對著鏡頭念對白的獨腳戲,而是有幾十人,沒有主角,但不同的人有他的戲要演。

群眾運動總是一時衝動熱血,四年後回看,一切安好,所有運動5過後又一切如常,理想與現實之間卻仍是有道鴻溝。《一切安好》出現於一九六八年五月風暴的四年後,一九七二年的五月正是自己的生日,看片時彷彿額外多了一份關連感。算不算是一部故作艱澀而又沒有明確結局的悶藝電影呢?也許是吧。不過我還是覺得很興奮,重看一遍還是有萬千思緒在心頭,不知從何說起。

原文刊於: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821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