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我不在那儿/巴布迪伦的七段航程/身不在此

6.8 / 61,210人    135分鐘

導演: 陶德海恩斯
編劇: 陶德海恩斯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凱特布蘭琪 李察吉爾 希斯萊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毛茸小爪

2008-08-22 00:43:53

Bob Dylan was not there.


I'm not there.
很多人說《我不在那》裡面有6個Bob Dylan,可事實上我們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叫做這個名字的角色。六個不同的角色與六個不同的姓名,每一個都對應著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才了之後大名鼎鼎的鮑勃·迪倫,他們就是一個個對鮑勃音樂產生過極大影響的出色人物。

1、黑人小男孩:Woody Guthrie
Woody本人是個出色的民謠歌手同時更是一個社會實踐者,出生於1912年的奧克拉荷馬州,他標誌性的特徵就是那把封套上寫著:This Machine Kills Fascists的吉他。電影中的小男孩手中提著的正是這把吉他。
這個黑人小男孩是鮑勃創作生命中的童年。在Bob的第一張專輯中,也是日後他最為知名的一部作品:《Song To Wood》是在受到Woody Guthrie的巨大影響下完成的,這首歌本身其實是對於Woody Guthrie的一次頌揚。他在歌中寫到:
嘿,伍迪,我為你寫了首歌,
我要你知道,我所要說的事情,都被說過很多遍了。
我正在為你唱歌,但是我怎麼唱都不夠,
因為沒有人像你做過這麼多事。
Hey, hey, Woody, I wrote you a song
Hey, hey, Woody Guthrie, but I know that you know
All the things I'm a-sayin' an' a-many a times more.
I'm a-singin' you this song, but I can't sing enough,
'Cause there's not many men who done the things that you've done.

他經歷了20世紀上半頁最重要的幾個歷史時刻:經濟大蕭條、大沙塵暴、二次大戰、美國的共產黨運動和冷戰體系的成形。這些對社會底層的親身見證,成為伍迪作品中最豐富的素材。他體驗過最窘迫的生活,他看到那些被強者壓迫、被大自然打擊而倍感無助的人們,聽到他們的感嘆與垂淚聲;他也聽到群眾對生命依然熱情的歌唱聲。於是,他認真地學習各地人民所唱的歌 —那些植根於具體生活的歌,並也開始為他們做歌。
當1961年,Woody因患亨丁頓舞蹈症而臥榻病床的時候,一個年輕人來到了他的病榻前,為他彈奏吉他,唱起了自己歌謠以對自己偶像獻上最為崇高的敬意,這個年輕人就是鮑勃·迪倫。也是電影中黑人小男孩在病床前的那一幕。

小男孩有一句台詞:「真正的美國音樂是從社會底層發源的。」這正是鮑勃·迪倫初期所崇尚的創作原則,生活、底層毫不追求華麗。

2、克里斯蒂安·貝爾:Jack Rollins
關於此人的詳盡資料目前還不可考,依據影片中女民謠歌手Alice Fanian的講述,Jack同樣是個行動主義者,他將自己的見聞和對於世界的感受溶入了創作。另一位女民謠歌手Carla Hendricks介紹說民謠一直是一種政治性的音樂,Jack Rollins以一種藝術上的形式將其表達。Jack Rollins「海蒂·卡洛是一個廚房女傭」的歌詞中直接對中產階級以及上層階級提出了「臉下藏著醜陋的你,現在是你哭的時候了」的挑戰和批判。當時他也被音樂愛好者評價為「對當今世界觀察最敏銳最深刻的人。」

3、《香水》男:Arthar Rimband
法國象徵主義與超現實主義詩人,15歲開始創作,他的作品是流光異彩而晦澀艱深的,被視作現代藝術的象徵和二十世紀「搖滾年代」的偶像,這個怪才在20時主動放棄創作,和電影中反映的相同,他說:「我不喜歡反反覆覆地做一件事情。」
曾有人向Bob Dylan 發問:「有沒有詩人曾激發你的靈感?」Bob的回答是:「只有兩個人:Emily Dickinson和Rimbaud。」不做重樣的Bob Dylan幾乎是Bob秉承了Arthar一生的信條。

4、凱特布萊切特版的迪倫,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個女版男裝的效果是片中最驚艷的亮相。迪倫骨子裡的「騷」、對於世俗偏見的淡然,還有身形的枯槁,幾乎被完美得展現了出來。而凱特版本的迪倫,也是最接近迪倫本人經歷的一段,其中英國巡演時的風格聚變,也是迪倫不可琢磨魅力的一個表現。而關於,凱特名字所對應的歷史人物?OMGD……很多搜尋引擎已經自慚形穢了。。。

而至於其他的連兩個角色,資料正在搜集中,希望在儘早的一天,把這篇影評補完: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