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選擇之親切金子--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

亲切的金子/亲切的金子/

7.5 / 86,311人    115分鐘

導演: 朴贊郁
編劇: 朴贊郁
演員: 李英愛 崔岷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ristan

2008-08-24 21:03:55

無需救贖


似睡似醒間,斷斷續續把復仇三部曲看完,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下一部電影一定要找個喜劇片來看,如果找不到,就找一部不入流的恐怖片,當作喜劇片來看。

在這個世上,難免和人打交道,也難免會覺得受委屈;有些委屈大了,超出了自己的忍受極限,難免就會想著復仇——想通了這點,也就不再懼怕心中的另一個「我」了——手持利刃,面容平靜的主角們,莫不如是。

從《我要復仇》,到《老男孩》,再到《親切的金子》,情節愈來愈簡單,風格卻愈來愈陰鬱:
《我要復仇》里還能看到陽光與笑容,能聽到水聲風聲,還是有些人能活得沒心沒肺,對這個世界不屑地笑著;
《老男孩》則大多數是暗室裡靜止的鏡頭,對著跳躍砍殺的人群,就連汽車都永遠行駛在隧道中,只剩不忍回憶的往事,行走在有風的陽光下;
《親切的金子》,後半段只能看到黑與白兩種顏色了,不論是金子的紅唇、紅高跟鞋,還是她嘴邊掛著的殘血,高潮收尾時刻,通通化作黑色。

如同三部曲的慣例一樣,第二部《老男孩》好評最多,也在坎城獲了獎。但就個人喜好而言,還是最喜歡《我要復仇》——每個人都在這個世間像個螞蚱一樣蹦達,每個人都有正常生活下去的可能性,每個人都不曾失去信心……然而,一連串的遭遇戰,讓觀者感受到的只有絕望,滲到骨頭裡去的絕望——「我知道你是好人,但我必須殺死你」——因為我要對得起我自己,要給自己一個公道!這才是最簡單、最有效、最可靠、最沒有後遺症的復仇。至於復仇過後的這個世界,跟我沒關係。

從《老男孩》起,導演就開始準備救贖了:吳大秀剪掉了自己的舌頭,為過往贖罪,又抹掉自己的記憶,將新生救起;至於那個劉智泰,只可贖,無從救,因為最後他才發現,最恨的人是自己,無法原諒。從這個情節的設定來看,復仇與救贖,這個二元對立的概念,開始被推翻。

第三部中,金子出獄後,想著的不是為不白之冤復仇,而是想著怎樣在復仇的同時懺悔,所以電影沒有細究往事,也沒有描述金子的慎密計劃,只是在通過第三者的旁白中,不停地向觀者展示:金子是個怎樣的人,怎樣的親切,怎樣的狠辣。影片以金子打翻象徵清白的豆腐為始,以在雪地裡把面孔埋在白蛋糕中為終,寓意著復仇向救贖的成功轉換。但觀者如我,記憶里還是停留在那一刻:那群黑衣外身著透明雨衣的家長們,合力收拾一大塊沾滿黑血的塑料布。看著雨衣的反光而發的耀眼白色,誰還會認為,復仇的同時可以救贖?導演所設定的這個結尾,早被他自己親手顛覆了——最後痛下殺手的老奶奶,沒披雨衣,也沒沾上一滴血。

做為一個正常社會的人,我相信大多數矛盾是可以調和的,就像《我要復仇》裡的芸芸眾生,所有一開始的手段,不過是為了「繼續生存下去」這個目的。然而,我也相信,這個世界始終存在戲劇性,存在一種極端的可能性:當發現一切的折騰,只會使自己變得愈來愈絕望,而變得忍無可忍時,也許所需要的只是復仇,簡簡單單,不必去救贖,不必去虛偽。

比如楊佳。

吃飯去。看海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