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8-10-08 19:46:14

關於結局的幾個猜想


  剛拿到這張碟的時候,第一時間興奮的跟一位薩馬蘭迷的朋友說了,朋友聽說後第一反映是:「你先別看,別看,要看也行,不許劇透,要不跟你絕交。」後來我還是忍不住先看了,看完後,又給他發了個簡訊:電影看完了,這不是滅頂之災,他們最後都活著。

  看過這片的大概都不會認為我上面那句劇透是真的,因為這部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依然是妖風來襲,滅頂之災再次空降地界,而我之所以這麼說,卻是因為,我寧願看到一個正常的結局,比如說馬克沃爾伯格牽著老婆,抱著娃兒走在陽光綠色草地,本來這是多麼的溫馨感人的畫面啊,如若這部電影裡切掉最後一分鐘,《滅頂之災》在我心裡怎麼樣也可以夠上個八十分左右吧,這樣至少還算得上一部通俗的好電影呢。多了那一分鐘的陰風陣陣,加一段重複的「我不該把單車放在那裡的」,雖然當時那麼心裡還是會驚恐的激起一個冷戰,但熟悉薩馬蘭的人早就知道,他又開始照搬以前的老路,剛給希望時又再來一悶棍呢,不但毫無新意,還顯格格不入,我甚至在送小女孩去學校的時刻,就已經讓人猜到薩馬蘭一定會在結尾這麼來一次的,結果,他果然這麼做了,做的那麼理所當然,讓人絲毫不覺得突兀。這是電影最大的敗筆,也是薩馬蘭在這部電影裡最讓人失望的毛病,毫無突破。

  印度小黑人薩馬蘭之所以成為許多驚恐電影迷們的偶像,有兩招屢試不爽,一是類似《鬼眼》裡的那種最後結局出人意外,讓人看到最後一分鐘時合不攏嘴的驚訝,《不死劫》,《靈異村莊》都屬於這一類的。第二招則是像《天兆》似的,注重對環境的修飾,在心理上直接給觀眾以恐懼影響的牽引和壓迫,這類電影的神秘感很強,甚至可以一直保持到片尾都不透露給你,這種未知的恐懼可以讓觀眾產生強烈的緊迫感,有喘不過氣的感受。其實再按照類型的分法,前一類是驚悚片,後一類則是災難片,《滅頂之災》就屬於後一種的。

  還是那句話,《滅頂之災》雖然有著一個看起來超出常理的結局,但依然還是俗套,對於,見習慣了太多好萊烏電影中常用的悲劇性結尾的影迷來說,這樣的結局大大談不上顛覆可言,我不禁然很奇怪的是,為什麼,他不一直嘗試著繼續《鬼眼》的熟悉路線,而何苦要在災難片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而且更要命的是,《滅頂之災》甚至連神秘也談不上,片中早早就把植物毒物這個元兇給拱了出來,這就像豬圈的門一開,餘下的電影時間裡,就看著一堆的人在狂亂奔走,自殺的自殺,甜蜜的繼續甜蜜,看到後來,更是甚至連自殘的鏡頭也開始審美疲勞了(在電影的刪減鏡頭裡,有一段動物園裡獅子咬人的血腥鏡頭,非常殘忍,如果完整的加上這一段,這部片還能加上幾分),看這片,我睡過去兩次,自恃在薩馬蘭的電影面前,我還不至於這樣,可想而知,這部電影在劇情方面是如何的單薄無力。一對小夫妻加上一個小女孩,薩馬蘭枉想在他的災難電影中加入令人感動的家族元素,可縱使沃爾伯格和丹斯切爾的表演再憤力,也無法掩蓋這條感情線上的蒼白空洞,這真是這部電影的又一個災難。又要談到電影結局的話題了,如果說,薩馬蘭在電影最後,沒有選擇讓小孩上學,沒有選擇光亮的那片天空,而是在電影中所謂的三個月之後,當這三人回到城市時卻發現整個地球的人都死光了,再來一個慢慢拉空升高的鏡頭,恍似《驚變28天》的破敗城市,這說不定又是一部傳奇的電影了呢。

 話說回來,《滅頂之災》並不是個完全的滅頂之災,至少,薩馬蘭很會掌控觀眾的心理,電影本身還是有幾處讓人驚嚇的地方,比如電影開頭的自殘,農舍獵槍的轟炮,以及村屋老婆婆的凌厲,都很具大師的范。《滅頂之災》對於影像氛圍的營造和枝微細節的處理,依然是很出色的,自始至終陰霾灰良的天空,毒風吹過的絲絲聲響,也使得這部電影並不那麼難看,總之一句話,如果沒有看過他以前作品的人來說,會給這部電影打個八十分,而對於看過的他大多數電影的影迷們來說,怕只能失望的打個六十分或以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