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Little Red Flowers

看上去很美/小红花/LittleRedFlowers

6.7 / 1,514人    92分鐘

導演: 張元
編劇: 王朔
演員: 董博文 寧元元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單戀圖書館

2008-12-07 04:41:39

《看上去很美》——戲劇化規則化的童年


電影《看上去很美》改編自王朔目前為止最後一部小說,也是我最喜歡的王朔作品。裡邊沒有了王朔的痞氣,而是一個孩子眼中的天空,成人世界裡的寓言。

影片描寫的是幾十年前的幼稚園生活,方槍槍作為一個四歲的小孩,天性就是童真、快樂、自由、活潑,但在那個幼稚園,卻倍受壓抑,他需要按照規定大小便、吃飯、做操睡覺、穿衣,裡面的李老師也不斷重複著一個詞彙「不許」,「不許這個,不許那個……」片中,老師一聲哨響,小朋友一個個過來擦屁股,像極了工業化大生產中的機器,機械、麻木。

大人們有一個可以控制小孩的東西——小紅花,在一群童趣未泯的孩子中,這個東西似乎威力十足,孩子們知道,只有按照老師們說的去做,才能夠得到小紅花,才能夠在其他小孩中驕傲和自豪。不穿衣服得不到小紅花,早上能拉出屎就可以得小紅花,方槍槍對這一切感到不解。當然方槍槍也曾經努力去獲得小紅花,他早上使勁拉屎,在孩子們面前難堪地學穿衣,可他依然沒有得到李老師的喜愛,沒有得到一朵象徵榮譽的小紅花。唯一一次獲得小紅花居然是一個後勤部長來幼稚園「視察」(其實就是接自個家的小孩),此段,極盡諷刺。

影片在國外上映的片名叫《LITTLE RED FLOWERS》,即小紅花。很好的抓住了電影本質。就像大白兔奶糖和紅袖章是一個時代的主題一樣,小紅花是一個年齡的主題。或者說以後一個時代的主題。「小紅花」就是一個誘餌,要得到它就得「聽話」,隱喻著成人社會對兒童天性的剝奪甚至摧殘,學術一點的說法叫「閹割」。

本片的序幕,清楚地告訴我們,方槍槍缺乏父母應有的關心,從一直被奶奶照看的他幾乎是被父親硬逼來到幼稚園的,一直哭一直鬧。由於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因而他不會穿衣服,經常尿床,比別人慢一拍,不適應這個氛圍,在思想上就很自卑。老師作為孩子的「第二母親」也沒有發揮其作用,她們只會用命令的口吻來規矩一切的方圓。李老師首先在方槍槍猝不可及的情況下把小辮剪掉了,並告訴他這是規矩,在幼稚園要遵守規矩。而當方槍槍一個人孤獨的玩著旋轉木馬,並從上面摔下來時,卻沒有人過去扶一把。僅僅因為他是個調皮搗蛋,習慣性遺尿的壞孩子。

當方槍槍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小紅花的時候,他就從順從期步入了叛逆期。他偷小紅花來送南燕;趁著上廁所之際和北燕逃課出去,在樹後吻她的臉這一段,是方槍槍自由的最大限度,兩個小朋友在公園裡狂奔、嬉鬧,似乎是解脫之後的釋放,但他們還是得回幼稚園,接受這無休無止的規矩。

在一次老師假扮動物的遊戲中,方槍槍帶著小朋友進行了一次造反,他動員小朋友用鞋帶在深夜趁老師睡著時捆綁老師,卻被老師的一陣怒喝而嚇退,接著,老師開始憤怒地找尋「真兇」中,最後帶走了一個無辜的小朋友,方槍槍低下了頭,眼神中充滿了恐懼。

在遭受老師一貫的冷遇後,在一以貫之的高壓政策後,他竟冷不丁地罵出了「操你媽」這樣的粗口,這一罵,驚得老師瞠目結舌,罵得園長心頭火起,也一吐小孩子鬱積在心中多日的晦氣!隨之而來的懲罰是關禁閉,面對一片漆黑,恐怖襲來,方槍槍放聲大哭,直到聲絲立竭,筋疲力盡,但是依然沒有人理睬。

這些都還不夠,老師們還是追查方槍槍的罵人是跟誰學的。所以園長讓幼兒圓的小朋友都不能和他講話,把他孤立起來。直到有一天當老師解除這條禁令時,當方槍槍很高興的對大家宣佈時,小朋友們依然推開了他。規則已經習慣了,差生已經被貼標了。

影片的結尾意味深長:在一次班集體組織的春遊,方槍槍又擅自離隊了,當他正為偶然獲得的這點自由歡欣鼓舞時,誰料一個更大、更「無形」的幼稚園又出其不意地展現在孩子的面前:喧天的鑼鼓聲中,一群成年男女,邁著整齊的步伐,在大馬路上茫然地行進著,讓方槍槍驚愕無比的是:每一位叔叔阿姨的胸前都佩戴著一朵比幼稚園裡的小紅花還要「鮮艷奪目」的大紅花!

最後方槍槍回到了幼稚園,無力的倒在幼稚園門口的石階上。對於這場抗爭,他註定是無法獲勝的了。

也許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那位被方槍槍小朋友「操你媽」的阿姨心態會嚴重失橫。孩子的不恰當的過早成熟顯然超出了他的想像。但這種「成熟」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小紅花的問題其實是生活的規則在小孩身上的第一次展現。社會是充滿規則的,不光是幼稚園不歡迎另類。我看到了一個會想像的男孩。特別是在一個被壓抑的國度,一個壓抑的環境下。我們缺乏的不是想像力。許多孩子的想像力是被剝奪的,抹殺掉的。這個世界不合我的想像,可是我只有服從,無力反抗。

方槍槍小朋友所在的幼稚園,根本沒有兒童時代的天真爛漫、童言無忌,有的只是毫無生氣的整齊劃一、單調壓抑的條條框框和對老師無條件地聽話和順從。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對話,不是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式的,更多是高高在上,是板著面孔地說教、訓人,即使偶爾露出笑容,也含有一種「請君入甕」的意味。在束縛和限制的同時,多了些灌輸和扼殺。灌輸的是所謂的主流道德和行為規範,扼殺的是天生的對於自由的嚮往。

如今社會一直崇尚「創新」,用哲學的原理來說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創新可以帶來新的機遇,也可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方槍槍這類長大後的成人會在「創新」這個詞彙里散發出自己的能量,散發自己的智慧。當然事物也是分兩面的,一面是成功,一面是極端,往往這類人最能推動社會變革與進程。逐大流的成人小時候的境況就跟影片裡的普通小孩一樣,按時洗手拉屎吃飯睡覺,按部就班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不越軌容易受到慫恿,一隻只鴨子就是這樣「填飽」的。當然我不是說這類人不好,只是覺得這類人缺乏一種氣,一種叫做「憤怒」的氣,太過平淡。

但我們也知道,正當的規定和管理是必要的,沒有一點規矩,也成不了半點方圓,但王朔和張元是通過一個類似童話的故事批判著那些泯滅人性的規定,批判著那樣一個時代,沒有自由,沒有自己的思想,完全受著別人的掌控。片中,方槍槍和北燕在廁所里方便,北燕唱起了老師剛才教的歌曲,方槍槍立馬反駁:「不對,不是這樣唱的。」方槍槍的意識里已經植入了一種概念:只有老師,只有大人才是對的,我們應該按照他們說的去做。

從小老師是權威、父母是權威,長大了領導是權威、政策是權威,老了年齡是權威、健康是權威,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真正做自己的權威?當我們反抗權威的時候,怎樣才會是正確的?

這是一個被成人忽略的奇妙世界。可能與你的童年回憶無關,但可以讓屬於你的童年在不知不覺中浮出水面。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童年,大人培養我們的「順從」,約束我們的快樂,懲罰我們的叛逆,用小紅花作為判斷我們的標準。影片的一款海報,方槍槍孤獨地趴在那裡,後面是無數個戴著小紅花、長相一模一樣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孩子的天性,強行把個性變成共性,殘酷的事實讓走過童年的我們心有餘悸。

「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規則,也有自由奔放的靈魂。」另一款宣傳海報上,方槍槍在藍天白雲間快樂地飛翔。那一刻,突然懂了王朔。快樂的童年,稚嫩的身體,放肆的言語,卻原來,一切不過是看上去很美而已。真正的事實是——童年殘酷,勿語。

後記:對於成長,對於教育,我依然懵懂。只是從這部用孩子的角度隱射教育,隱射成人世界的電影中,我也試圖吶喊出自己的聲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