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500,069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8-12-16 04:50:50

大魚肚裡套小魚,小魚肚裡塞蝦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大魚肚裡套小魚,小魚肚裡塞蝦米
                 ——多重敘事的整合

關於二戰的電影很多,《拯救大兵瑞恩》以小見大,通過講述尋找大兵瑞恩的故事,表達了對戰爭的反思和人性的觀點。
故事並不離奇,可以說相當簡單。「通俗易懂」說得直白,就是俗套。這使得電影的敘事大框架簡潔而沒有新鮮感,難以打動觀眾的心——皮糙肉厚的廉價魚燒大餐不好吃,縱使這條魚其實思想深刻,觀眾也不買帳。但「物美價廉」不能輕易放棄,既要廉價又得拿出實在貨兒,得觀眾能買帳,很傷腦筋!
別擔心,吃了這碗飯,從業者各有招數。世上有這麼多千奇百怪的電影,各有千秋,看起來帶勁、有意思,皆是因了他們的招數不同。要做到既填飽觀眾的胃又打動他們的心這麼貪心的事,在魚身上動刀必不可少,但這顯然不夠——誰都能拿它做菜,可憐的大魚難逃被眾人相繼開刀的命運,再往它身上打主意,恐怕就要給魚骨頭開刀了。
怎樣找到新的點,做出新意?《拯救大兵瑞恩》是個不錯的案例。

電影與其他商品不同,它直面觀眾的感官,激起他們諸多的感覺和感受,指向他們的情感、思想和精神世界,其底層才是物質屬性。電影,是人的一種精神消費。「大廚」首要考慮即此,其餘都是附屬。
電影的敘事,其語言要滿足觀眾的感官需要,挖掘他們多層次的感知與感覺,加以整合,源源不斷使他產生豐富的感受。它們相互觸發和碰撞,直抵心靈,使他有了感悟。這一複雜的過程,讓觀眾通過觀影不但有感官滿足,更有一種深層的精神滿足。甚至於使他有了反思,至影片結束仍餘韻縈繞,進入頭腦更深處,滲入思想和感情,影響他現有的觀念,作為新鮮血液「存」入腦中——
世界上生產眾多電影,做到這個程度的又有多少?
我想《拯救大兵瑞恩》做到了。
它往廉價的大魚肚裡填入味道鮮美的小魚,大大改善了大餐的口味。並且,不止於此,又在小魚的肚子裡塞入可口小蝦米,使電影更精細,滿足以上所言觀眾的需求。換言之,《拯救大兵瑞恩》使用一種多重整合的敘事手段,使電影表現得更精緻,更有真情實感,更好看。它成功地把故事給講好了。良好的評價和口碑便是印證。
更重要的是,它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獲得了表達的自由。

為什麼?這可以從理論層面獲得合理的解釋:
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其「總司令部」在大腦。人的大腦又有左右半腦之分,各司理性與感性,既分工也合作。電影主要作用於感性,尤其人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可遠推溯至遠古時期,至今在人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份量遠超文字等抽象思維。一部電影,將它想「說」的東西表現得越形象,取得的效果就越好。
多元整合的道理,在於1+1>2。一部電影要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充分調動各感官。參與,不但可以減少被動接受過程中的資訊損失,還可以通過補強作用使觀眾獲得更深體驗,傳達效果因而加強。
更重要的是,多元整合不僅是簡單綜合,更是一種創造。整合過程中,各種敘事手段的集合可以創造出新的意義,帶給觀眾新鮮的感受;而觀眾的高參與度,則能夠激發他已有的思想與電影想要表現的思想間的碰撞,這種碰撞將使思想更好地傳播。
這正是我離析出的這部電影的敘事上的兩個主要特徵,另外還有一個特徵是善於營造懸念。這三個特徵有序地揉雜在一起,使得電影非常「好看」,而「好看」正是一個普通觀眾能給予電影的最高評價。

現在,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吧:大魚怎麼燒?——電影使用了故事片最常用的三段式宏大敘事結構,即現在—過去—現在。即從現在時切入,用插敘的方式講述過去的故事。這在影片一開頭就已體現。

一、影片開頭,從現在時轉換到過去時,完成大敘事結構
在軍樂聲中,電影開始時出現的第一畫面,是迎風飄揚的美國國旗,並且使用了整幅畫面加以突出。這並非多餘,而是預告敘事開始。它還交代了一部份故事的背景,並與片尾形成對照。我彷彿看到,故事還未講,一個模糊的大輪廓已經畫好了。此外,它還含有一些意識形態的資訊:這是美國人講的二戰故事。
第一個入場鏡頭是老瑞恩的背影。鏡頭首先給了他腳部一個短暫特寫,隨即上揚。通過老瑞恩的活動,畫面出現墓地全景,寬闊綠地和清一色白色十字墓碑帶來第一次視覺衝擊。鏡頭給了墓碑全景特寫,觀眾此時雖還不清楚故事背景,但對「一座座墓碑背後是一個個生命」的隱含意味已經有所體察的。同時,老人是戰爭倖存者,這個身份揭開(瑞恩的終極身份留到故事最後才揭開)。
神情,尤其是眼神是下一個鏡頭選取的意義「代言人」。當老人神情痛苦,情不自禁蹲地,家人上來把他圍在中間,鏡頭開始推向老人時,觀眾預感到電影將要「說」點什麼了。果然,鏡頭直推到老人的眼部,大特寫。步此節奏,軍樂聲中加入了海潮聲,並隨鏡頭推移而愈來愈強。同時達到高潮後,鏡頭立即轉換到海潮湧動的海岸。
自此,故事正式從現在進入過去。真是鋪墊足而廢話少。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是關於色彩的,值得提。隨著一個浪潮聲,畫面從光明的現在忽然轉入陰沉的海岸線。人物、音響、色彩相配合,一起敘事,共同幫助觀眾適應並理解場景的轉換和故事內容的變化。我還注意到,轉入海岸線的畫面中,怪異的鋼鐵排列物與轉入前畫面中的十字墓碑形成了一種對稱,使得敘事在畫面上有了連貫性。在這裡,多元整合的敘事技巧已經有所展現,而這樣的精巧構思在電影中真是比比皆是,形成了一種風格與氣質的統一,令人欣賞。

大魚的走向已經有了眉目,小魚小蝦該怎麼安排呢?具體手段和技巧實在太豐富,難以盡數,更無法概括。咱還是揀開頭幾個說說吧。

二、諾曼第登陸中的多元敘事技巧
畫面從景物轉人人物後,對諾曼第登陸的敘事就正式開始了。這段電影語言十分精彩,形象地製造了一種「電影真實」,讓人敬佩。
這裡選兩個細節——水景和超現實鏡頭——說說吧。
① 非日常景觀敘事對主題的加強
船艦即將靠岸登陸時,隨著士兵從船上跳下,敘事場景從日常景觀轉入水中。由於人一般在陸地上生活,人的水下活動相對而言是一種非日常景觀。這既為敘事製造了麻煩,也為敘事創造了機會。我不知道電影是否有意為之——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而特意加入這一段——至少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開始,鏡頭在水下捕捉到士兵落水畫面的同時,音響轉換了——震天的炮彈、機槍、子彈聲忽然消退,其創造出來的激烈火拼氣氛也忽然斷裂。然而,水下並未完全平靜,觀眾在這樣一個特殊情景中,依然聽到畫外傳來器械槍炮之聲,更有子彈直接射入水中,畫內則有士兵們掙扎、動彈弄出的水聲。或許因為人在嬰兒時生活在羊水中,水便在潛意識裡給人一種安全感,然而在這戰爭年代,無處可以遁逃,在這殘酷的殺傷性武器之林中,無人可以避脫——柔性的水體沒能擋住銳利的子彈,兩位正在解開腰帶的士兵相繼被竄入水中的流彈射中,血水立刻將觀眾眼前的畫面染紅;一位士兵拉扯身上的帶子,面目痛苦地在水中激烈掙扎,動作漸漸僵硬;鏡頭沒有停留,隨著人的活動,重新回歸到被斷裂的戰爭場面。然而,這30秒的時間內,一方面是外在音響的喧鬧,一方面是生命離去時的無聲,在多元混合的敘事中並排凸顯,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沒有過多的渲染,沒有激動的控訴,卻有力地袒露了戰爭的殘酷和不合理。
至此,這個水景已經成功。它的存在不僅豐富了觀眾體驗,更加強了電影的主題,表達了豐富的內容。
需要補充的是,這樣看似與故事本身無關的「無關聯敘事」,在諾曼第登陸這個情節中,時隱時現地穿插著,在整部影片中也不乏呼應。這固然在表現戰爭之慘烈,用各種細節有力地支撐起電影,更深層的卻是:電影通過超脫於凡人的全景視野,通過直觀的畫面語言,傳達了一種對戰爭的觀點,對人的觀念——電影已經超越了敘事,在「說話」。你很難說清,它究竟「說」了什麼,但在觀影中確能感受。任何一捲膠捲都不是用來浪費的,觀眾也知道當某種東西不斷重複超過限度,那一定是電影在借它「說」什麼。這是整體理解電影的一部份,故此一提。
②超現實主觀鏡頭使敘事更富層次
激戰持續已有一段時間,場面混亂,美方士兵陸續登陸。鏡頭一直取普角,畫面顯得無序,沒有焦點。然而一發強力炮彈炸飛一名士兵左腿後,鏡頭右移並忽然有了目標似的持續向前推進,一名爬上岸的士兵逐漸進入畫面中心。鏡頭最終聚焦到他臉上,給出特寫的同時忽然聲畫分離。猛烈的炮火聲忽然消失的消失,消減的消減,取而代之的是超現實的空鳴聲,觀眾一下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隨著敘事進展,觀眾才從各種跡象中明白過來,這是一個超現實的主觀鏡頭。
這名士兵長相「獨特」(湯姆•漢克斯),神情非同一般,再加鏡頭特寫,立即取代旁支成為敘事的中心、主角。其主觀體驗,其視線所及,成為主要敘事內容——他向左看,一位年輕的士兵恐懼地在鋼架下所稱一團;他向右看,炮火將三位士兵相繼吞噬;他向前看,一位斷臂的士兵四尋其臂,找到後提著斷臂奔跑。
這個使得正常敘事斷裂、並從中「超脫」出來的主觀鏡頭,完成了正常敘事無法完成的對戰爭的側面「描述」和主觀體驗,使得敘事有了層次感。然而,正常敘事並未完全斷裂,主觀敘述也沒有統領一切,電影還採取了其他輔助手段,士兵本人也成為敘事的「道具」。他進入畫面時的情狀本身,就承擔了敘事功能。隨著敘事的推進,他滿臉的血水,他對炮彈的反應,他清空鋼盔裡的血水戴到頭上、血水順流而下時面目剛毅的表情,以及鏡頭反打時士兵喊話的口型,全都在敘事,在「說話」。
而超現實敘事的打破也是通過他。當空鳴聲漸強,鏡頭再次給他特寫,這時空鳴聲中加入了一種類似于飛機起飛的聲音,情景爆破。當音響再次回歸,被「非正常處理」了的喊話聲復現,敘事恢復正常。
整個轉換,來去自如,如此完美而統一,整合得天衣無縫。各元素在承擔各自功能的同時,高度融合於一個整體,斷裂非但沒有破壞電影的連續性,反而加強了其內在聯繫,實在是精彩。

《拯救大兵瑞恩》的精彩部份還有很多,限於篇幅,不再深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