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聖戰家園--Defiance

反抗军/圣战家园/血战

7.1 / 155,740人    137分鐘 | 160分鐘 (extended version)

導演: 愛德華史威克
編劇: 愛德華史威克
演員: 丹尼爾克雷格 李佛薛伯 傑米貝爾 蜜雅娃絲柯思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由而低賤的靈魂

2009-02-01 09:52:38

又不僅僅是牢騷了


 

又不僅僅是牢騷了:為什麼每次我看國外歷史正劇都想哭,每次看完國內的大製作都大笑不止?

 

---------------------------------+++++++++++++++++--------------------------------

 

「給我兩個億,我也能拍出鐵達尼號這樣的片子」這是我國著名導演馮小剛老先生10年前的一句豪言壯語。10年前,我還小,不懂事,我認為有人給馮導那麼多錢,他真能拍出來,我甚至還以為,有人給我那麼多錢,我也可以。

 

看完這麼多中美大手筆大製作的大片之後,我心裡說,還好,還好。不過可千萬不能對比,兩邊一對比,我就產生一種幻覺:我國優秀的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一個個被反手五花大綁的一字跪開,低著腦袋,脖子後面插著白標,好萊塢導演和演員一面趾高氣昂的,猙獰的狂笑,一面右手拿著綠色的美元抽中國導演的嘴巴,邊抽還邊說:「你要兩億,給你兩億,讓你跟我比,讓你跟我比...」手裡的美元抽爛了,就換一疊,抽的中國優秀導演們體無完膚,血流滿面,淚流不止。實在抽累了,好萊塢導演們一聲令下:「拉下去!」一幫電影院的經理們出來,把中國導演們一個個拖出去,仍到了用電影票鋪滿的游泳池裡,然後說:「讓你們看看什麼是票房!」

 

噩夢!噩夢!

 

《反抗軍》這個片子,說它大也大,小也小。大的是投資肯定不少,有007助陣,輾轉多個國家拍攝,又是煙火又是飛機又是特效的。小的是,題材這麼好的片子,並沒有刻意著重的去所謂的弘揚某些東西,類似於精神了,信仰了,主旋律了,寓教於樂了。這在我國優秀導演和廣電總局的幹部們看來簡直是好端端的一個題材活活給浪費掉了。

 

如果我國優秀導演拍這樣戰爭題材的片子,在廣電總局的幹部們的指導之下,片子的最佳理想模式一定是這樣的:先是大肆表現德國人的邪惡,如何屠殺猶太人,表現屠殺的場景一定要拍足10分鐘,一定要配上沉痛的,哪怕是歡快的音樂。主角的父母只是被屠殺的一員。主角是絕對不會因為父母的死而造反的,而是為了廣大猶太人揭竿而起的。而且所有的猶太人一聽造反,個個都充滿了革命式的笑容,爭先恐後的報名。而不用主角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主角一定是百分百正義的,弟弟不參加革命,照斃,這叫大義滅親。所有的好主意好點子,比如轉移,過沼澤,連繩索等一定是主角想出來的,第二或者第三配角都沒有說話的份,或者是有好點子也僅僅是個萌芽而已,要和主角商量,要得到主角的肯定,然後由主角來宣佈。主角從來不會生病,即使病了,也不會病倒不會說話的份兒,病了也要鎮定自若的指揮。即使病暈了,兩天之後醒過來,照樣談笑風生,只不過身邊照顧的主角的絕對不是女人,而是個被稱為小鬼的通信兵。片子中儘量不會有女人的出現,即使有女人,人數也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基本上一個領導一個,其他的女人都是群眾或者是特務。實在控制不了,必須出現的女人,那都是革命女同志,階級兄弟般的感情。哪個無產階級戰士會和兄弟談性?會和兄弟接吻?主角從來不會遇到困難,從來不會抱著腦袋蹲下不說話,即使遇到困難,也都如同三歲頑童般的遊戲,讓主角去被服廠當廠長,主角這時候會罵一句:「不讓老子去打仗,這怎麼行!」一定要用李幼斌的口氣才生動。可是沒多久,前線吃緊,誰都不靈,非得主角出山不可。電影的結尾也不會那麼平淡,主角一定是受到嘉獎,在他的有生之年一定繼續會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直到死為止。整個電影一定要用大量的音樂來貫穿,有音樂才生動,領導講話時要音樂,群眾鬧革命時要音樂,產婦生孩子時要音樂,打仗的時候要音樂。戰爭場面一定要壯觀,不要像以前似的,槍隨便一掃就倒一大片,要真實感!要槍槍見血,要爆頭,要一個手榴彈就一條胳膊或半隻腿。跳出電影之外,就我的知識來說,由於構造強悍,三八式打中物體之後,子彈不會爆裂,而是穿透,就是說,子彈幾中人體時,人不會馬上就出血,而且還有一定的行動能力,不是說子彈打上就死,除非擊中要害。被手榴彈炸的應該不會向前或者向後翻滾的飛,應該是有種推力給人推倒,而且也不回胳膊腿滿天飛,飛的情況多半是踩地雷或者被坦克給炸了。

 

《反抗軍》很樸實。沒那麼多的矯揉造作,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的進行著。人和人在一起就是社會,社會必然有社會的複雜性,就必然會有思想的差異性以及爭鬥,整個片子,從頭到尾,除了德國兵之外,沒有任何的兩個人是那麼的一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鮮明個性。當然,有的純潔,有的齷齪。可純潔和齷齪,恰恰構成了人性。人性不是導演去特意的揭示或者去弘揚的,而是自然而然就那麼的流露出來,好比該下雨的時候自然會下雨,人工降雨雖然也是下雨,但那是要花代價的。放在電影裡就是以犧牲人物為代價來換取觀眾的怒罵。聽說寧大導演繼《瘋狂的賽車》之後要改拍人性了,希望別拍出個《瘋狂的人性》。放在這一句可有可無的話,就是郭德綱常說的:「人啊,千萬別和人性作鬥爭。」就這麼回事。

 

其實導演就是普通人而已,不是什麼哲學家或者是社會學家,只不過他所在的位置是導演,或者命運說,嘿,該你當導演了。他就當了導演了。我國優秀的第五代或者再以前的導演,有幾個不是農民工人出身?不是說並非科班出身的就不能當導演,只是,任何人都要做好本職工作,導演也不例外。真正的文思哲是不屑於做導演的。真正的導演也應該是不屑於做文思哲的,應該有這種精神。

 

好萊塢的導演拍片子為了真實,可以改劇本改幾年,選演員選幾年,找相關的資料找幾年,也許十年他拍一個片子,也許十年之前男女主角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十年之後孩子都快十歲了。我國的優秀導演呢,恨不得一年拍十部片子,反正劇本是文學創作,反正普通百姓不知道歷史的真實情況,藝術來源於生活要高於生活,對了,我們導演是搞藝術的,不懂的別瞎搗亂!從劇場打雜的到影片投資人所有人都想和出演電影的女人們睡覺而不要孩子。

 

肯定有人會義憤填膺的讓我閉嘴,讓我別賣弄了,說我崇洋媚外,不懂電影,讓我有本事也去拍個。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關於子彈和爆炸,不確定的可以找專家確定一下,最好找40年代以前生人的老專家,或者80年代越戰回來的,電視裡出名的年輕專家一般沒打過仗,他們說不好。關於崇洋媚外,我可以很自豪,很負責任的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有些方面我是比較崇洋媚外,但總的來說還是愛國的。關於拍電影,如果真有人投資兩個億,我也許真能拍出個稍微像樣點的鬧劇。

 

基本牢騷完了,也對商業化的破罐子也沒那麼多廢話好教育。來個相對公平的比較吧,中國人誰不知道田忌賽馬的故事,咱們就按照這個方法比。

 

張藝謀的《紅高粱》對陣《老無所依》,一個是農村片,一個是西部片,個人並不覺得《紅高粱》是正劇,所以《老無所依》也是娛樂片。隱隱約約記得紅高粱的色彩還可以,黃紅。內涵呢?也許我不記得了,也許不值得一記,也許根本沒什麼內涵。《老無所依》的色彩也不賴,風輕雲淡的西部感覺。內涵呢,也不見得有多深,我的理解是人生無常,娛樂片而已,只記得片中殺手的殺人方式特別,主角的結局也意外。算是個小驚喜。影片正如它的色彩,風輕雲淡。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一直以來是我比較喜歡的片子,無論是影片的色彩還是文化的厚重感,我都喜歡,關鍵是比較喜歡張豐毅,其實喜歡張豐毅的時候,我並不知道誰是陳凱歌,都是《無極》鬧的。類似的好萊塢影片有《斷背山》,說實話我怕噁心沒看全過,但是據說評論都還好,而且電影導演也是中國人,這局就算我國的優秀導演獲勝。(並不代表我就喜歡陳凱歌,我喜歡《霸王別姬》就如同我喜歡《梅蘭芳》的前半段)

 

魔幻類的以《無極》為代表的近幾年我國優秀導演的大手筆,比如在竹子上飄啊飄的,打仗的時候菊花飛的,我覺得都挺魔幻的。好萊塢的魔幻就不說了吧!最新的有《微光城市》,近點的有《納尼亞傳奇》,最代表的是《魔戒》。我的評論都屬於多餘。

 

恐怖類的就更不用說了,《驚聲尖叫》打死一批,即便是《驚聲尖笑》也打死一小批。

 

戰爭類,《集結號》和《反抗軍》?《集結號》是好,絕對好,可是有些東西實在是沒必要,實在是沒必要為了突出而突出,就如上面所說,人性是自然流露的。該片臃腫,要是利索點就更好了。

 

 

總之什麼時候,我國的優秀導演們能不把喜劇片拍成正劇,不把歷史片拍成宣傳片,不把文藝片拍成紀錄片,不把愛情片拍成喜劇片,那時候,真的,全國16億人,肯定每個人的心裡都美滋滋的。

 

好萊塢的大腕們,我又錯了,饒了那幫導演,讓他們該幹嘛就幹嘛去吧,要抽就抽我一個人吧,都怪我太迷信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