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台)/春夏秋冬(港)

8 / 87,631人    103分鐘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演員: 伍永秀 徐在英 金永敏 金基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孫悟蒼井空

2009-02-11 17:55:02

回味金基德 --<春去春又回>




這是一部很切題的電影,可能看過之後會驚嘆地發現其內容及思想大大地超越了題目。

很多東方的電影都是這樣,由一個樸素的標題開始,沒有任何噱頭,平實無華,而在這個樸素的題目之下,卻是百轉千回,是感慨萬千,是無盡的追問和思索……

這是一個極像舞台劇的電影,所有膠片裡的場景幾乎都是那片寧靜的湖水還有湖心那個木頭搭建的小屋。湖岸的四週全是高山,僅有一處連接山路通向外界。而此處竟然置了一個木門,作為與外界的分界。這樣不太真實、過份裝飾的佈景,完全是話劇或者歌劇式的,而非通常的電影佈景。而且,故事的鋪陳被明顯地分為四個段落,每個段落之前都是佔據全螢幕的四個字幕:「春」、「夏」、「秋」、「冬」,如同戲劇的帷幕,帷幕一開,景色立換,是戲劇中四幕劇的形式。

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此電影是寫意而非寫實,它是一個巨大的象徵和隱喻,而非單純的講故事,或者這麼說,我們不應該把其中的故事當成故事來理解,而更應該當成傳說或者寓言來看待。

那個木門緩緩拉開,當鏡頭徐徐穿門而入,徑直向那片湖水推進,伸向湖心的木屋。我們也屏住呼吸,慢慢地步入那片寧靜的、與世隔絕的所在,彷彿進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島上居住的一個老和尚,在冬天接受了一個女子丟下的嬰兒。故事由此開始了…

春天的時候,草長鶯飛,嬰兒已經長成孩童。一天陪著老和尚上山採藥,頑劣性起,他竟偷偷給河裡的小魚、青蛙還有山石上的青蛇身上都拴上石頭,以此為樂。老和尚教育他,任何生命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於是他又把那些小動物解救出來。

夏天來了,水綠樹茂,孩童已成了青春少年。一天,有個患有怪病的少女被送到這裡請求老和尚救治。在封閉的「小島」上,一對青年男女,逐漸產生情愫。懵懂躁動中,兩人乘老和尚不注意,划船到湖邊玩耍,並在山中溪水邊的石頭上偷嘗了禁果。終於事情被老和尚發現,兩人受到懲罰,被逐出了木門。

秋天了,幾片落葉在鏡頭前飄過,肅殺之氣立刻呈現,當年的青年已經成了一個中年人,他頹喪而慌張地返回了這裡,因為他在外面殺了人,他來此躲避警察的追捕,同時尋找心靈上的寬恕。老和尚收留了他。在警察趕到的時候,老和尚拒絕警察的抓捕,而在木屋地板上寫下了《般若菠羅蜜多心經》全文,以感化這個墮落的男人,最後這個男人在懺悔中死掉了。(大概如此記不太清楚了)

冬天,湖面已經結冰,一個女子抱著一個孩子,履冰走到木屋之前,欲圖把孩子交給老和尚,那女子似乎是當年和男子一起被逐走的患病女孩,小孩又似乎是她和那個男人生的。

如同電影開場時的情景,又一個春天要開始了……

 

電影就此結束,我想很多人都會在驚異和錯愕之中又感覺有點無奈、沮喪,像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時遇到無窮迴圈一樣懊惱。現實中,我們通常把這個無窮迴圈稱之為輪迴。輪迴宿命猶如一個巨大的漩渦,生生地拽住世間一切,無法掙脫。

 

春、夏、秋、冬

兒童、青年、壯年、死(或新生)

頑劣、懵懂、罪惡、懺悔

 

大自然、人還有人性 都在沒有盡頭地重複著這樣的四部曲,循環往復。

這樣的輪迴中,金基德彷彿通過此電影告訴我們:人的內心本是寧靜和純潔的,就像每個人心中都有那片湖泊和那湖心的木屋,那也是我們心靈最終駐足和休憩的地方。但人的本性並不全是美好的,內心的魔鬼會教唆我們離開那片寧靜,去尋找所謂的快樂,直至在光怪陸離的身外世界中迷失和墮落。

所以,不論慾望多麼強烈,不論外面的世界不論如何精彩,都要常常回歸那片湖泊,那個木屋,回到那份寧靜,那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內心的本真。因為那裡有絕對的靜謐安穩,那裡永遠有個「老和尚」在駐守著,並告訴我們要向善棄惡、公正寬容。這個力量如此強大,能給人以徹底的撫慰,而不容被踐踏和挑釁。它指導我們如何面對外面的世界,而不會在外面的世界中迷失和墮落。

這就是我認為的這部電影的象徵意義。

最後,我不得不如此評價:這是一部有藝術品氣質的電影,就像文藝復興時期那些高懸於教堂頂上的巨畫:在華麗的外表之下,講述的都是高尚偉大的神明救贖著天地、救贖著世人 也救贖著靈魂。不過那個神明不在別處,就在每個人的內心最深最寧靜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