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Waltz with Bashir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与巴什共舞/与魔共舞

8 / 60,500人    90分鐘

導演: 阿黎․佛爾曼
編劇: 阿黎․佛爾曼
演員: Ron Ben-Yishai Ronny Dayag 阿黎․佛爾曼 Dror Haraz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月黑風高

2009-02-17 19:53:22

請將主角代換為侵華日軍老兵


之所以起這樣一個怪名字,就是這個電影教會了我用另一種角度看問題。從前在描述暴行的時候,通常是以第三視角或者受害者的視角去看問題,很少以兇手的視角去看。所以當我們為種種暴行感到痛苦與憤怒的時候,只是看到了整個場景中的一部份,整個受害者群體的一部份,誰說暴力的施予者就不是受害者呢?
從前我曾經對所謂「侵華日軍也是勞苦大眾,也是受害者,真正的罪人是日本政府和發動戰爭的財閥。」的言論嗤之以鼻。可是看過這部電影,我才覺得這話說的太TMD一針見血,甚至接近真理了。影片中的大屠殺,暴力施予者,直接的是長槍黨民兵,間接的是承擔警戒的以軍,而這些士兵不過是半大孩子,他們懂得什麼呢?有命令要執行,在戰場上這是鐵律,當命令有悖良知的時候,只好讓良知缺席,否則人將在自己構建的道德世界中瘋掉。於是戰爭在回憶中成為胡鬧,成為各式各樣的派對,成為了丟失掉的一部份記憶。當回憶還原了戰爭的真實與殘酷,作為暴力施予者,也成為了真正的受害者。在暴行面前,沒有人能倖免。
當我們譴責侵華日軍的暴行的時候,請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在軍令面前,良知已經缺席了。在沒有良知而且麻木的人看來,沒有什麼行為是不可以的,所以侵華日軍才能幹出那樣令人髮指的暴行,也在戰後集體選擇沉默。沉默不是因為不懺悔,而是因為他們只能選擇像電影中的主角那樣篡改回憶,選擇性失憶,每當午夜夢迴,真相不經意間敲擊他們的心,日日夜夜,無盡無休,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殘酷的報復?
在《鬼子來了》中,被俘的花屋小三郎經歷了幾生幾死的折騰,最終不禁悲哀地嚎叫:「我不是什麼武士,就是個農民!」這可能是當良知復位後,日軍士兵的真實想法。
需要指出的是,此文並非為日軍所犯罪行進行開脫,只是想說,換個角度看,很多事都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也不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那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