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搏击俱乐部 / 搏击会(港) / 斗阵俱乐部(台)

8.8 / 2,326,816人    139分鐘 | 151分鐘 (workprint version)

導演: 大衛芬奇
演員: 布萊德彼特 艾德華諾頓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3-16 05:55:10

不在放縱中變壞,就在沉默中變態!


「總是有人問我認識泰勒.杜拿嗎?」
這是《搏擊俱樂部》的第一句台詞 也可說是每一句台詞都隱含了此句的深意 乃至關上DVD 彷彿耳邊也迴蕩著這一問句:你認識泰勒.杜拿嗎
馬克思講人的異化 說人從創造性的勞動變成目的性的奴役 淪為工業時代的機器配件 他們生產商品 但是它們作為對象高居人之上 與人相對立 與自我隔絕 為了擺脫精神上的空洞 意志上的消沉 內心的麻木不仁 於是人們選擇用政黨 國家 教會 民族 倫理觀念作為靈魂的寄託 將它們絕對化 神聖化 並徹底屈服於其中 使自己失去判斷和思考的動力 用否定自我的方式來減輕內心的孤獨與恐懼 但是無論是政黨 國家 還是教會 民族等等 都不足以完成徹底的精神救贖 它們都只致力於鞏固集體對個人的從屬關係和內在控制 只有在經濟與社會體系之外才能有感到生存陰霾的逃逸快感 謂之逍遙 謂之解脫 人需要實現自我 這是本能的願望 或許也是一切精神異常的根源和犯罪人格的起點
在一層面上看《搏擊俱樂部》中扭曲的種種個人 以及他們荒誕暴力的行徑 忽然覺得變態的不是他們 而是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 為了抗衡甚至摧毀這個異化的世界 主人公精神分裂出泰勒.杜拿 並逐步向這個同體但異質的自我轉變和妥協 可惜 這個內心中另外一個自我創立出來的搏擊俱樂部 不過是一個新的偶像崇拜 一個新的宗教組織 一個新的自我異化的過程 他漸漸感到自己被泰勒.杜拿吞噬 力量和思想被剝離 泰勒.杜拿成為強勢的自己 但最可怕的是 每一個加入這個俱樂部的人都在被某種力量吞噬 被控制 這種力量不屬於主人公 也不屬於泰勒.杜拿 那個名字成為偶像符號 而不是一個需要去辨認的肉身 以致於最後引發了不可逆轉的世界末日般的暴力狂潮 誰都無能為力 主人公用自殺換回了苟延殘喘的自我 卻是在悲劇的尾聲
如果你要問 至於如此瘋狂嗎 是不至於 從劇情上也看得出 是對以暴制暴行為的否定(我怎麼覺得有點影射偉大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意味 分明就是) 最終要探求的是異化中的自我的解放 尋求人格上的獨立與自由 發展與周圍人和世界的積極聯繫 以及創造性的生活 但是我們這個社會流行的是這樣的消極思路:不能改變生活 就適應生活 這話簡直無懈可擊 能堂堂的做個人 那就別把自己當人 有多少人把余華之流當燈塔 將壓抑扭曲的人性美化成堅韌而旺盛的生命力 將世俗污穢的包裝成不可抗拒的人生困境 通過充分的自我矮化和戲謔來換得生存的底氣 卻不知道這樣醜陋粗糙的人生活它一千年 於文明 於世界 於他自己 有多少滋味和意義?穩坐奴才而已 況且有所謂幾千年文明的尿布托墊著 永不斷奶 當然看什麼出格的事都會嘲諷一句:至於嘛? 我們真的很愛這句口頭禪
暴力的和奴化的人性都是一樣具有自殘自虐性質的變態 是在變態社會中常態化的我們的重要人格特質 後者為祖國的繁榮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一方面持續變態是沒直接損失的 但是從對立的另一極出發 我們就有必要提醒自己不要像主人公那樣 漸變著 絕望的發現自己已經變成泰勒.杜拿 清醒的代價是為時已晚 鑄成大錯 實際上 他正陰魂不散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