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激辯風雲--The Great Debaters

激辩风云/伟大辩手/伟大的辩手

7.5 / 63,649人    126分鐘

導演: 丹佐華盛頓
編劇: Robert Eisele
演員: 丹佐華盛頓 Nate Parker Jurnee Smollett Denzel Whitaker Jermaine William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頭

2009-03-25 05:15:28

或許,話語的力量在於啟蒙


辯論有什麼意義?話語有什麼力量?在這所崇尚「行勝於言」的大學中,總會遇到一些實幹家問,光耍嘴皮子有什麼用呢?

確實,話語不是千軍萬馬,話語不是金銀財寶,話語有時在現實面前是蒼白的。就如同電影中的四位黑人辯手,他們在台上口若懸河,伶牙俐齒,頻頻擊敗對手,但面對一幫暴民殘忍地燒死自己的同胞,只能選擇一動不動地躲在車裡,連看都不敢看。他們那時可能也在想,話語究竟有什麼力量?這種坐而論道的勝利有什麼用?

一切在現實和電影中被積累的、對於言語和辯論的質疑,都被放入了影片最後一場辯論的題目——「消極抵抗是否是維護公正的道德武器」,也就是說,面對不公正,我們是應該選擇話語,還是選擇刀劍。

面對身為全美辯論冠軍的哈佛高材生,兩位黑人辯手更多是在為這個題目在辯論,而不是為辯論而辯論。電影最精彩的一段,的確是黑人辯手小詹姆斯·法默的最後陳詞。他回憶了那群暴民燒死黑人的場景,並說:「奧古斯丁說過,一個不公正的法律就等於沒有法律。這意味著我有權利、甚至有責任去用暴力或消極抵抗來反抗。你們應該慶幸我選擇了後者。」

結局可想而知,黑人辯手歷史性的贏得了勝利。但更讓我驚訝的是辯論對這群辯手的改變。8年之後,僅有22歲的小詹姆斯·法默創辦了「種族平等協會」,成為馬丁·路德·金之前美國最偉大的黑人民權領袖。昔日的辯友薩曼莎則成為了著名的黑人人權律師。1961年,「種族平等協會」發起了「自由乘車運動」,反對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小詹姆斯·法默還有薩曼莎,和白人志願者一道,登上了開往阿拉巴馬州的公共汽車。

辯論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進而改變了那個社會。但可惜的是,70多年後,我們周圍的大學辯論賽和一年一度的大專辯論賽竟沒有成為這個國家啟蒙的一部份。那些姿勢優雅,辭藻華麗的辯論者們只能站在台上面對著那些玄而又玄的題目比拚口才。這樣毫無啟蒙意義的辯論只是一場秀,表演結束後,又有多少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影片中,對於「經濟危機結束時,失業救濟的發放是否應該停止」、「黑人是否應該被允許進入州立大學」這類基本公共問題的討論無疑對民眾起到了啟蒙作用,進而推動了事件的發展和問題的解決。就如同電影開頭的那場演講——「我們必須打動我們的年輕一代。告訴他們,未來將面臨著很多困難,他們必須克服困難,他們必須完成自己必須做的事。」
  
辯論的意義不在當下,言語的力量也不在當下。就如同柴靜引用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要培養公開演講的習慣——這樣人們才能學會用舌頭來反對,而不是用刀劍來反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