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螢火蟲之墓劇場版--Grave of the Fireflies [2008]

萤火虫之墓/GraveoftheFireflies/TombstoneforFireflies

6.5 / 361人    Japan:100分鐘

導演: 日向寺太郎
演員: 吉武怜朗 鼻山彩奈 松田聖子 高橋克明 長門裕之 原田芳雄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狐禪

2009-04-19 00:19:45

螢火蟲之墓


節子是怎麼死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節子是餓死的,還是讓疾病擊倒了她?或者其他的原因導致,但節子無疑是真的死了,清太喊「梭子鉤,梭子鉤」,節子麼有一絲的回應,只有涵洞外面知了不停的交換著,空遂得讓人心寒。
涵洞外,滿地插著小木片做的墓碑,密密麻麻,排排疊疊,上面寫滿了名字,那些都曾經是清太和節子兩個人為死去的螢火蟲而設置的葬墓。可如今,人已去,墓還在,唯有知了歇斯底裡的鳴叫著,在那炎熱的火六月裡,一股從內心冒出來的憂傷開始晃晃蕩盪。清太一頭紮在了地上,漫天的雨化作為節子的淚,那一刻,兩行清淚盈眶而出,一聲梭子鉤,雙淚落君前。似乎只要一想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螢火蟲之墓,節子那幼稚充滿了純潔的臉孔和稚嫩的聲音,就像黃鐘大呂一樣,瞬間呼嘯鳴笛,哐當哐當的而來,然後只給你留下一絲淡淡的印痕,一切的一切逐漸的走遠。
這是日本電影《螢火蟲之墓》最後的橋段,看到節子髒兮兮的臉龐,躺在涵洞裡的草蓆上,任憑清太撕心裂肺的呼喊,沒有了一絲的聲響。那一刻,饒是鐵打的心腸銅鍍的肝,都無法遏制你的清淚臉龐,肝腸寸斷。或許,我們沒有日本人關於戰後艱難度日的困苦,也沒有戰敗國的反思和痛恨,所以我們無法理解日本人看節子死時,會是怎樣的表情。但有一點,我可以言之鑿鑿的確信,內心溫和如水的人是無法抵擋那股悲傷從心裡冒出來的,然後就是眼淚的縱橫和抽泣的低吟。我幻想在黑暗的電影院裡,會有多少的紙巾飛舞,只為節子的死,只為螢火蟲的墓。
電影講述了戰敗後的日本,遭遇空襲後的神戶,母親身亡,三軍的父親音信杳無,只留下弱冠之年的清太和幼稚可愛的妹妹節子,面對殘垣斷壁,哀怨呼號,這一對兄妹由此開始了相依為命的苦難生涯。所有的家當就是那輛推著的四輪小車,節子坐在車上,清太推車車子,一道投奔遠房親戚阿姨。可是,寄人籬下的日子真的不好過,思念母親的節子時常在黑夜裡哭泣,可她並不知道母親到底去了哪裡?阿姨對清太和節子的態度並不友好,只是看在孩子帶來了很多有價值的物件和食品的份上,勉為其難的收留了他們。清太請求阿姨不要告訴節子,母親死去的真相,可阿姨並沒有遵守諾言。節子不再問清太要母親了,可她的眼睛便得不在那麼清純透明,那裡面隱然了有了一絲憂鬱。
阿姨經常偷清太母親遺留下的和服,這讓清太無法忍受,何況寄人籬下要看人眼色,妹妹節子半夜的哭鬧讓他備感屈辱。於是,清太和節子離開了阿姨家,住在小湖邊樹林裡的一個木製的涵洞裡。這裡曾今是附近一所學校校長一家人自盡的場所,被當地人給密封,無家可歸的清太和節子住在了這裡。夜晚來臨的時候,湖水冷清,蟲偶嘶鳴,湖邊的小樹上、雜草里都是飛舞的螢火蟲,這讓節子雀躍不已。兄妹兩人抓來很多的螢火蟲放在涵洞內玩耍,可早上醒來的時候,螢火蟲都已死掉。在節子的要求下,清太開始埋葬這些螢火蟲,並給每隻螢火蟲取名離一個小小的木片的墓碑。日子漸漸推移,螢火蟲的墳墓也越來越多,滿地都已是密密麻麻的螢火蟲之墓。戰後日本,食品匱乏,清太竭盡所能,用母親的遺物去交換食品,但節子面對清湯掛麵,卻懷念甜膩膩的巧克力,拒絕清淡的稀飯。日子一天天過去,食物越來越少,節子越來越沉默,終於在一個夜晚,出去找食物回來的清太發現節子去了,任憑他怎麼呼喊,再也聽不到那個可愛的稚嫩的節子的聲音,清脆純真。密密麻麻的螢火蟲之墓的旁邊,又多了一個墳墓,這裡面躺著可愛的節子……
我很好奇的是,為什麼日本電影界沒有拿本片去參展奧斯卡,而是選擇了《入殮師》?誠然,《入殮師》的確很優秀,但《螢火蟲之墓》絕對好不遜色。考慮到扮演清太的吉武憐朗、扮演節子的畠山彩奈年齡不大,卻將戰後連個孤苦伶仃的孩子那種絕境之下,生命之光一點點熄滅的過程演繹得讓人心寒里泛著淚光。或許,戰敗後的日本人面對那段艱苦的歲月,是忍辱而沉默的。他們能夠面對內心的傷痕,但卻絕對不願意血粼粼的撕開展示給人看。雖然軍國主義的日本人很喜歡撕裂別人的傷口呈血粼粼的展示,但於本國那些普通百姓來說,何曾又願意如此?
一衣帶水的日本,這個讓我們充滿了複雜情感的國家,菊花與刀並存的精神感召下的日本人,似乎很不願意訴說戰後日本的現狀。雖然,日本戰後也不乏反思,但更多的還是選擇了沉默,甚至對抗和污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螢火蟲之墓》里所描述的戰後日本兩個兄妹艱難度日的故事,的確從頭至尾都充滿了淡淡的傷感,就像乍暖還寒的春日裡,孤館春寒一般的空寂。
這是一部讓人傷心的電影,一部絕對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一切只因為那個叫做節子的小女孩,無法容忍於她充滿清潔透明的臉龐里隱藏了那一絲陰霾,無法面對這麼純真的孩子最後無聲無息的離去。我只能看一遍,卻印象深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