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

真相至上

7.2 / 33,373人    108分鐘 | Canada:108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洛‧路瑞
編劇: 洛‧路瑞
演員: 凱特貝琴薩 麥特狄倫 安琪拉貝瑟 亞倫艾達 薇拉法蜜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r.Z

2009-06-02 05:44:00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對這部牽涉自由、憲法、政治的電影,只做一點背景介紹和說一點個人淺薄的說法,歡迎大方之家補正。

(一)什麼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電影中一直提到「第一修正案」,那麼到底什麼是「第一修正案」?查了網路資料,所謂的「第一修正案」其實只有一句話:"國會不得制定關於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國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伸冤的權利。"
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 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 or abridging the freedom of speech, or of the press; or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peaceably to assemble, and to petition the Government for a redress of grievances.
  1787年,美利堅聯邦成立不久,開始起草美國憲法,並提交給各州立法機構批准。有些人提出了憲法無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疑慮(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甚至敵視,當時間世的7條正文,沒有一條是保障公民人身自由與安全的人權條款)。對此,支持憲法草案的美國聯邦黨人向美國人民保證,將會在第一屆國會會期時在憲法中加入權利法案。同時傑弗遜等人奔走呼籲,要求在憲法中增加包括信仰自由、出版自由、陪審制度等人權條款。以保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之權」(獨立宣言)。
    權利法案包括了言論、新聞、宗教與集社等方面的自由與權利。權利法案也向美國人民保證,權利法案中所列出的權利並不是美國人民所能夠享有的全部權利,而僅僅是人民所擁有的最重要的權利。在憲法獲批准後第一屆國會開會。大多數議員支持權利法案應該被提出,而有關的權利也應該在憲法中受到保護。起草權利法案的任務就落到了詹姆斯·麥迪遜的身上。麥迪遜在《維吉尼亞權利法案》的基礎上開始著手進行權利法案的起草工作。人們也同意,權利法案將會以憲法修正案的形式被加入到憲法中去,以避免直接修改憲法而需要再次進行冗長的憲法批准過程。
   1789年最初有12條修正案被提出,但其中2條未能通過。1791年12月15日,其餘的10條修正案獲得通過,成為現在所稱的《權利法案》。權利法案草案中的第11條在1992年最終獲得批准,成為憲法第27條修正案。這條修正案禁止國會隨意提高對議員的薪酬。理論上說,第12條的權利法案草案依然在討論中,但是不太可能獲得通過。該草案有關確定國會的成員人數。
    權利法案很輕鬆地通過了眾議院審議,但當被提交到參議院時,一條禁止州政府干預人民權利的修正案被刪除。由於參議院會議討論的紀錄不對公眾開放,人們無法獲知該條草案為何被刪除。不過1868年通過的第14條修正案被法庭廣泛用來禁止州政府對權利的剝奪。
權利法案的10條修正案包括:
第一條:言論、宗教、和平集會自由;
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 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 or abridging the freedom of speech, or of the press; or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peaceably to assemble, and to petition the Government for a redress of grievances.
國會不得制定關於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國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伸冤的權利。
第二條:持有與佩戴武器的權利;
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紀律嚴明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
第三條:免於民房被軍隊徵用;
No Soldier shall, in time of peace be quartered in any house,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Owner, nor in time of war, but in a manner to be prescribed by law.
未經房主同意,士兵平時不得駐紮在任何住宅;除依法律規定的方式,戰時也不得駐紮。
第四條:免於不合理的搜查與扣押;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be secure in their persons, houses, papers, and effects, against unreasonable searches and seizures, shall not be violated, and no Warrants shall issue, but upon probable cause, supported by Oath or affirmation, and particularly describing the place to be searched, and the persons or things to be seized.
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財產不受無理搜查和扣押的權利,不得侵犯。除依據可能成立的理由,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證,並詳細說明搜查地點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發出搜查和扣押狀。
第五條:正當程序(Due Process)、一罪不能兩判、禁止逼供、禁止剝奪私人財產;
No person shall be held to answer for a capital, or otherwise infamous crime, unless on a presentment or indictment of a Grand Jury, except in cases arising in the land or naval forces, or in the Militia, when in actual service in time of War or public danger; nor shall any person be subject for the same offence to be twice put in jeopardy of life or limb; 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shall private property be taken for public use, without just compensation.
除非根據大陪審團的報告或起訴書,任何人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審判,但發生在陸、海軍中或發生在戰時或出現公共危險時服役的民兵中的案件除外;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為而兩次遭受生命或身體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生命、自由或財產。不給予公平賠償,私有財產不得充作公用。
第六條:未經陪審團不可定罪以及被控告方的其他權利;
In all criminal prosecutions, the accused shall enjoy the right to a speedy and public trial, by an impartial jury of the State and district wherein the crime shall have been committed, which district shall have been previously ascertained by law, and to be informed of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accusation; to be confronted with the witnesses against him; to have compulsory process for obtaining witnesses in his favor, and to have the Assistance of Counsel for his defence.
在一切刑事訴訟中,被告有權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州和地區的公正陪審團予以迅速和公開的審判,該地區應事先已由法律確定;得知控告的性質和理由;同原告證人對質;以強制 程序取得對其有利的證人;並取得律師幫助為其辯護。
第七條:民事案件中要求陪審團的權利;
In suits at common law, where the value in controversy shall exceed twenty dollars, the right of trial by jury shall be preserved, and no fact tried by a jury, shall be otherwise reexamined in any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n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the common law.
在普通法的訴訟中,其爭執價額超過二十美元,由陪審團審判的權利應受到保護。由陪審團裁決的事實,合眾國的任何法院除非按照習慣法規則,不得重新審查。
第八條:禁止過度罰金與酷刑;
Excessive bail shall not be required, nor excessive fines imposed, nor cruel and unusual punishments inflicted.
不得要求過多的保釋金,不得處以過重的罰金,不得施加殘酷和非常的懲罰。
第九條:未被列入的其他權利同樣可以受到保護;
The enumeration in the Constitution, of certain rights, shall not be construed to deny or disparage others retained by the people.
本憲法對某些權利的列舉,不得被解釋為否定或輕視由人民保留的其他權利。
第十條:人民保留未經立法的權利;
The powers not deleg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Constitution, nor prohibited by it to the States, are reserved to the States respectively, or to the people.
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相關的著名案件:
尼爾訴明尼蘇達州案
《邁阿密先驅報》訴托尼羅案
賽門一舒斯特出版公司訴犯罪受害人委員會案
赫夫龍訴克利須那思想國際協會案
辛辛那提市訴探索網路公司案
波士頓第一國家銀行訴貝洛蒂案
麥金太爾訴俄亥俄州選舉委員會案
金凱德訴吉布森案

(二)對提供來源的線人的保護
  電影的一個關鍵點就是瑞秋是否應該交代暴露CIA工作人員的線人。我支持電影中伯恩賽德在最高法院的那段陳述詞所表述的觀點:
  在1972年的「布萊茲伯格訴海斯案」中,正是本法庭 違背了確保記者在大陪審團前拒絕透露其情報人姓名的權利。 而是賦予政府權力 監禁了所有這些不肯透露資訊來源的記者 。裁決結果是以5:4的接近票數得出的 。
  In 1972 in Branzburg v. Hayes, this court ruled against the right of reporters to withhold the names of their sources before a grand jury, and it gave the power to the government to imprison those reporters who did. It was a five-four decision. Close.  
 「布萊茲伯格案」中的斯圖爾特法官曾說過:「隨著時光流逝,政府手中的權力滲透到各個角落,這些當權者無論何黨何派,都只想著讓自己永垂不朽,而人民才是最終的受害者」。多年以後,這樣的權力被愈加濫用。
  In his dissent in Branzburg, Justice Stewart said,
"As the years pass,the power of govern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pervasive."
"Those in power," he said, "whatever their politics," "want only to perpetuate it" "and the people are the victims." Well, the years have passed, and that power is pervasive.
  阿姆斯特朗女士本可在與政府的鬥爭中妥協,本可放棄她保守秘密的原則,本可簡簡單單地回去同家人團聚。
  Ms. Armstrong could have buckled to the demands of the government. She could have abandoned her promise of confidentiality. She could have simply gone home to her family.
  但如果這麼做了,那就意味著再不會有人向她提供任何情報,再不會有人向她的報社提供任何情報。
  But to do so ,would mean that no source would ever speak to her again, and no source would ever speak to her newspaper again,
  然後明天 ,當我們逮捕了其他的報社記者 , 我們讓這些報社失去所有的資訊來源,等同於我們在無視第一修正案的存在
  And then tomorrow ,when we lock up journalists from other newspapers, we'll make those publications irrelevant as well, and thus we'll make the First Amendment irrelevant.  
 那我們又如何才能知曉一名總統是否有掩蓋罪責?一名軍官是否有虐待囚徒?
 And then how will we know if a president has covered up crimes? Or if an army officer has condoned torture?  
 作為一個國家,當我們不再有能力約束當權者手中權力的時候,當政府不再懼怕任何責任的時候 ,它將成為何種性質的國家?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We, as a nation, will no longer be able to hold those in power accountable to those whom they have power over. And what then is the nature of government when it has no fear of accountability?  We should shudder at the thought.  
 監禁記者?那針對的是別的國家,是那些懼怕她人民的國家,而不是想要珍惜和保護她人民的國家
  Imprisoning journalists? That's for other countries. That's for countries who fear their citizens, not countries that cherish and protect them.
 就在不久前,我開始感受到來自瑞秋·阿姆斯特朗案中的人性壓力。我曾告訴她 我只代表她個人,而不是她的原則,直到我再次見到她,我才意識到:對真正偉大的人而言,個人與原則之間根本沒有區別。
 Some time ago,I began to feel the personal human pressure on Rachel Armstrong, and I told her that I was there to represent her and not a principle. And it was not until I met her that I realized that with great people, there's no difference between principle and the person.
  這裡有一個原則性問題:如何監督當權者的行為?當法律無法直接審判當權者,噹噹權者濫用權力掩蓋罪行,當人民無法靠近事實的真相,也就只有靠媒體、非官方力量來揭露當權者。而媒體等非官方組織的來源如果無法得到保障,那媒體的監督力量將大大被削弱。那將是道路以目的世界。

(三)出版自由與言論自由
  「第一修正案」中規定:國會不得立法剝奪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
    可以這麼說,普通法聖哲Blackstone在言論和出版自由問題上的主張是一個泉眼,從此分出兩道雋永不息的支流,這便是美利堅菁英和最高法院看待該條款的兩種態度。Blackstone聲稱:「出版自由是指在出版方面不受事前限制,而不是指出版以後即使涉及刑事問題仍可免受處罰。每個人都有權在公眾面前表達其喜好,禁止這些行為便是破壞出版自由。但是,如果他的出版物有害而且非法,他就必須對此承擔責任」。可見,Blackstone的主張是,對於言論和出版,不可施加事前限制,但可處以事後懲罰。「不可施加事前限制」便是上文所說的泉眼,美利堅菁英和最高法院對此不存分歧。而對於事後懲罰的問題,他們則顯露出態度的分殊,出於方便,暫且稱他們為限制派和保護派。需注意,兩種態度的分歧只在於保護的程度或限制的程度有別,而不是絕對禁止和絕對保護兩個極端。
    在事後限制的問題上,Jefferson和Hamilton代表了菁英界的兩個派別。Jefferson傾向於施加比較嚴格的限制。他曾言道:「出版物中充滿放肆和謊言,已使它喪失所有信任。這可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出版物應儘可能恢復其可信度。我一直認為,對最嚴重的違法者施加制裁,有助於重建出版業的誠信。當然,這絕不是普遍的追訴,因為那將構成迫害,相反,我說的是有選擇的追訴」。即是如此,出版自由也將岌岌可危。正是Jefferson的主要政敵Hamilton拯救了這種自由,並使它成為一件批評政府的有效政治武器。在一段被多次引用的名言中,Hamilton指出:「出版自由就是指以良好動機表述看法的不受懲罰的權利,據此,可以批評政府、行政官員或者個人」。
在這樣兩派主張營造的智識氛圍中,最高法院的判決傾向也表現出左右搖擺的姿態。我們首先按照時間順序,簡單追溯法院在此類案件中的態度演變。
1 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限制派佔優勢,推行「惡劣傾向」(bad tendency)標準。該標準的基本意思是,如果某個人濫用言論自由,散佈對公共福利有害的話語,可能敗壞道德風尚、誘發犯罪或者擾亂公共安寧時,州就可以依據警察權力來處罰他。在一起典型案件中,Sanford法官寫道:「應該做出有利於制定法效力的假定。在該法的含義範圍內,沒有必要要求被告已經倡導了『某些確定或即刻的暴力或違法行為』。只要被告以籠統的話語倡導這類行為,就足以據此進行制裁;而且,是否倡導立即實施這類行為,並非關鍵問題……這類倡導也不一定要針對特定的人群而做出」。這一標準具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不乏法官對被告行為的猜測,因此,法院就容易維持政府限制言論的行為。不過,在這一時期,絕不意味著不存在保護派的聲音,只不過他們沒有佔據法庭多數而已。而且,霍姆斯法官倡導的「明顯且現存危險」標準,也是在這一時期提出的,並最終成為多數的聲音。
2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到五十年代初:保護派佔優勢,推行「明顯且現存危險」(clear and present danger)標準。如上所言,霍姆斯法官早就提出這一標準,只是一直未成主流觀點。該標準更多地具有客觀味道,對言論自由提供了更嚴格的保護,終於使言論和出版自由在憲法價值的等級序列中佔據了「首要地位」。霍姆斯的公式經後來法院的重復和完善,成為限制言論的政府行必須邁過的三道門檻,否則,這類行為便會被法院宣佈為違憲。這就是:(1)一旦某部法律表面看來侵害了一種首要自由,就假定該法律違憲,繼而,就要求政府證明該法律不違憲;(2)政府必須證明,該種自由在當下的情境中會導致明顯且現存的危險;(3)政府必須保證,自己所採取的措施只限於消除即刻的危害,而不是漫無邊際地去限制自由。
3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權衡(balancing)標準的出現,以及最高法院隨人員變動而出現的判決傾向的搖擺。在五十年代初的一起案件中,Learned Hand法官提出了權衡標準,從此一改以前那種靠單一的公式去套用所有類型的案件的做法。在該案中,Hand法官寫道:「在每個案件中,法院都必須去探詢危害的嚴重性和言論自由的利益,以確定是否可以為避免這種危害而限制言論自由」。此後,法院在判決言論自由的案件中,便以具體案件本身的是非曲直為基礎,權衡「互相衝突的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可想而知,保護派對權衡標準當然不滿意,因為保護派在言論自由的問題上多少有點絕對保護的傾向,因此,隨著最高法院持不同傾向的法官的變動,整體的判決傾向也出現搖擺狀態。
    在以上勾勒出的大致線索中,法院在判定是否為言論提供保護時,基本是以言論可能導致的後果為標準的。在這方面,兩派意見不存分歧,所不同的,只在於這種後果的遠近而已。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種視角:
1 關注言論的內容本身:「挑鬥性言語」(Fighting Words)標準。對此,Murphy法官寫道:「禁止這樣一些特定種類的言論,從來不會引發憲法問題。它們包括淫穢下流、褻瀆神靈、誹謗中傷和侮辱或挑鬥性言語。這類言語一出,便會造成侵害或者即刻引發失序」[29]。雖然這一標準迸發著蓬勃生機,但是,法院經常表現出悲觀的態度,因為他們無法準確界定什麼是「挑鬥性言語」。
2 關注政府的限制行為對言論自由的影響:「激冷效應」(Chilling Effect)。按照這種思路,法院不去關注言論可能會社會造成的影響,而是看政府限制言論的行為是否對言論自由產生了「激冷效應」,也就是說,導致人們不敢再自由發表言論,最終禁止了言論自由的行使,如果政府行為具有這種效應,就將被法院宣佈為違憲。



部份文字來源:
http://www.libertas2004.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7
http://baike.baidu.com/view/687300.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B%BD%E6%9D%83%E5%88%A9%E6%B3%95%E6%A1%88
http://bingganxcx.fyfz.cn/blog/bingganxcx/index.aspx?blogid=31100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