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有眼--Comeuppance

天有眼/Comeuppance

6.7 / 121人    Germany:106分鐘

導演: 趙崇基
編劇: 趙崇基
演員: 陳小春 陳錦鴻 譚耀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world

2009-07-31 01:49:10

高尚的自慰————小評《天有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天有眼》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銀河映像的片子之……,之幾呢?汗……就算是之二吧,《暗花》那種絕望到底的宿命論和黑暗永遠的政治論即便刻意到像是導演個人的世界觀圖解,仍然是我的最愛,但是相對於很多人對《天有眼》的忽視和小覷,卻始終讓我憤憤不平乃至於恨恨不平,因為在我看來,銀河映像的陰鬱黑暗孤獨與另類,是完全離不開趙崇基的這部片子的,至少失去了它就很不完整,即便杜琪峯真的是面大旗,也離不開游達志、韋家輝、趙崇基等等這樣的旗杆旗穗它才能輕舞飛揚吧?
    雖然《天有眼》這種地下判官主持公道的故事古老得像替天行道的武俠故事一樣,但是導演、演員、製作組對黑幫片都是輕車熟路,又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仍然令人訝異地玩出來一部另類的作品。很多人在評論這部電影時,只是強調導演慣用的三段式敘述方式和提前揭示兇手的反懸疑劇手法,不免讓我想起一則笑話:
    甲:告訴你,我發明了一個刮臉機!只要你把頭伸進去,半分鐘後鬍子就全刮掉了!!
    乙:啊,那真是太方便了,不過每個人的臉型是完全不同的啊?
    甲:哦,那個,當然,第一次時的確是這樣……
    《天有眼》從頭到尾都給人一種「低調、平民、私密」的感覺。的確,小成本、無宣傳、二線導演、半紅不火的演員,這部電影的運作方式就像宋平的殺人方式一樣的低調。影片剛到十分鐘就交待了真兇,導演直接把觀眾的懸疑偵破片的期待心理打破,於是我們這個只會以固有經驗衡量新生事物的物種,不免再像用當機器套活人頭一樣想把它歸類到警匪鬥智鬥勇的雙雄對峙類型中去,但是仍然令觀眾失望的是,趙崇基保持並發揚了前期的銀河映像一貫藐視觀眾的勁頭,就是不把片子往哪個類型片模式里套,殺手、警察都不是什麼高智商、高階層,更沒有扣人心弦的心理鬥智和動作鬥勇場面,那麼它的看點何在?觀影的樂趣何在?導演這麼「戲弄」觀眾與藐視類型片規則,究竟只是一時失控還是真的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很明顯的,《天有眼》敘述流暢、結構完整、細節精密,這不是一部失控了的電影,而是一部操控出的電影,那麼,導演想說什麼呢?
    從影片自身層面來說,《天有眼》可以看成是電影工作者利用警匪片的模式對電影自身和電影觀眾來進行反觀自照,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也可以說是關於敘述的敘述。陳小春的角色被設置成報紙編輯,仿照真實案件敷衍成篇寫成連載小說,而隨著影片的進行,真實案件的操作者反倒成為了小說中案件的模仿者,這正是敘述與真實之間的關係。正像片中警察說的互相啟發,如果陳小春是筆誅,那宋平就是手伐了。影片5分鐘時出現了許多電視一起播放兇殺報導的鏡頭,其實也是在暗示媒體敘述與現實事件之間的關係(當然,也有暗示多種敘述角度的意味)。宋平被設置成是電影沖印廠的工人,而工具則是利用沖印電影膠片的氰化物下毒,也不能不令人想到一如導演在用電影膠片給觀眾以思想啟示。報紙和膠片都是敘述的表現形式,而現實正在與敘述互動,一如劇中陳小春被黑社會大佬打爛相機後憤憤所講:「今天我要親手用這支筆寫死他!」。從這個意義上講,趙崇基其實是想告訴觀眾,電影和生活、真實與虛構,其實都是雙向而非單向的交流,都是在影響與互動的。
    從深層的社會心理上來說,《天有眼》是一部典型的草根電影,它的觀影快感也是典型的草根式快感——快意恩仇,而且不像是大俠那樣轟轟烈烈地了斷,而是典型的平民式的秘密報復式的快感。如果警察喻指政府、記者喻指輿論、殺手喻指民間,黑幫喻指罪惡,那麼表面上看這部電影就可以圖解為:政府+輿論+民間攜手同心,共同PK掉了人間罪惡。哇拷,這簡直就是上頭意圖的完美圖解哇,趙崇基真TM是個天才,分明就是紅色的萊妮·雷芬斯塔爾嘛,不引進這部電影簡直就是天瞎眼哪!可惜的是廣電總局跟我一樣嗅覺發達,因為,深入探究三個男主角,就會發現這根本不是一部主旋律影片。
    在影片中,、殺手不過是剛剛步入社會激於義憤的毛頭小伙,租住在樓頂外接的臨時房屋中「幼稚」的地下執法者,這究竟是執法,抑或是報復的快感呢?宋平代表了誰?毫無疑問,肯定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受壓迫階級——底層平民。記者是為求銷量專尋逸聞鄙事刺激眼球的三流小報的一員,不像無冕之王一樣屬於社會主流價值體系,更像個邊緣人物,片中飾演記者的陳小春說:「我來問你,我用筆寫死那麼多壞人,你同不同意,認不認同呢?張sir,你當警察的,我用筆寫死那麼多壞人,你不覺得很爽、很有快感、很有認同感的嗎?」,(用手指著自己的頭)「在這裡,人人都可以是殺手的」。小報記者的這種心態,與宋平那樣的底層平民心態毫無差異,殺死平日欺榨他們的壞人,對他們來說是件非常開心的事情。我們再來看看最容易被人誤解的警察,他是個什麼形象呢?用劇中人的話說是「一臉鬍子,頭髮一塌糊塗」,和初次見面的酒吧賣酒女玩一夜情,甚至還說出:「看看什麼時候把他們統統毒死,那就天人共樂了」這種話,陳錦鴻飾演的這個警察,比起政府的代言人,更像是一個平民的形象。所以說,這個故事表面看似政府、輿論、民間三者協手掃清了犯案分子共同創造了和諧社會,但實際上,一如宋平在毒殺黑幫老大黃金榮前手持的報紙,標題是「三條人命血跡未乾,黃金榮無罪釋放」,正是政府的不作為創造了黑社會,正是輿論的無力縱容了黑社會,最後只好靠民間來自己解決問題,而政府和輿論只能是心照不宣而已。政府只是做了個默許的姿態而已,一如香港電影中黑白火拼完畢警察才出現的傳統模式所蘊含的潛台詞,《天有眼》暗含的台詞是:正是主流社會的虛偽無力,才導致了地下判官即民間正義的出現,而毫無疑問地,導演是完全認同並且支持這種民間執法的。
    從這種角度來看,《天有眼》其實是從市民階層的視角,以市民階層的心態,宣揚了香港電影一以貫之的草根思想,而它所能有的觀影快感,也正是草根階層才能有的快感,而且還是草根階層所能有的想像力所帶來的快感,這種快感,往猥瑣里說,多少有些像自慰一樣見不得人。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人間一輩輩,誰沒自過慰呢?莫非騙福俠知豬俠缸貼俠那種外國產的自慰產品就更光明正大更值得肯定嗎?阿Q心理人人都有,至少自慰者決不虛偽,而虛偽是權貴階層的專利,相比虛偽,至少自慰者是善良的,而且相比流血革命,恐怕更多的人會選擇自慰,三害相權取其中,比起流血的痛苦可怕,再比起虛偽的陰險可怖,至少選擇了自慰的人就像從欺壓人與被人欺壓中選擇了後者一樣,總是高尚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