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neydwei

2009-08-15 05:05:32

蒙娜麗莎的微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Scene 1 : 21分鐘左右。四個人在寢室,Giselle拿出了一個保險套。
Connie(天真地):這不是我想的那個吧?是嗎?
Joan(略帶吃驚地):你從哪裡弄來的?
Giselle(略帶頑皮地):學校護士那裡。
Betty(難以置信地):這是違法的。
Giselle:拜託,這是女生最好的朋友。
Betty(厭惡地):最糟的壞朋友。
Giselle:(我)遇到了最後一個處女新娘(暗指Betty)。
Betty(不屑地):Spencer是個紳士。
Giselle(認真地):就算是紳士也有小弟弟。
Connie(開心地):也許我該去弄一個。
Giselle (開玩笑地):什麼,小弟弟嗎?
Betty(忍無可忍地):別蠢了,Connie。
Connie(尷尬地):總會有某人某時某地對此感興趣的。以防萬一,以防萬一,我會準備好。(快步走出屋子)
Joan:有必要那樣嗎?
Betty:我受的教育告訴我最好要誠實。
Giselle:你真是個討厭鬼。

這段對話在影片開始不久向我們集中表現了四個女孩的不同性格。她們的短短幾句關於性的對話讓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這些:
Connie很天真,對性充滿好奇和期待。在Betty說了非常過份的話以後,她並沒有反擊或者哭泣,而是「總會有某人某時某地對此感興趣的」,可以感覺到她的堅強。
Joan說話很少,但是一直在注意朋友們的話並思考,顯得比較理性,她的這個特點在後面越來越明顯。
Betty說話不顧及他人感受,總帶著一股火藥味,她的想法似乎大多是被灌輸的(後面關於她媽媽的劇情可以證明這點,而且「Spencer是個紳士(所以他不會進行婚前性行為)」這句話可以看出她的想法受傳統影響很大而自己思考的成份很少——Giselle一句話就揭露了這個邏輯的不合理之處)。
Giselle說話很風趣,有很強的獨立精神而且有膽量將其轉化為行動。她看事情更多從事實出發(對不合人性的法規的蔑視,「紳士也有小弟弟」——雖然這個事實很片面,但終歸是事實,「認識事實的能力」和「依據事實看問題」是不同的),所以對傳統的偏見有自己的看法,性觀點很開放。

這四個人中我最感興趣的是Betty,一個原因是我覺得她身上有某種氣質很吸引我,另一個原因是我想知道她為什麼說話那麼傷人,為什麼臉上總是帶著一種既令自己痛苦也令別人痛苦的表情。


Scene 2 : 89分半左右。Betty冒雨回娘家。
Betty’s Mom : 寶貝你在這裡幹嘛?
Betty:我要回家過夜。
Mom:Spencer不介意嗎?
Betty:他根本不會注意。他又去紐約了,工作去了。
Mom:他為你們倆努力打拼呢。
Betty:別幫他隱瞞了,媽,他只為他自己。(走上樓梯)
Mom:(從樓梯上走下攔住Betty)你轉身、回家,把臉弄乾淨,等老公回家。這是你要付出的代價,我們都是。
Betty:所以你不讓我在自己家過夜?
Mom:現在Spencer的家就是你的家。相信我,這是為你好。

Betty的媽媽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並且為孩子規劃人生的母親的典型。她無視Betty的想法與意願,不允許孩子對自己的看法提出任何質疑,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話是絕對權威,自己所做一切永遠是對孩子有好處的。這樣一意孤行,對孩子來說簡直沒有更大的災難了。Betty既反抗著她的媽媽也吸收著她的觀點,被灌輸的思想和自己的意願不停交鋒,讓整個人疲憊不堪而且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一般來說,攤上這樣的家長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較軟弱,生活非常壓抑。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可是,假如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動不動就惡語傷人的人在你身邊,你會考慮為什麼他會這樣做以及怎樣幫助他嗎?你會想到他實際上也是個可憐的受害者嗎?我想大多數人只會感覺到自己受了委屈。如果問他們,他們會說我還是受害者呢,我還一肚子苦水呢,誰管我了?或者是,知道他很可憐,自己也想幫他,可是卻因為不知應該如何幫助而好心辦壞事,從而加深彼此之間的誤解。
發洩情緒當然是必要的,然而發洩情緒過後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和解決之道是更重要的。如果不這樣做,我們的世界將充滿牢騷和不滿,口水吐沫滿天飛,誰也過不好了。解決之道也一定要恰當,否則情況要比「解決」之前還要糟糕。
So…
怎樣做才可以真正幫助她這樣一位從小就生活在母親的強勢權威下的人?


Scene 3 : 95分鐘左右。四人寢室內。
(Giselle進屋)Joan:你遲到了。早午餐怎樣?
Giselle:我們也整晚沒睡,但沒說話。
Connie:又是那個精神分析師?
Joan:可是他結婚了啊。
Giselle(脫下外衣):他不像你和Tommy一樣,他和他老婆話不投機(此時Betty走進來),「性」趣不合。
Betty:他給錢了嗎?買春啊?照你這樣一定可以賺大錢。
Joan:Betty?
Betty:大家都這麼想。(向Giselle)你知道別人怎麼說嗎?他們說你是妓女。等大家都玩過你就把你甩掉,像破布一樣。
Joan:Betty!別說了!(衝到Betty身邊)
Betty(表情扭曲地):你愛的人根本不愛你,你父親也不要你……
Giselle(換上一件外套,著急又無奈地):我到樓下等你們。
Betty:Mr. Dunbar!(Giselle前男友)
Connie:Betty , 夠了!(衝上去拉住憤怒的Betty)
Betty(咬牙切齒地):大家都知道你躲在他家外面,追求不在乎你的男人一定很苦,他愛的是別人,他恨你。
Giselle(非常平靜地):Betty.
Betty:你心如刀割!(Giselle上前緊緊地抱住她)放開我!
Giselle:靜一靜吧!
(Betty泣不成聲)
Giselle(充滿同情地、痛苦地):天啊……(更緊地抱著情緒失控的Betty)
Betty:(他)不要我了!他不碰我了,他……
Giselle:我明白,我明白……

理解,和理解帶來的愛與關心。擁抱。
Betty用非常惡毒的語言攻擊Giselle,彷彿恨不得將她心底的傷疤通通揭開再灑上一把鹽。Giselle有些急躁,然而她始終保持著鎮定,沒有用同樣惡毒的語言還擊或者把Betty揍一頓——因為她能理解Betty這樣做的原因,正是這個給了她鎮定的力量(可以看出她並非一個意氣用事之人)。Betty一開始的幾句話是完全針對Giselle的,或許她希望這些話可以讓Giselle憤怒,讓她剛剛得到的肉體的快樂頃刻化為虛無,以平衡自己的情緒;不過我覺得更可能的是她其實只是想找個目標把自己的憤懣發洩出去,任何追求幸福和快樂的行為或想法都會讓她感到受刺激,而Giselle正好趕上她情緒爆發的一刻(他兩人的觀點也是衝突最大的)。到後面就可以聽出實際上她表達的是自己如何沒有人愛(儘管她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起碼Giselle意識到了)、自己的心情是多麼壓抑。那樣的歇斯底里和咬牙切齒實際上都是對自己處境的絕望。難得的是,Giselle不但理解了Betty,而且由此產生了真切的同情和關心,不顧她之前對自己惡語相向,反而用一種最有效的方式——緊緊的擁抱,和她一起分擔了痛苦。我們什麼都不要說,說話反而會讓她情緒更加激動(因為這時不當的語言和語言產生的誤解帶來的危害是最大的),只要緊緊地抱著她,讓她感覺到她並沒有被拋棄、還有人關愛著她就是最好的勸慰。在我們無力用語言表達一些情感的時候,肢體語言是最好的助手,它不會產生語言帶來的那麼大的誤解。
說到這裡我忍不住想提一句,很多人喜歡在別人訴說煩惱時說些既不中聽也不中用的話,比如什麼「沒事,會好的」「你應該xxx樣做」,這樣的話,最好別說。痛苦和煩惱使我們喪失的更多的是行動力而非判斷力——我知道該怎樣做,可我做不到。這時還總有人說「你應該怎樣怎樣做」就未免讓人產生一種說風涼話的感覺了,好心辦壞事。這時,要不像Giselle那樣,擁抱他的痛苦,要不索性不要管了。
我多次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比賽要評出最有愛心的小孩,獲勝者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他的鄰居是一位新近喪妻的老者。這個小男孩看到那個老人哭泣,便走進他的院子,爬到他的膝上,然後就坐在那兒。後來他媽媽問他對那個鄰居說了什麼,小男孩說:「什麼也沒說,我只是幫著他哭。」
這個獲獎者絕對沒有浪得虛名。

影片的最後,Betty終於開始了新生活。可是在現實中,不是每次理解和關愛都可以得到回報的,相反,往往總是得不到回報。關於這個問題,推薦大家看看另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皇傢俱樂部》,這部電影裡的一句話一直存留在我的記憶中: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必須相信通過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即便我們在某個人身上失敗了,其他人會讓我們看到真理的力量(後半句話我自己說的,也可以說是那個電影的主旨)。理解和關愛不一定能幫助每一個人,但是沒有理解和關愛則一定不能幫助別人。


Scene 4 : 90分半左右。老師來到Joan的家裡,她希望自己可以改變Joan選擇做家庭主婦的決定,轉而按她的意願上法學院。
Katherine(激動地):(Joan尚未關上門)七所法律學院離費城不到45分鐘,你可以唸書並在5點前弄好晚飯。
Joan:太遲了。
Katherine(連珠炮般):有些接受逾期申請。說真的,我剛開始還有點難過,當Tommy告訴我他要去那邊上學我就想「天哪,她這輩子完了?」,後來我發現你不用犧牲自己,魚和熊掌你可兼得,太棒了!
Joan(一直欲言又止,終於開口):我們結婚了。
短暫的沉默。
Joan:我們上週末私奔了,他很怕那種大排場,所以我們就算衝動行事吧!真浪漫,你看(給她看戴在無名指上的戒指)。
Katherine(驚訝地張大嘴,過了好一會兒才吞吞吐吐地說):真美。(轉身推開門打算離開)
Joan:不去讀書是我的選擇,他其實是支持我的。
Katherine:但你不用選擇啊。
Joan:不,我必須選,我想要家庭,我不願犧牲它。
Katherine:沒有人要你犧牲它啊,我只是要你明白你可以兼顧。
Joan:你以為有一天我會為沒當律師而後悔?
Katherine:是,我恐怕會。
Joan:我更會後悔沒有家庭沒有相夫教子,我知道我在做什麼,這並不使我變笨。你一定覺得這很恐怖。
Katherine:我沒那麼說……
Joan:你當然有,你一直都這樣。你在課堂上要我們別受拘束但你自己卻做不到,你認為家庭主婦出賣了自己,她沒深度、沒腦袋,也沒有興趣。是你說我想要做什麼都行的。這就是我想要的。
Katherine長出一口氣,擁抱了Joan:恭喜,要快樂。

我們在教導別人時,自己往往陷入了悖論的境地。
Katherine看重的是女人有做除家庭瑣事以外其他事情的權利,而Joan看重的是人有選擇自己生活道路的權利。這本不構成矛盾,但是Katherine因為愛才心切所以將自己的觀點改變為「女人不應做家庭主婦,那是沒有前途的」,這下就麻煩了。在Katherine看來,Joan不進法學院進修是可惜了,甚至「這輩子完了」,她這樣想只考慮了Joan的能力而沒有考慮她的願望。Joan不願進法學院,她想要家庭。Katherine認為女人有權利不做家庭主婦,她卻忘了自願選擇做家庭主婦也是種權利。
這段對話中,Joan向我們展現了她的理性。她對自己的處境十分了解,對自己的需求也非常了解,這讓她能從容地作出判斷,並能對Katherine做出合理的解釋。我真羨慕她,我現在還在大霧中迴旋,不要說看清遠方了,就是腳下甚至都是模糊一片。


最後還想說說影片結束後的一系列短片,一系列展現女人不同生活側面的短片還有廣告。婚姻,孩子,健身,束身,舞蹈,時裝,旅遊——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然而,這笑容里有幾分真實呢?
請看蒙娜麗莎的微笑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