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銀帝國--Empire of Silver

白银帝国/EmpireofSilver

6.1 / 836人    113分鐘

導演: 姚樹華
編劇: 成一
演員: 郭富城 金士傑 張鐵林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間隼

2009-08-22 19:04:04

綿軟乏力,愧言「史詩」:《白銀帝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你好樣的,你等著!」最後兩分鐘的《白銀帝國》,我基本上都是在按手機鍵中度過的,只是偶爾抬頭瞅一下大螢幕——反正這片子的影像就那樣,光聽聲音也不會損失任何資訊。

 

按手機幹什嗎?實況記錄下那數年難得一遇的經典台詞啊!太多了,我怕出影院會忘掉。茲列舉幾條:

 

「告訴我父親,要我珍重自己,就不要想把我變作他。」(這是成年男人說的話嗎?這是在撒嬌!)

 

「小門小戶的歡樂進了我們的家門」(拜託你是在做生意,不是過家家好不好?)

 

「當真的風險來臨時,我們才定義自己」,(這位老爺爺多半是定居花旗國有些年頭了,忘了家鄉話怎麼說。)


 「生命是奇異的,我們祈求他不要試探我們」(這段來自那個版本的《聖經》?)


「真誠對待你們的良心,你們會獲得安寧。」(你忘了說「阿們」。)

 

當然,最讓我迫不及待與朋友們分享的,還是下面這一句:
「你小時候有一顆柔軟的心,保持這顆心,你就還是你。我就算燒成灰,也會黏在你身上……」

 

各位想起什麼來了?是不是李慕白的「就算我死了,我的魂魄也會繞你七天七夜……」?鬼啊!

 

還有更多得多的雷人台詞,特別是那位文藝老年的旁白,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整理一下,弄個合集。

 

為什麼出現這麼多文藝腔呢?因為這片子的底子,其實就是一個台灣的民國戲。

 

香港和台灣都喜歡拍民國戲,不過拍法完全不同。香港人走的是販夫走卒的草根路子,台灣人走的是庭院深深的士大夫路子,這大概跟兩地從民國那裡繼承的下來的遺產不同有關——高官跑路去台灣,富商跑路去香港。台灣的民國戲,本質上是那種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張口閉口忠孝節義的調調,跟大陸的高調文藝作品其實更為接近,只是好言風花雪月,看起來似乎多了一點人性而已。這部《白銀帝國》雖說是國際製作,不過台灣班底顯然是主導地位。所以出現這種綿軟的風格一點都不奇怪。

有影評人說這片子是「第五代重現螢幕」,這話嚴重不靠譜。無論從資金來源、幕後班底、影像風格還是故事情懷而言,顯然都是海外華人的尋根夢,跟第五代半點關係都沒有,總不好說大家都拍了山西大院,所以就都是一夥人吧?

 

片子以老人的旁白開始,「尋根」的意圖昭然若揭,我完全可以想像台灣的觀眾在電影院裡是什麼反應:老年人淚眼婆娑,年輕人興味盎然,因為那是跟他們切身相關,卻一直缺乏了解的另一個神秘時空。絕好的切入點,無可非議。

 

開頭十分鐘的簡介也還中規中矩,沒什麼包袱,但是關於社會狀況和票號民俗的展示有模有樣,搞得我在那一霎那真的相信了預告片裡的話,這是關於「一個家族的興衰」和「一個帝國的成敗」的故事。

 

可惜後面的故事,只能用一句峰迴路轉來形容。在票號危機當頭,三少爺男兒當自強的戲劇性時刻,影片居然把將近一個小時的篇幅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跟二娘之間的私情!情節上的功能,只是最後留下一句「柔軟的心」,好成全他最後的「仁義」。搞了半天,原來這部電影是個言情片啊!只是,只是,這種少爺私通二娘的台劇「鎮劇之寶」,放到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裡面,好像短了點,怎麼也得來個二三十集的一哭二鬧三上吊才過癮吧?真是委屈導演了。

 

說實話,看到杜二娘死而復生再遠渡重洋,我已經完全傻掉了——講晉商的戲,就該多放蒜瓣和老醋,你放這麼多芥末幹什嗎?催淚啊?只剩半小時了,我看你怎麼收場。

 

姚導這時福至心靈,終於想起了我們其實要拍的是「一個帝國的成敗」。於是一抹小眼淚兒,用剩下的篇幅七拼八湊,又是「十年後」,又是「不知所終」,草上飛似地講完了所有的風雲變幻。螢幕下的我,最後半小時嘴肯定是大張著的,看著姚導用非凡的「敘事功力」給我們講完了一個男人如何發現「仁義」的故事,然後極富教育意義地圓滿落幕了!

 

票號是怎麼經營的?少爺「仁義」的生意方針是如何跟「制道有三,威名利」的傳統鬥爭並取得勝利的?少爺是怎麼跟戴掌櫃成為默契的拍檔的?邱掌櫃是怎麼從知恩圖報變成忘恩負義的?風雨飄搖的亂世,票號是如何苦苦支撐的?這些細節,是一部號稱「史詩」的電影最該著力鋪陳的,可是在《白銀帝國》中居然完全就成了背景,跟「德法聯軍打過來了」和「國民政府成立了」一樣,完全淪為不重要的配料。社會的變遷,民心的向背,這些大的格局一概欠奉,如何能令人滿意?


這是說大處,小到角色的性格,張鐵林的表演依然還是一個皇阿瑪再世,外部動作大於內心情緒傳達。郭富城的表演中規中矩,可惜劇本給他安排的情節柔腸過多,「面帶殺氣」只是說說而已,彷彿領袖流水居國庫收入一成的大票號,只需要談談情跳跳舞就可以輕鬆搞定。我不知道少奶奶是怎麼長大的,我只知道,一個票號的老闆,絕對不應該是這樣長大的。相比較起來,倒是金世傑扮演的天津掌櫃和戴掌櫃,演繹得較為出色。


 其實在風雲年代講亂世情,也是大片的一個路子。不過這片子感情歸感情,亂世歸亂世,兩塊是脫節的,從編劇上來說就有些不經濟了,結果是「愛情」和「亂世」爭奪篇幅,而非互相成全,造成兩邊都沒刻畫好。


全片的視聽風格同樣綿軟。沒完沒了的疊化看得人心煩,幾乎沒有什麼讓人看了精神一振的剪輯。音樂抒情過多,氣勢不足。攝影乏善可陳,中規中矩而已。美工是最值得肯定的一個環節,應該說是近來螢幕上少見的將質感與美感結合的範例。全片的「史詩」風格還能有一點影子,都是美工在堅守底線。

 

看完全片,我心生感慨。《白銀帝國》真的辜負了「白銀」和「帝國」這兩個絕好的題材。無論是晉商的方略,還是帝國的風雲,都足可以撐起一部氣魄宏偉的大製作。最後淪落成一部「風雲其外,紅豆其中」的痴男怨女劇,實在讓人扼腕惋惜。

 

批評了那麼多,我心目中的《白銀帝國》應該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他的格局應該是這樣的:在至少長達500年的時間裡,中華帝國都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由於帝國使用銀本位制度,所有想要得到帝國奢侈品的國家,都必須想方設法搞到白銀。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從此,西歐的幾個小國才獲得了搭上世界經濟列車的車票,從此美洲的白銀經過歐洲的吞吐,大量湧入中國,然而這種湧入似乎永無止境,因為中國根本不需進口什麼物資。於是在商人和海盜的口中,東方有著一個「白銀的深淵」,世界上所有的白銀都被吞噬其中。要賺回這些硬通貨,唯一的辦法是販賣鴉片……

 

讀過《白銀資本》的人都會知道,《白銀帝國》這個名字本來可以把晉商題材拍成一部多麼偉大的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