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經典老爺車--Gran Torino

老爷车/经典老爷车(台)/驱逐(港)

8.1 / 816,322人    116分鐘

導演: 克林伊斯威特
編劇: 尼克史堅克
演員: 克林伊斯威特 克里斯多夫卡利 畢范 安妮赫爾 約翰卡羅林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沈玎

2009-09-01 19:02:32

《老爺車》:伊斯特伍德給自己的命題作文


SDMS評分:67.5 分

     給伊斯特伍德的電影打這麼低的分,我覺得有一點心虛,因為畢竟《老爺車》是奧斯卡級別的,而且時光網的平均分高達8.5分。但我仔細想了一遍之後,這個電影確實只能打這麼個分。
     也許會關注《老爺車》的影迷,多是一些伊斯特伍德的鐵桿粉絲,所以他們在看電影中容易陷入一種盲目的個人崇拜之中。所以即使《老爺車》身上有許多明顯的電影漏洞,他們也都會視而不見。但我也不僅僅是一個砸場的人,我對伊斯特伍德的導演能力是無比推崇的,比如《神秘河》、《百萬寶貝》……都是我個人珍藏的作品。但我在看《老爺車》的時候,還是明顯地感覺到,這部電影像是一次條件並不充分的「命題作文」,只不過命題者是導演本身。
     首先說說這個電影讓我感到愉悅的地方,這些也是伊斯特伍德的擁躉最可以用來反駁我的地方。《老爺車》在一開始就有一種吸引人的人物表現張力:葬禮上的華特,一張臭臉,然後是一個個小親戚對死者的不敬。一種天然的矛盾能夠馬上讓人感到感同身受。接下來的家中服喪戲,再次展現了華特對親戚們的厭惡和反感。儘管很多情節在這裡堆砌,難免顯得有些過於誇張,小親戚們不可理喻的無理態度使其與華特的矛盾過於明顯,但這些是可以忍受的,也是一種藝術高度濃縮的合理表現手法。
     同樣讓人感到驚喜的是牧師的出現,他受華特妻子臨終所託,要求華特告解。而華特是一個不相信上帝的人,所以兩人之間比較「合理」地出現了一些過於嚴肅化的「生與死的討論」,這都在將個體元素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還有親戚一家人走的時候,開著一輛很大的豐田車,華特罵了句「買輛美國車又會把你怎麼樣?」將兩代人的矛盾,聰明地引入到1972年的老爺福特車和現代的日本豐田車之中,裡面既有溝通的失效,也表現了華特的人物特徵,一個從戰爭中過來的人,對亞洲有著天然的敵視。這些都為往後劇情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然後這部電影就開始了綿綿不絕的「說教」。華特的鄰居都是亞洲人,其中有一個叫陶的鄰居還陷入了與一個黑幫表親的糾纏之中。華特最初與陶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但因為一次偶然的搭救事件,華特結識了陶的姐姐,並由她帶著華特與陶一家開始接觸。
     這一段戲的設計痕跡太重,導演為了讓華特開始了解亞洲人,而讓華特去接觸亞洲人。比如陶的姐姐來邀請華特去吃燒烤,華特猶豫了之後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然後就跟著去了,這是我不能理解的,按照華特的性格,他是絕不願意主動進到亞洲人家裡的。何況在陶的家中,華特還被很多人當怪物一樣看著,他居然也不憤怒。這與一開始服喪的那個華特的差別實在太大了。
      整個電影也從這裡開始了單線條的敘述,單線條並不是說不可取,但如果觀者本身對那條線感到疑惑的話,那麼這段情節就看的索然無味了。隨著雙方「情不自禁」的認識加深,華特成為了陶的生活和精神導師,教他如何說話,如何做一個美國人。這段戲富有那種CCTV式的關於文化融合的美好構想。到此為止,這部電影只是過於設計化,過於平庸,還沒有顯得荒謬,最大的敗筆出現在了結局部份。
      陶因為再次受到黑幫表親的騷擾而激怒了華特,華特獨自趕到黑幫的家中,將其中一個成員胖揍了一頓。這件事引來了黑幫的報復,但他們並沒有將華特怎麼樣,而是將華特的鄰居,也就是陶的家,用機槍掃射了一通。這是我第一個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果黑幫是報復,何不直接對華特呢?掃射陶家的理由不夠充分啊,何況陶還是黑幫成員的表親。至於陶的姐姐在外頭被那群黑幫打成重傷,那就更沒理由了。除非只是導演為了激起華特的憤怒,為影片的主題昇華做準備。
      而後,陶怒火衝天地揚言要報仇,首先這一點與陶之前的性格是相矛盾的,這個我們就先不談了。但是最讓人不理解的地方在於,陶要報仇,但他要求華特一起去,而且是馬上上午就去報仇。請問,華特與你是什麼關係?華特是陶的一條狗嗎?請問各位觀眾,如果你被黑幫騷擾,你會命令你的一個關係不錯的鄰居冒死去幫助你嗎?好像華特捨命相伴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一樣,任何人,我想此刻最多只會是個人血沖腦門,而不會去要求哪個人陪自己去喋血的。如果陶和華特是兄弟,是利益共同體,那麼還可以理解,但是陶和華特只是鄰居啊。華特是沒有義務去報仇的。
     最後,華特死了,陶悲傷地要衝過去看屍體。然後警察攔住了他,並說出了很多很雷的話:「他們開槍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看,有很多的目擊證人,他們會關很久。」這段話是沒有邏輯的,陶只是想關心一下華特,他並沒有問兇手會怎麼樣啊。導演讓警察很不自然地在此刻說這麼一番話,無非就是為了表明一個價值內涵:「哦,華特死了,但他這麼做其實是為了讓那些黑幫能被繩之於法,現在他們要被關了,陶你可以獲得一個美好的生長環境了。」這些笨拙的點題語言,一句一句沒有來由地冒出來,讓我感到了無比的反感。
     這部電影為了表達一個清晰的主題,而設計了這麼一連串的情節為它服務。我寧可把它看做是伊斯特伍德的一次命題作文。這部電影的自然和精緻程度,比起《百萬寶貝》與《神秘河》,差得可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