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黃石任務--Escape from Huang Shi

黄石的孩子/黄石任务/战火逃城

7.1 / 8,918人    125分鐘

導演: 羅傑史波提斯伍德
編劇: Jane Hawksley James MacManus
演員: 強納森萊斯梅爾 蕾達哈米栔爾 周潤發 楊紫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uby

2009-09-08 06:08:30

一個男人之於一群孩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該片前期宣傳非常簡陋。某日我瞧見《中國電影報導》中有新聞說「發哥毫無明星架子,組織孩子們排隊,一一耐心合照」。一見發哥演共產黨員,我心就涼了。再一見是外國導演外國編劇,就生怕中國故事被外國人草菅了。提不起興趣至今。

還是為了小姜的配音才耐著性子到迅雷上找了上下集下了來看。

如果早告訴我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年輕的牛津畢業生何克來到中國報導前線戰爭,陰差陽錯輾轉到了黃石照顧孤兒院,日軍迫近之時作出大膽決定,重走絲綢之路。帶著一幫半大孩子,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到達甘肅邊線小城山丹。最後不幸染上風寒不治身亡。

俺灰常灰常喜歡的題材。早告訴我是這樣的故事,不為發哥,不為配音,我就奔來了。

不說發哥和楊姐,他們只是配角(在我看來可有可無的配角,完全不必找明星來演)。也先不表外籍男主女主,他們的愛情故事太具商業性,我持保留意見。

最能出彩最該著墨的地方是孤兒院段落:一個男人之於一群孩子,更準確地講,一個男人之於一群男孩,該擦出多少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火花啊。

這群父母被害、姐妹被姦殺(只能這樣解釋為啥沒女孩子)的逃難男孩,聚在一個廢舊的院落,只靠紅十字會定期發放的一點糧食,由一個老媽子煮飯過活。白天無所事事,終日遊蕩,晚上抖抖索索,相擁而眠。毫不客氣地講,就如孤魂野鬼般苟活於世。

突然來了一位高鼻子藍眼睛黃頭髮的外國小伙子,他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首先肯定是敵對。

石凱,年齡最大的男孩,從死亡線上徘徊回來的他,親眼目睹全家慘死,心靈遭受極大的打擊和扭曲。他對外界一直保有高度的戒備。他自封首領,搜刮一群嘍囉,頤指氣使,欺凌弱小。出於領地專屬性的生物本能,他對何克這個闖入者,年齡大一點、經歷多一點的新領袖候選人表現出明顯的敵意。糊的窗紙,撕了;動力發電系統,砸了;半夜再忽悠你出去一陣暴打。

但他顯然無法控制其他孩子對何克帶來的清潔、籃球架、電燈、英文越來越深的興趣和喜愛……他們對於何克作為一個成熟男人的越來越強的依賴。

而石凱,確實,還只是一個孩子。

當其他孩子(包括他曾經的嘍囉)都規規矩矩地洗了澡,除了虱,理了發,歡天喜地地與何克玩成一片時,他靜靜地坐在樓梯上,取出隨身攜帶的——不知關了多久都關麻木到不會逃的——蟋蟀,把玩著。

他的手每輕輕地撫摸蟋蟀一次,我的心就被小小地紮一下。他撫慰著同病相憐的一條生命,凝視著最後一個玩伴。他的孤獨那麼明顯,冷在那裡成了一尊雕塑。

他與何克之間的衝突是非常好的戲劇張力點。可惜直到他死,何克都沒有將這不和諧的張力扭曲扳正。我不明白,何克為什麼不讚成他拿槍去戰鬥。也許只有戰爭能將石凱一腔仇恨良性轉化為動力和勇氣,引導他正常地發洩,並接受血與火的洗禮逐漸成熟,擺脫野蠻在他幼小心靈打下的獸性烙印。戰爭並不單純鼓勵以暴制暴,戰爭首要目的是還正義一個公道,還世界一個黑白。

何克只是不允許他槍殺俘虜的日本兵,但並沒有說服他為什麼。自始至終,何克都沒有把他當作一個即將成熟的男子漢,跟他進行一次男人之間的談心,觸及靈魂的交流。這本該是一個絕妙的看點,現在成為我心中最大的遺憾,也是片中塑造的何克完美之外的瑕疵。


然後是小青。纖細、內秀的文人子弟。拿著一本圖文並茂的英文教材向何克請教,遂成為何克的第一得力助手。

他發出的蹩腳的「table」是第一扇向何克打開的心門。從這裡,何克逐漸走到孩子中去,融化,如魚得水。

石凱那邊是一塊堅冰,小青這邊是一灣淺溪。有張必有馳,有矛盾必有和諧。你看小青跟著何克去鎮上和女商人交易換回蔬菜種子;幫何克為護士麗端來饅頭蜂蜜咖啡還有鮮花;還煞有介事地教其他孩子念英文……似乎一切都很溫馨。

直到……小青在大家離開之時,突然,上吊。

由於缺乏必要的鋪墊,小青的自殺顯得非常蒼白和突兀。自從看了《無名的裘德》後,我對小孩上吊自殺的情節有了一定的免疫,除非能給出一個比「我們人太多了」這樣更震撼的理由,否則都會莫名其妙。

我不認同護士麗一句模糊的解釋「我們其實還不了解他們的內心」來為何克開脫,這實際上質疑了何克孩子王的合格程度。在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之後,卻還只是給了他們表面的快樂,擯棄了表面的恐懼,而沒有舒解他們心中真正的憂慮,對戰爭的厭惡,對失去家園、親人的悲痛……這是加諸在孩子身上的又一個悲劇。

我寧願相信是導演忽略了展示一些必要的情節。


玉林是一個亮點。一位地道的農村孩子,在觀望何克播種以後,終於按捺不住:「你這樣會毀了種子的!」然後祭天地、焚香、磕頭,祈求老天爺保佑好收成。

這個小小的細節令我驚嘆導演抓住了一根中國人的魂。千千萬萬靠天吃飯的中國農民幾千年來亘古不變的固執、膽怯和謹慎在玉林這小子的血液里流淌得那樣緩和又沉穩。

一看玉林鋤地的姿勢就知道他是個好把式。如果不是顛沛流離,這個男孩一定早早承擔起種地的重任,小小年紀就能養家了。如今有了用武之地,他如何不傾盡全部心血呢?

金色的向日葵,紅色的番茄,綠色的青菜,生機勃勃中孕育著希望。男孩澆水時的小心翼翼和痴迷,復甦著中國人與世無爭的田園牧歌的夢想。也許,也是何克的夢想。

當告知必需要離去時,玉林戀戀不捨自己親手栽培、養育了多時的瓜果蔬菜。這一次,何克終於有了一句安慰:「以後我們再辟出一片菜園,好不好?」

最終,玉林還是動用了孩子的任性,在離去之前踐踏了所有的蔬菜,與其來不及收割,不如不能收割。

真是中國農民的縮影。隱忍但也有爆發。這個孩子的形象塑造得最完整。我很喜歡。


最後是老四。一個幾乎還在吃奶的孩子,一旦被何克抱住了就不願離開他的懷抱。夜晚,何克要放他到床榻,讓他自己睡覺。一句撒嬌的哼哼「不要不要」令何克不忍撒手,「哦,老四」!劇中幾次出現了這樣的情節,最後他還鑽進男主女主的被窩來「打岔」。

不怕你笑話,這個小細節很能撓倒我。孩子被男人抱在懷裡,並不出奇。但一個剛失去母親乳汁的孩子對一個尚未婚娶的男人生出這樣的依戀,一份模糊了性別的父(母)愛正是戰爭時期的傳奇。相信很多觀眾跟我一樣,在那一刻,不僅臉上會心地一笑,心裡更是暖暖地一動。


總體說來,導演還是很花了一番心思來刻畫何克與孩子們的感情進程的。何克之於這群孤兒,不僅是老師,是保鏢,還是領隊,是父親,是朋友。非常遺憾的是,這條主線在另一條大人們感情線的纏繞下淡化了。好多地方都只點到了穴位,卻未打通,差了那麼一點點。

孩子們的表演都很樸實,他們的模樣本身就憨朴清秀,大概都是江南孩子。可惜流露的些許京片子有點偏移。還有,終歸是受外國導演調教,跟外國人搭戲,稍顯生硬。

男主角總是讓我有一點跳躍,想到《面紗》裡的諾頓。那個有著溫和臉龐、以及柔順眼睛的諾頓,是不是更適合一位爸爸保姆的形象呢?何況我查了何克的真實模樣跟諾頓相似度更高。

好了好了,國際大明星諾頓咱們就別奢望了。這個Jonathan Rhys Meyers長得還是蠻帥滴,我恰好不久前看了他演的《八月迷情》(聲夢奇緣)有了不錯的印象,一雙大眼睛很能說話嘛。查了查,他似乎沒有任何專業背景,但表現力絕佳。該片中差點被日軍殺頭的驚恐,篩糠似的抖動,緊張得動人心魄,這就是天賦吧。一回生二回熟,留存到關注名單再看看。

PS,我是衝著配音版去的,但感覺原版一定更準確更有味。一位外籍記者到寡言少語的中國孤兒中,語言障礙應該是一開始交流的最大看點。缺了這份生澀和尷尬,就少了好多有趣和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