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ld life

2009-09-16 01:18:24

春風化雨細無聲



    很早就見過這部片子的介紹,當時看到的譯名是《春風化雨》。中國的文字可謂形象生動,電影也的確讓人如沐春風,絕佳的攝影和音樂,Robin 威廉斯自然的演繹,大男孩們一張張生動英俊的臉龐,還有那撒開雙手飛蹬單車的年輕身影后被驚散的鳥群留下的影子,黑夜的山洞中聚會時微弱光影間擊節吟詩的歡快韻律。。。。。。都是會讓人微笑著欣賞並回憶開去的。不禁會想起自己中學時的春遊,夜宿山間,一幫女生躲過老師偷拿著手電走獨木橋,行山路,興奮著,嬉笑著欲循著遠處的閃亮去探險,尋到的竟是一所鄉村小學,教室裡的孩子們就著微光如饑似渴,那一刻的我是勇敢的,更被震撼了。。。。。。嗨!誰沒有過不羈的少年時光,張狂的青春歲月呢?無所謂對錯,這就是生命的過程。
    只是沒想到電影的結局原來真的如題關乎死亡,那麼優秀的年輕生命竟結束於飄渺的雪夜,之前青春洋溢的歡樂場景更襯託了男孩自殺的令人遺憾和驚愕。也許這就是電影所要達到的藝術感染力。久負盛名的寄宿制貴族男校學生發生了這樣的自殺事件,無辜的Keating老師離開是必然的調查解決方案。即便是在不被誇大的現實中,結局應該也是這樣無奈的吧。課堂的教育又回到當初,只是孩子們的內心已然不同,他們不會忘記Keating老師讓他們站在講台上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他們也應該懂得如何尋找自己腳步行進的節奏,這些通過形象教育獲得的哲學思維是會令他們記憶猶新,受益終生的,而對詩歌文學萌發的興趣更將潛移默化於他們的體內,讓人生變得擁有不同的情懷。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and not when I had co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這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句, 也是在電影中被反覆引用的詩句。這群威爾頓預備學院被寄予考入名校之厚望的男孩子們,此時,在老師的引導下迷上了這樣的詩歌,當然他們更沒有忘記要珍惜時光,如同劇中反覆出現的另一句:sezie the day,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詩歌是應該屬於年輕歲月的,記得當年的校園,不也是迷戀著那些古今中外的詩句,閱讀、摘抄、吟誦。乃至年前去到廈門,踏上鼓浪嶼的石階,還巴巴地想著《致橡樹》的舒婷可正伏案於哪座小樓的窗前;近日又讀到北島的兩本新書,他不再寫詩了,但文章依然有著詩的光彩而充滿意味。。。。。。實在是當年的朦朧派詩歌的印象太清晰了。
    也許,無論風,無論雨,無論有無聲,經過你的身邊總會留下一些滋潤的痕跡,經年觸及,依然憶起。

    一部電影,竟會感想如許多?其實看罷,還在想,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59年的美國,發展到2009年的如今,即便被感動,即便有感觸,即便深知「形象思維」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要,即便信奉著「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但面對統一模式的競爭現實,又有多少人,包括家長,包括教師能以片中老師Keating這樣的方式去自如自然地教育培養孩子呢?
   「教育,就是要教人如何思考」——在很多時候還是一種理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