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人性污點--The Human Stain

人性污点/人性本色/人性的污点

6.2 / 32,352人    106分鐘

導演: 羅伯班頓
編劇: 尼古拉斯‧梅耶
演員: 安東尼霍普金斯 妮可基嫚 艾德哈里斯 蓋瑞辛尼斯 凱莉華盛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啞鈴伏地挺身跑步

2009-11-13 04:03:27

輓歌--窗外,愛殺--人性的污點


伯格曼在《歡樂頌》中由指揮家的口中說出:「大提琴也可以奏出那似火般的音樂。」Jacqueline du Pré的大提琴是如此的緩慢,就像那年過半百的David(輓歌中的男主角)、科曼·希爾克(人性的污點中的男主角)同樣可以演奏出小提琴般的輕盈。

 

早晨我夢見我在同年時代的大街上聽見廁所里有人在唱《那些花兒》,而不知道從哪裡傳來的女人聲說道:「我都說了不去你就騙著我去了。」就這樣被吵醒。我在想,現在的人怎麼那麼容易受騙,還是說其實現在的人被騙習慣了就沒有什麼關係,當成了習慣中的事情了。

這兩天看了這幾部電影,並不是特意去看,而是巧合,就像那些花兒和被騙的女人,她們似乎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冥冥當中她們卻是是在現實和夢中,《輓歌》的影星都是大牌,聖雄----本·金斯利飾演的是一個口若懸河的經常出現在電視裡的常客,而佩內洛普·克魯茲飾演的是他的學生,我想,本·金斯利在波蘭斯基的《不道德的審判》裡那種黑色的角色很無辜,但是,他這次的飾演又是一次突破,那鏡頭前的光頭,就像電影裡他那兒子來尋求幫助是他卻說怕惹禍上身不管這樣來處理,而這次他飾演的是一個像《迷失東京》裡那個老頭一樣,走在大路上卻不知道伊人在何處的教授,而這部改編小說的故事也是和《洛麗塔》一樣的故事,年老而強壯的他為了尋找那不老的傳說而找到學生小洛麗來尋找自己的年輕,而他的好友則由Dennis Hopper扮演,這樣兩位知名老人家的世紀之吻也說明了他們的關係親密無間。

 

我想整部電影的基調就是由他們的對話引發的,電影最後兩位老人家的談話就像布奴艾爾的《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以及《羅生門》甚至《英雄》那樣隨著對白發生了變化,例如,電影片斷其實大體可以分為三段,1、從認識到看到她的男朋友而離開;2、佩內洛普·克魯茲找David去他家時而David沒有去;3、再次重逢而拍下那副如希臘雕刻的圖像。這三段裡面都有兩位老人家的談話,好像其實這是他們兩位老人家的劇本一樣,想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情就發生什麼事情,還可以無限復活。

 

電影的音樂也是一大特色那樣的一部鋼琴Erik Satie的夢幻曲,黑白的按鍵配合男女主角的衣服顏色,在大海岸邊,猶如一部永恆的鋼琴,也是電影結尾那樣,他永遠都陪在不完全的她身邊,而變成她的左手,重新又組合成一部鋼琴,一個一個按鈕的按,一段一段的旋律的奏出。

 

同樣《窗外》這部禁片也是關於師生戀的,由於王家衛要重新拍這部電影並且最近看了一本關於林青霞的《永遠的林青霞》,所以也就看了一部這樣的老片,書里說基本上香港台灣過了40歲的人每個人都看過這部電影,由於受到瓊瑤阿姨半自傳體的電影的關係不被當事人批准而不能上映。電影就像瓊瑤阿姨寫過的那些書那樣,總有些人會阻止一段看似能成的愛情,最後卻又不成。由於林青霞17歲時在街上逛就被人發現而拍了這部處女作,電影裡的林青霞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就像電影裡有段她化了妝的哭戲,之前她宣佈退出的最後一部電影裡《東邪西毒》也是那樣的哭,一點都沒化,開頭那種拋給老師一顆硬幣的那種靈巧便註定她在電影裡的那種美麗是只有林青霞才有的美麗。

 

由於看了那本書的關係也看了《愛殺》,書里說她很怕羞,電影裡有段是說他穿一件絲織飄逸外衣的時候,張叔平建議她不要穿內衣,而她卻不同意,最後還是由於效果問題沒有穿,在書中出現了兩次,證明這段實在是經典,並且除了《白髮魔女傳》外就這部裡的激情鏡頭拍了很多次,看了電影后也是那一段不夠兩分鐘的嘴戲,是夠投入的,而關於這部譚家明執導的《愛殺》電影裡的顏色和電影歷史上真正意義的一部彩色電影《紅色沙漠》很像,紅白藍相間,代表了主人公當時的心境;紅色的愛和藍色的殺(精神上的憂鬱),還有就是電影裡頭的跳剪,不少是受戈達爾的影響,至於劇情,那就真的是一般般了,我想那時去美國拍電影的譚家明或者是看了安東尼奧尼的《扎布里斯基角 Zabriskie Point》而產生了這種形式大於內容的想法。

 

最後一部就是這部《人性的污點》,這部的劇本可以說是這四部最強悍的了,關於結尾時的作家和佛妮婭的前夫的對話,我是這樣想的:「電影裡反射的是美國當時的生活也就是說像電影開頭那段過了車禍時候的那段大學校園裡的談話那樣,美國人只在乎柯林頓被彈劾,而不在乎他倆之間是否有真正的愛情,就像這部電影那樣,人們只在乎科曼·希爾克是白人,並且他說了一個有不同種意思的 「鬼」字被引起歧義,再被開除,這樣一個公眾人物,就連和佛妮婭(一個清潔工人)的愛情也要被人誤認為是引誘佛妮婭而告終,結尾時佛妮婭的前夫在釣魚,或者說他是一個人的,人們都對這樣一個退伍軍人不關注,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退伍軍人。從此,這樣一個大學教授就離開了人們的視線,我想,佛妮婭的前夫和科曼·希爾克是同一個人,因為還記得有段是少年科曼·希爾克在入伍書上簽名時他變成了一個白人,佛妮婭的前夫便是一個退伍軍人,他們其實是一個人,電影結尾時那樣的對白就是說其實作家知道了一切,科曼·希爾克沒有死,他們只是人間消失了,重要的是人們怎麼用旁眼來看待他們(屬於魔幻現實主義一種)。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