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蝙蝠:血色情慾--Thirst [2009]

7.2 / 37,963人    133分鐘 | South Korea:145分鐘 (director's cut) | Canada:148分鐘 (Blu-ray Disc)

導演: 朴贊郁
編劇: 朴贊郁
演員: 宋康昊 金玉彬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拷古雪茄

2009-11-19 02:43:22

《蝙蝠》:外來的和尚會唸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馮凝

       蟄伏三年的朴贊郁攜手影帝級男星宋康昊獨闖坎城的《蝙蝠》,與其代表作「復仇三部曲」一脈相承,卻將一個關於東方「吸血鬼」的故事講述得令人毛骨悚然,西方觀眾居然也同樣動容,這在韓國電影工業日益繁華的大背景下,是另類,也是奇葩。

影片講述了一個聳人聽聞的故事:父母雙亡的神父相鉉,自願參與烈性病毒抗體的實驗計劃,並成為500名試驗者中唯一的倖存者,這次經歷卻使得他搖身一變為所有絕症病患重生的希望的同時,也讓他意外成為了夜行生物——吸血鬼。在一次祈禱中,他偶遇少時照顧過他的康宇一家,並再次邂逅當年擁有懵懂記憶的女孩泰舉,此時的泰舉已成為白痴康宇半奴半妻的服侍者。相鉉與泰舉情感閥門的在瞬間決堤,而吸血鬼的嗜血嗜殺本性也逐漸侵蝕著相鉉,終於兩人合謀殺害了康宇而走到一起。但上帝的懲戒才剛剛開始,相鉉為救垂死的泰舉將她變成吸血鬼,兩人的人性也逐漸泯滅,最終走向陽光下的墳墓。

       《蝙蝠》能在強手如雲的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中折桂,抱得評委會獎,這證明了朴贊郁在將「吸血鬼」這個歐洲文化符號極強的元素,成功地移植在韓國電影的現實土壤中,並且贏得了伊莎貝爾.於佩爾在內的一眾歐美評委的認可。成功的原因在於,宗教線索與吸血鬼線索實質上僅僅是影片風格外化的表徵,且不論韓國本土的基督教文化是否真如影片描繪的那麼深人人心,至少朴贊郁為影片奠定的「外」極為細緻可感——無論是穿梭於醫院和教堂的那種自如,還是民眾對牧師神父的膜拜——這一切都將影片的血肉構造得生龍活虎。而導演真正意欲探討的,具有朴贊郁作者電影氣質的「內」,則順理成章的進入了《蝙蝠》的敘事系統,並且在影片後半程發力,走向不可逆轉的深淵,那便是《我要復仇》《親切的金子》《老男孩》等復仇這種朴贊郁獨有的次類型電影一以貫之的主題——人性的墮落與拯救,具體地說朴贊郁此番指向的,是人類在困境中無能為力、不可抉擇情況下的善惡對立與道德批判。

       影片風格依舊承襲了朴贊郁擅長的精緻,詭異的色彩是吸血鬼影片天然的影調,朴贊郁在此基礎上給其賦予了一種深邃的夜藍。攝影風格仍然繼承自原來那種多斯坦尼康手持移動攝影,平添身臨其境質感(近來韓式驚悚電影的套路)。配樂東西結合,類型上糅合了吸血鬼電影、驚悚片、家庭倫理片、文藝愛情片等多種次類型的元素於一體,在指導了多部在西方電影節上摘金奪銀的藝術電影之後,朴贊郁對各種電影技巧——包括技術層面和調度層面——的使用異常嫻熟,大有電影大師「無招勝有招」信手拈來的風範。

       類似於韓國李滄東在2002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綠洲》,影片擷取了人類荒漠中的一對畸形虐戀的男女來應對風雲變幻的世事的情節,來傳達導演對於當代社會的感觸。前者描繪的是男女主人公之外的人與人之間由於利慾趨勢而造成的互不信任、冷漠處事對主人公的命途帶來的多舛,後者則反其道而行之,將主人公本身的無能為力放在命運的始端,而後的發展一直是掙脫的嘗試與挫敗。如果說《綠洲》依舊在探索善與惡並且有明顯的指向的話,那麼《蝙蝠》則將那種無可選擇的命運下人類的行為凌駕於影片中呈現出的多對衝突(即善對惡,牧師對吸血鬼,貴婦對蕩婦)之上,辯證地闡述了這些二元對立本質上的統一性與同一性,是朴贊郁綜觀韓國社會百態之後其精神領域的一次昇華。事實證明,東西文化領域中共通共融的成份一加混合,在優秀導演的掌控下,會成為更為凌厲的世界哈哈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