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裡脊路標

2009-11-19 21:22:45

「M」ore than friendship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Where do babies cone from in America?"____瑪莉
"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____Max

影片最後結束時候當馬克思安詳的在喝完最後一罐煉乳走完人生道路的時候,那種曾經熟悉的挫痛的感覺並沒有如想像中到來,取而代之的是從頭到腳的一股暖意。瑪麗的信給馬克思帶來了人生中唯一的朋友,馬克思的玩偶讓瑪麗從生命的邊緣拉了回來,這個有關筆友,或者說有關友誼的故事其實想告訴我們的不止這些。

也許小的時候每個人都幻想過有那麼一個筆友,能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給我鼓勵,聊我喜歡的話題,讓我感覺並不是自己一個人,讓我堅強;在知道我做錯事的時候,會出來指正我,即使知道我當時會厭惡他,但他依然能站在正確的立場告訴我。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慢慢發覺這樣的一個目標不太現實,我們可以說現在資訊社會很少人寫信了,也可以找出類似的許多藉口,但我們始終無法欺騙自己的一點是我們都需要朋友,需要友誼。

到這裡讓我想起了卡夫卡,敏感、多思、憂慮,任何障礙都能將他克服,他受到了太多來自父權的壓力。瑪麗和馬克思,兩個不同半球,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個體走到一起,互相扶持,他們的友誼經歷過起伏,瑪麗把馬克思的故事寫進自己的書里,這一點深深刺激了馬克思,瑪麗得知這一消息也非常難過,她將自己放逐於酒精,男友的離開,生活走上了她母親的老路,又是馬克思將她挽救。是馬克思熱情的回覆陪伴瑪麗成長,是瑪麗的經歷幫助馬克思克服疾病。

套用流行一點的詞彙,這兩個典型而又非典型的泥塑小人,都曾受到來自社會的巨大壓力,而逐漸在自我與外界的選擇判斷上產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他們就像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都缺少了一點什麼東西,那麼一些不可或缺的東西,就像影片中那唯一的一抹亮色——瑪麗的紅髮卡和馬克思的小紅花。我們缺少的就像那打字機上的那個」M「字模——"more than friendship」。

馬克思在他生命的盡頭終於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三個目標,這便是我在看到那滿牆信紙時溫暖的源泉。我們不能選擇親人,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的朋友。感謝馬克思和瑪麗。
ps(看完這部電影的同時,請問候你身邊的那個瑪麗或是馬克思)
pps(希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剩餘這段崎嶇的路上找到那種煉乳與巧克力的感覺,抑或雪莉酒也無所謂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