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解剖刀

2009-11-22 20:33:33

世界的基點


       或許這個片子沒有精良的電腦製作,在某些地方他可能還會狠狠的把你噁心一下。黑白的色調,沒有讓人提得起一點激情的地方,全片都是這樣平緩憂鬱而且令人絕望。
    但是,全片不會讓你產生一點跳過去的念頭,這是很少見的看,看某些很刺激的大片時,有時候都會讓人產生這段太無聊了,我該去上個廁所了的念頭。這是一部很不一樣的片子。或許是全片的基調讓人對高潮沒有期待,所以也很久無所謂刺激之後的疲軟,讓人很容易就投入全片營造的氣氛當中,這種感覺只有在我看The Man From Earth中有過體會,當然,我更喜歡那部片子的基調和配樂。
    這部片子可以說是一部心靈雞湯形的影片,意在告訴你某種人生感悟。全片都是採用旁白的形式,真正的對話少的可憐。兩大主人公只在影片最後見了一面,還是活人和屍體的會見。其餘時間都是通過旁白一次次的讀信來讓人了解主角的內心狀態。由於是泥制玩偶片,你只能從人物臉上讀懂基本的情緒,喜怒哀樂疑惑崩潰等,更多的情感就在那一封封的信紙間穿越著。兩人遇到的問題是整個一個社會的縮影和放大,我們都曾遇到過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問題,並且他們的困惑我們或多或少都困惑過。但是我們不像他們如此的極端。就如同片中所說,你需要先接受你自己。我們屬於那種接受了自己的人,所以即使社會再讓我們不滿,我們也不會如此的沮喪,至少還有我們自己。而片中的兩個主人公如此的追求完美,總是希望外界的一切與理想中的世界保持一致,當現實與他們的理想脫節時,他們會困惑的不知如何是好,在這時,他們就會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並且加以否定。
    他們都認為除問題的只有自己,是自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是自己不受歡迎是自己沒用,實際上,他們完全否定了自己的存在。幸運之神眷顧,他們在世界上找到了與自己相近的人。他們在彼此給對方安慰,讓對方不在孤獨,澳洲的孤島和美國的孤島遙遙相對,提醒他們這個世界上他們並不孤獨。他們太追求理想,有時候將對方的感情刺傷,但是他們自己卻又不知道。常年的通信讓他們吧對方當成了世界上證明白己存在價值的唯一。當瑪莉告訴Max自己希望治好他的病時,Max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將自己的所有給瑪莉分享,他以為瑪莉只是想研究他,把他當成一個試驗品,他不認為自己有病,他太有自尊也太卑微了,他拼命的想維護自己普通人的身份以求更好的融入社會,瑪莉卻如此毫不留情的提醒了他自己與社會的格格不入,曾經的孤獨再次刺傷了他。在瑪莉看來Max是自己的依靠與支柱,自己從小沒有家人的疼愛,是Max給了自己信心,給自己建議,是他陪伴自己的成長。她不希望Max受到疾病的困擾,她希望Max 能健康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卻忽略了同是敏感的心。
    當Max拒絕再當她的朋友時,瑪莉的世界崩潰了,她太過於依賴他人的肯定他人的註釋。Max相當於把自己存在於世界上的證據給消滅了,瑪莉失去了自我,曾經的自卑又回到了她心中,她開始以一種毀滅的心態否定自己。
    結局當然是HAPPY ENDING,就像LEN戰勝了他的恐懼,踏出了房間面對外面的世界。瑪莉和Max也開始接受自己,接受這個現實的社會,他們不再把心層層掩埋在不自信與他人的看法中,開始正確的看待自己,體悟自己。
    當影片之後瑪莉拉著已死的Max的手看到一整面牆燙平完整的信紙時,我哭了出來,這個鏡頭讓我感受到了兩個人之間那種奇妙的連結與支持,他們曾經為彼此活過,他們曾經將整個世界建造在這些信紙上面,就像我們總是將情感寄託在某種事或者目標上面。那整整一面牆的信紙,讓我想起了自己存在的證明,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也曾將世界築造的基點。
    就像一個昇華,當所有人都找到了自我時,你會發現自己的改變。雖然如同唯物者所言,外界不隨你的看法改變,現實依舊如此,但是對於唯心者來說,改變的確是你以後的整個認識人生,改變的是你的整個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