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鬼店--The Shining

闪灵/鬼店(台)/幻觉

8.4 / 1,107,995人    146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原著: 史蒂芬金
編劇: 史丹利庫伯力克
演員: 傑克尼柯遜 雪莉杜瓦 丹尼洛依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09-11-24 00:04:42

閃靈——不要向幽閉挑戰


斯坦利.庫布里克(1928年7月26—1999年3月7)

 

 我一個屁孩兒這樣看一位受人尊敬的電影大師。

 
  一位懷抱浪漫的理想主義電影工程師,一位會幻想的造夢頑童,一位用電影做象棋子的智慧玩家。

 
  庫爺爺像打更的守夜人,總會在他那些繁花似錦的膠片長廊里敲上一鍾:人,那是相當微弱渺小的,但幸好希望還在,信仰永存。

  兒科室在醫院裡也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但那兒有糖果盒子,牆上還畫著小鹿,就連來蘇水味兒都帶著香。庫布里克拍電影一定也有個堅定的目標,發人深省遠比把人嚇出屎尿更有成功的意義。於是你看到他佈置的場景,暖色調的壁紙、牆漆,精緻的道具,奪人眼目的華麗,挑剔的背景音樂,無所謂驚悚、政治、犯罪或科幻,他都能不失本真又使之更上一層。

  他的作品太多經典,《發條橙》《光榮之路》《2001太空漫步》《巴里-林登》等等。在電影中展現戲中戲不難,但能讓看客如臨小劇場,又不設置空間障礙,始終講一個人的故事,就需要智慧了。用長鏡頭製造舞台劇的效果,隨著電子交響樂,看雜耍的把式打出那麼流暢的功夫,人性的邪惡就像拍死小蘑菇頭的錘子時刻準備著,結果你發現這並非傳統的正劇,但它的寓意足夠深遠到無藥可救。政治手腕、醫學技術都成了笑料,甚至上帝都在無奈地搖頭。在影片《發條橙》的最後,不知庫布里克有沒有想到那艘能夠重整文明,換血繁衍用的諾亞方舟,不過再次揀選,也會讓上帝失望,人就是不聽話。

  最早的載人太空技術是蘇聯在1961實驗成功的,而人類第一次登入月球那是在1969年,美國成了這次太空競賽的贏家。《2001太空漫步》完成於1968年,在某種意義上,比現實早邁了一步,若從拍攝此片算起那就要回憶1965年的冬天了。所以,被捧為神作,且不看影片的核心,就表象而言也可授予偉大的幻想家稱號。但讓人妒忌的是,電影鋪展開來,應接不暇的困惑與驚奇足以讓你目瞪口呆,甚至相信68年的日子過得不比2009寒酸。聽到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我想的不再是富麗堂皇的舞池,而是浩瀚遙遠的藍色星空。人對抗科技的戰爭又回歸到了人性善惡的較量上,是信仰讓你變得強壯?還是本能驅使你膜拜適者生存的論調?四部曲把這個世界剝得像個感恩節享用的火雞,你要是對美食無動於衷,那就想像一下百科大辭典,看完後絕對有收穫。

  不談其他,切身體驗是最好的學習過程。看好萊塢的影壇巨匠們紛紛向他致敬,他的每一部影片都編入電影學院的教科書中,就能領悟大師的傳奇了。而我這番輕如鵝毛的感言只敢爭滿分的真誠,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為紀念大師,影片所到,自成創格!

 

 觀《閃靈》所感 (80年上映):如果再給庫布里克10分鐘

  傑克(傑克.尼克爾森飾),靠微薄的教師收入養家餬口的中年男子。寫作是他的兼職,也是他寄予希望的最後一根稻草。結果稻草枯竭折斷,他揮斧向妻兒。但故事背後的故事是這樣,被生活壓得無法呼吸的傑克,一直找不到氣口釋放壓力。工作上的失意,家庭經濟上的危機,妻子忙於照顧兒子而對他情感與精神上的疏離,日積月累,加上生活中不斷出現滋擾他的莫名怪事,最終導致他的精神世界崩塌。簡單說這是心理健康的話題引出了一場恐怖事件,但庫布里克就是有本事,他知道怎樣與眾不同地把簡單玩出花樣,不見得複雜,但一定要夠深度。

  傑克的兒子小丹尼具有預知未來的特異功能,黑人大廚告訴丹尼這叫「閃靈」。不幸的是,這孩子還有點人格分裂,「東尼」有時借丹尼的身體向這個家庭洩漏天機。顯然,丹尼是個最大的受害者。一個家庭的氛圍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個性,更會影響這個孩子未來的生活。丹尼這種自保的的方式也是一種心理疾病,他承擔了父親傑克宣洩出的壓力殘渣。妻子溫迪後來才知道一切真相,傑克掉進了無法跳出來的黑洞——只工作、不娛樂,傑克變成了一個傻瓜!

  想來最初阻止傑克入住瞭望飯店的人就是他的兒子尼克,可這根本無益於傑克迅速惡化的精神世界。很快傑克也為自己的失敗找到了藉口,妻子溫迪與兒子尼克徹底物化成了他腳下的絆腳石。這與飯店內的幽靈有關,但幽靈還真是個介質,穿過這層迷霧,可知真正的兇手是傑克的心魔。具體的故事情節就不再贅述了,接下來談談我所感知到的恐怖。

  影片運用了大量的跟拍鏡頭,幕啟至片尾,從不同角度用流暢的畫面把觀影者的心圈在了一處逼仄的空間,用技術巧妙地營造出恐怖氛圍。

  河流、山巒、峭壁迎面呼嘯而來,一條蜿蜒的公路就像匍匐在隱蔽處的毒蛇,神奇的大自然除了展現沉睡時怡人的風光,它也有甦醒時乖戾的起床氣。前方是個美麗動人的休閒度假大酒店,而身後卻是段需三四個小時才能結束的孤獨旅程,這還未考慮大雪封山後突變的狀況。

  小丹尼的車輪一圈一圈地從237房門前軋過,那種反覆靠近恐怖源的感覺並不懾人,反而是車子流動的速度與跟拍的心理暗示,讓畫面在寧靜溫馨的色調中幪上了恐懼的面紗。

  溫迪帶著兒子丹尼走迷宮,又是段跟拍,狡猾地剪接上從傑克的視角遠景俯拍下來的整個迷宮,強烈的對比,一下子擾亂了獵奇的心境。被幽閉的空間裹纏的窒息感,突然從胸口衝上腦門,數倍放大。從傑克的鏡頭看,這個迷宮是逃不出去的沼澤。但對身處迷宮的母子而言,只需要一點時間。這就是問題的癥結,病入膏肓的「心」會背叛人的「理智」,最高級的恐懼其實來自人的內心,無法安寧的內心。

  諸多處疊化的鏡頭,也增添了一絲詭異的氣氛。但有效做功還是表現在服務情節上,讓故事有連貫性,還要刻意呈現出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幻,呼應影片的神秘氣質。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傑克有幾個鏡頭是特別耐人尋味的。在酒店面試的過程中,給了傑克一個很長的靜鏡頭,差不多有七八秒的靜止,眼皮都沒眨一下,就像靈魂逃離了軀體一樣。這樣的一組鏡頭在後面的酒店大堂的吧檯前也出現過,讓人以為碟片卡住了,或是自己按了暫停鍵,時空困在了你的大腦里。還好,渲染恐怖效果的音樂總在你耳邊吹冷風,時刻提醒你注意。

  本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在此片打上標籤投放市場之前,據說電影的模樣是經過兩位大師相當長時間的雕琢,千斧鑿煉所得。本不該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但毛主席教導我們「言者無罪」不是,那我就發揚知無不言的精神。

  還是有些小小的不足之處,史蒂芬.金的fans 看片後總要抱怨幾句,這是能夠理解的。若影片需要,顛覆整個結果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就主角傑克這個人物的刻畫上,庫布里克疏忽了一個小螺絲釘的重要作用。他不該那麼直白地把傑克這樣推到觀眾的眼前,那些扭曲傑克心靈的生活細節不該遺棄,這是「病」的根源,也是培植「恐怖」的土壤,至於溫迪回憶性的隻言片語太過單薄,根本支不起傑克人性的軀體,至少庫布里克應該再爭取10分鐘。當然整部電影多處的精彩掩飾了這一遺憾,但在我看來,總有一些不甘。小說裡的傑克是個從犧牲品滑向罪惡深淵的魔鬼,而電影卻弱化了傑克想要申辯的部份,他似乎是個天生的惡棍,所有不尋常的舉動只因他自身恐怖的性格,就像被施了咒語的玩偶。

  也許這也是庫布里克想要的另一個結果。結尾那幅看似突兀的畫面,一張1921年7月4的照片,張張歡笑的臉,最醒目的就是正中間的傑克。瞭望飯店就建在印第安人的墓地上,與殖民劃等號,與種族屠殺劃等號,這不是懸疑,這就是某種隱喻,有沿襲,也有因果報應。我剛剛擱置了我的觀點,再次猜想庫布里克的意圖。即便如此,還是要強調,把錢花在追溯傑克人性扭曲的本源上並不浪費,這樣做也絲毫不會影響他的大方向,反而堵上了一處缺口,使劇情更加飽滿。

  遺憾總是在苛求完美時蹦出來掃興,特別不願意放過滿載美譽的人與事物,這也是生活的趣味。很多平庸的作品,在我評述的時候,是注意不到問題的,因為失望太多,反而會浪費筆墨寵幸零星的幾點及格之處。要絕大多數影迷認可才是最高的評價,大家都說這是部難得的影片,我對此沒有異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