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竹心

2009-11-28 08:20:08

《死亡詩社》所蘊含的美


       閉上眼睛,那些年輕、挺拔的身影又在腦海里浮現。那堅毅而充滿著希望目光,那青春又朝氣蓬勃的呼喊:「噢,船長,我的船長」,讓我全身顫抖不能自己。一瞬間,有一種力量從心底迸發,這力量讓我彷彿穿越一切羈絆和阻礙,在陽光下大聲吼出自己的夢想。我就像是待飛的鷹,眼中只有無盡的蒼穹!
    深吸一口氣,稍稍冷靜了。不禁要問,這部影片何以能給我這樣強烈的震撼?為什麼觀影的過程中我會一次次體會到一種強烈的美感?
    毋庸置疑,這部影片表達的主題是「對自由的追求」。在主人翁們彼此不同的故事中,在他們各自的矛盾、掙扎中,自由的意義與美感得到了充分表達。而正是者自由的美感,深深觸動我的內心,讓我體味到一種儘管脆弱,卻崇高而無法阻擋的美和力量。因此,我打算先探討這部影片對「追求自由」這個主題的表達,然後再從美學角度作進一步分析,探討個主題之所以能震撼人心的原因。
一.自由,是每個人對夢想的追求
    尼爾幾乎是一出場就被父親壓制著夢想。影片一開始,他就想通過抗爭去做校報的編輯助理,但最後只能無奈地順從嚴父的意志。在這次小小的衝突上,我們已經看出尼爾是一個心裡有夢想的人。這次衝突之所以沒有擴大,一方面是因為這件事還沒有觸及到尼爾的底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尼爾還沒有真正發覺自己內心的確信。隨著基廷的出現,這一切有了變化。基廷讓尼爾明白:在如此匆匆易逝的人生中,人必須儘早找到自己聲音,必須把握每一寸光陰去堅定地追求夢想。正因為此,尼爾毫不猶豫的提議:重建「死亡詩社」。從此,幾個被古板的學校制度壓抑得喘不過氣來的學生終於有了自己的樂土。在山洞裡,他們讀著詩,嘗試去把握生命的精華,去體味自由和馳騁理想,這是他們的精神樂園。正是這個事件後,尼爾獲得了解放。他第一次體味了把握生命的光陰去自由追求夢想的快樂。這也最終給予尼爾去追求他內心真正夢想的勇氣和信心。當尼爾拿著話劇海報和陶德在宿舍跑跑跳跳,當尼爾每次從劇團回來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我們彷彿看見他的內心夢想在閃爍。而且這一次,尼爾沒有向父親屈服。相反,他勇敢地向嚴父說出了自己對話劇的熱愛,並贏得了公演的機會。然而,就當我們以為尼爾能從此自由地追求夢想時,悲劇卻發生了。由於嚴父的強制轉學,無法實現夢想的尼爾在絕望和中自殺。那精靈的荊冠飄蕩在冷風裡,而潔白的身軀卻永員無法再將它戴起。
    在此,我不想純從個體的角度來討論尼爾的自殺,不想討論他是否太幼稚,是否還有更好的選擇。誠然,青春的凋謝,親人的悲痛絕望讓螢幕前的我們為之動容。但假設尼爾還活著,假設尼爾再次順從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能從另一個意義上說:尼爾死了。那個以話劇為夢想,那個不屈地去追求夢想的尼爾已經死了。可見,這註定是個悲劇。無論怎樣的結果,自由將都在我們面前展示它的易碎和無力。然而,尼爾之死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它在悲劇之上給了我們一種新的震撼——自由碎了,卻沒有向任何人屈服。尼爾之死,可以看成是對所有那些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的人的宣告:自由,是每個人埋藏在心底對夢想的追求與渴望,這種渴望與生俱來,深深植入每個人的血液與靈魂。因此,只要有人類的存在,對夢想的追求就永遠不會停止,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哪怕個體再怎麼脆弱和無力,他都會為夢想不遺餘力的奮鬥,甚至不惜一死往來維護自由的尊嚴!想到這,不禁熱血再一次的沸騰。自由那崇高而壯麗的大美就以死亡這種方式表達得淋漓盡致。
    再去看看影片裡的其他人。追求純潔愛情的奧佛史屈,即使被對方的男友暴打,仍要堅持把心中的愛表達出來;性格內斂而羞怯的陶德,最終敢於在大眾面請朗讀自己的詩,敢於在校長和父母面前說:「不,這不公平」;當然我們同樣無法忘記圍著電台跳舞的米克和皮茲,在那所死板如監獄的學校,他們舞動了屬於他們的青春和歡樂。
    當所有這些青年們對自由的追求聚集在一起時,我們就來到了影片的最後一幕,就看見了那些站在課桌上、高大、挺拔、無法阻擋的身影。那一刻,校長嚴厲的:「坐下,否則退學」彷彿成為一種心虛的掩飾。而那一個個平時被壓迫不敢反抗的人,眼中卻閃爍著無比的堅定和執著。如果單從一個個人看,他們顯然無法對抗強勢的校方。但此刻他們分明已化作了某種符號,成為了一個更偉大的價值的一部份,也正因此,他們能在那一瞬間擺脫作為一個個體的軟弱、自卑與無力,而敢於和任何強權抗爭。此時,那些動人的詩篇又在耳邊響起,「及時採擷你的花蕾,舊時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變得風中枯萎」, 「惟有在夢中,人們才是真正自由的」,「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站在世界屋脊上,我喊出我野性的狂叫」。那一刻,自由美麗、神聖、壯麗的光輝在他們身上閃耀。那一刻,在對帶領他們找到自由的基廷表達感恩的同時,他們也大聲宣告出影片主題:「自由也許脆弱,但不可阻擋」。
二.自由,為什麼如此美麗
    美,是人心中的一種感覺。而美學正是試著解析這種感覺的學問。上文我已經較詳細的描述了自由這個主題是怎樣被影片表達的。下一步我要試著探究:自由,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強烈的審美體驗?仍結合這部影片,我試從美學的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對自由的渴望深深根植於每個人的內心,與人性最本源的衝動息息相關。因此,對自由之美的體驗具有很強的原構性。而正源於這種原構性,人會發自內心的被自由之美所感染。人在進化的過程中,壓抑甚至擺脫了許多動物性的衝動,但一些原始的、非理性的渴望卻一直埋在人的心裡,為人和動物共有。一個人類的嬰兒,一隻剛出生的小猴子,當飢餓時,他們都會以哭的方式來宣洩不滿。這種宣洩方式便是原始衝動的體現。顯而易見,這種來自生命最初的、無法阻擋的渴望就是自由最早的來源。它同時表明:每個人從誕生之日起,內心就存了一種必須捍衛的堅信,而無論任何人要侵犯這種堅信,人們都會本能的憤怒並與之抗爭。對於現今的人類,這種原始的力量主要體現在性上。由性產生對異性的感覺與迷醉,並發自內心想去追求。影片中奧佛史屈對愛情的追求便正是以這種方式,體現了自由的原構性。當他面對在沙發上的夢中情人忍不住深深一吻時,我們真的被打動了。拋開道德問題,我們能發自內心地理解並欣賞他那一刻的勇氣和任性。
    自由並不是某人心裡突然產生的,它源自古往今來所有人類心底的渴望。因此,看見別人以他自己的方式追求自由時,我們會有發自內心的共鳴,彷彿以他們的追求也能同時表達我們對自由的渴望。這說明,自由的美具有歷構性。為什麼這群追求自由的人要讀詩呢?基廷說:「我們是一群浪漫主義者。我們不僅僅是念詩,詩從我們舌間滑落,就像蜜糖。情緒高漲,女人亢奮,靈魂馳騁」。這正體現了自由的歷構性。少年們借用古詩人的警句,表達出自己對自由的追求,並在其中得到無上快樂。而基廷,作為一個自由的啟蒙者出現,相信也從這群少年追求自由的活動中體會到了快樂。而螢屏前的我們,在關注他們彼此追求自由的道路是,也彷彿是在抒發我們自身對自由的渴望。也許許多種其它審美體驗的歷構性都要構建在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土壤的基礎上,但對於自由的審美體驗卻必然會引起全人類的共鳴,因為,對自由的嚮往流淌在每個民族的血液。
    當對於自由的強烈渴望降臨並迫使我們做出某種行動時,我們會得到一種對個體的昇華。那一刻,彷彿我們已經成為某個偉大信仰的一部份,而忘記了身為人類個體的懦弱與膽怯。因此自由的美具有超構性。那結尾最具震撼性的一幕正式自由超構性的表現。那些站在桌上的人像,真的還是幾個無法脫離束縛的學生嗎?不,那一刻,他們真正成為了自由的使者,成為了自由美的符號。而我們也在這種強大的力量前忘記了自身的侷限,彷彿真正化生為崇高永恆的自由的一部份。
三.想做一個追求自由或者守護自由的人
    這部影片,基廷是個與眾不同的角色。對於那些擁有自己夢想的少年,影片並沒有明顯表現處基廷的渴望與追求。他是作為一個守望者與啟蒙者出現的。他提醒少年們要「珍惜每一天,吸取生命的精華」;他也盡一切努力為少年們創造自由的空間,鼓勵他們堅持自己,不要放棄。
    也許我們可以猜想,基廷自身也曾執著地追求過夢想,也正是為了這種堅持,他離開了心愛的女友,從倫敦來到美國。而如今,看著曾和他一樣的少年們,他發自本能去保護他們,鼓勵追求他們追求自由。
    看過這部影片,我對基廷和那些為夢想奮鬥的學生們充滿了敬意。希望某一天,我不只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還能像基廷一樣去守護別人的自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