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在世界轉角遇見愛--The World Is Big and Salvation Lurks aro

在世界转角遇见爱/在世界转角遇到爱/世界虽大,转角有爱

8.1 / 5,265人    Bulgaria:105分鐘 | Argentina:105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導演: 史帝芬柯曼達瑞夫
編劇: Yurii Dachev
演員: 米基馬諾洛維克 卡羅柳別克 希斯杜穆塔弗奇耶夫 安娜帕帕朵普露 Lyudmila Cheshmedzhiev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10-01-04 21:11:47

《世界轉角遇見愛》-生活啊生活!



    一場埋伏於棋子裡的車禍,阻斷了一代人回家的路,卻重整了一條羈旅者回歸自我的生命線。作者伊利亞托亞諾不愧為優秀的旅行作家,在他設計的旅程中,生死輪迴、精神境界與人生哲理,竟也能像紮上翅膀的蝴蝶,在自然的花草叢中瀟灑地飛舞。沒有天崩地裂的悲情色彩,沒有刻意渲染的哀毀骨立,只見劍鞘里若隱若現的政治冷光。除此,一片溫和的光暈,感悟沿途的風景,生命恰似一程只能前行的旅途。

  而作為東歐小國保加利亞最有實力與潛質的導演柯曼達瑞夫,其執導的手法確是清新特別,讚嘆結構上的用心,也印象深刻於敘事節奏上的張弛有度。逃亡與回鄉,並行的雙行線是那麼賦有音律的動感,可以承載過去與未來、冷酷與瑰麗,這種關照讀者內心感受所表現的洶湧與溫柔,小心的像捕蝴蝶的孩童,想迅猛,又怕驚動,卻意外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卷。

   倖免於車禍的亞歷山大,他與外公百丹之間的人生一直用雙陸棋連繫著。他來到世間的那一刻,也是外公被封為小鎮「新棋王」的光榮時刻。生日那天,外公送個小亞歷山大象徵「延續」的新棋盤,而這幸福真的就像照片裡封存的時光,從此遠離了這一家三代人。直到結局,長大後的亞歷山太重新找回記憶,重新修補上破裂擱淺的親情。而這全程的回憶與記敘,因為一盤棋子,改變了影片的整體風格,故事也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如果沒有這最可愛的百丹外公,膠片會不會空洞寂寞地抑鬱而終?我難以想像一個失憶的,已然成為孤兒的成年男子,如何找出「我是誰」的謎底?在康復中心的病房,坐在病床上,握著遙控器,看著電視螢幕,像深山裡走出來的原始人重頭再來?如果這樣,不逼瘋一個正常人,那才叫怪!

   記憶背叛你,仿若你被世界遺棄,或許你也曾想過,有一天沖沒所有不堪的歷史印跡。可是,想終歸是容易的,一旦成真,卻是自毀前的煉獄。百丹外公是個智者,他知道那意味著徹底毀滅,他不會任由命運再次踐踏他的生活,失去女兒與女婿是他最深的內疚,再惋惜也無力追回,而為孫子贏回完整的生命顯然成了他最後的使命,拿他的信仰來賭,賭轉角處遇見上帝公正的慈愛。

   那場車禍拍得精巧,三張臉譜,就像三把遺失鑰匙的鎖。接著,一陣眩暈,車翻滾時,卷壽司捲兒一樣,轉角處留下了死亡與新生。生活喜歡作惡,十幾年前,因政治迫害,舉家偷渡出國的幸福家庭,經歷過痛苦的逃亡生活,終究逃不過世俗的詛咒,在幸福的起始站宣告破滅。亞歷山大的父母15年來一直分居生活,兩個月前再相聚,全家商定回歸故里,結果生命賜予每個人的特殊禮物提前到來。如果此時有神的雙眼在注視這一切,那在百丹外公的心裡,一定像那熟悉的雙眼,他還會問上一句,「神啊!你為何用列寧般關愛的眼神注視我的孩子們?」

    對於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這一切或許都是百丹的錯,他不該以「自由人」的權益徵求自由,也不該以主人翁的精神質疑蘇聯老大哥對保加利亞關懷備至的手足情,更不該用「為名譽而戰」作為人生信條,可是,這算錯嗎?如果錯,就錯在人一生下就長了一顆會動的腦,會說話的嘴,會哭泣的眼。

   在義大利,一家三口難得放鬆心情,在廣場上享受觀光帶來的快樂時,舒緩多情的背景音樂流瀉出來,那小小的幸福對於觀影的我,竟然也是大大的安慰。隨之,小亞歷山大走丟了,接著父母到處尋找他,結果三個人都消失在了彼此的視線了。那到底是亞歷山大的夢境,還是真實的記憶片段?聚攏的恐懼感壓在我的頭頂上,我無法想像就此遺失家人的悲慘。而這樣的感受,我還是第一次體驗,本片作為心靈的捕手,實至名歸。

   而在義大利收容所拍攝的場景,真像一本全彩頁的歷史畫冊。他們遇見「芝加哥」,他在等待美國的哥哥發來邀請函。又得到充滿正義感,卻不鋒利的好心人多亞的幫助。至於來自阿拉伯、阿根廷、匈牙利等等其他國家的避難者,讓我想起一次有關水災的記憶。那時,我很小,所有人都被卡車拉到了安全的地點,好像是一所學校,教室裡躺著睡覺的人,走廊上站滿閒聊的人,那場景餛飩得只剩下人影與口型。但憑良心說,除了影片提及的每天都吃義大利麵,我記憶中的影像總要比影片中的人感受到的溫暖得多。

  外公與孫子,一同騎著協力車,穿行於藍天綠地間,休憩時,躺在樹蔭下納涼,那桃園般的畫面久違得讓人難過。鋼筋水泥、車水馬龍封住我的淚腺,眼眶裡泛著光,卻無淚可滴,即便是去郊外踏青,也找不回心海里那股純淨的溪流了。田野的風是清涼的,身後退去的路是歡快的,對於祖孫倆,追風回家的感覺也一定是最棒的。

  結尾,百丹外公獨自坐火車回家,留下亞歷山大騎車回歸。看完後,我最先有的感覺是,笑!笑這「老頭」的狡黠,更笑他聰明絕頂的智慧,就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慧。他知道他最親愛的孫子找回了記憶,老人信任外孫的記憶,更信任外孫從未離開過的心,他知道亞歷山大能像開弓的箭一樣找到目的地,他也知道這是他真正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的最好時機。

  最後的鴛鴦成雙很調皮,也有沖喜的效果,亞歷山大找到了真愛,這也合情合理,既然找到了具體的「我」,加上另一半「抽象」意義上的「我」,錦上添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