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三國之見龍卸甲--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

三国之见龙卸甲/见龙卸甲/

6.2 / 5,645人    102分鐘

導演: 李仁港
演員: 劉德華 吳建豪 洪金寶 狄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少言

2010-01-12 09:55:55

無情地讚美《見龍卸甲》


(註:不是影評,不是推薦,純粹是表達個人情緒。)

   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觀摩《見龍卸甲》,倒是從朋友們口中得到三種截然不同的反饋:一種是覺得「很傻很天真」,值得當做喜劇一看;另一種認為不傻也不天真,覺得這部電影簡直就是白痴,巨爛,「太噁心了!」;還有最後一種(很少很少),這片子太棒了!好看得不得了!某姑娘甚至「眼淚流個不停,還得忍著,因為別人都在笑,怕被他們笑話。」

    ——媽的爭議成這樣子的片子得好到什麼程度!我立即去看《見龍卸甲》。

    看完之後我只想說兩字:牛逼!

    作為一部商業大片,《見龍卸甲》首先視聽效果一流,那些不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在這一點上幾乎也保持一致,片中的馬上(解釋一下,是指馬的身上)PK鏡頭堪稱出色,絕對是華語電影史上同類鏡頭中最絢麗的一次。騎兵壓進的時候,沒有過多的技巧性,只有砍和刺,但因為速度帶來的絕對力量,讓騎兵的殺傷力變得尤為恐怖,加上細緻的聲效處理,冷兵器時代殘酷的血肉橫飛場面躍然大螢幕之上;而一對一的鏡頭處理,則注重了技巧性,趙子龍三下五除二滅掉韓德仨兒子的動作場面,眼花繚亂而又乾淨俐落,比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設計不知要精彩多少倍。此外,趙子龍最後一戰也讓我印象深刻——壯志未酬的趙子龍策馬揚鞭,婉轉大氣的音樂響起,老趙滄桑的背影在如利箭般凜冽的風雪中一騎絕塵……回想一下,中國電影史上還有哪部作品能將「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場面拍得如此雄渾壯美?

    再說說《見龍卸甲》的故事。覺得這部片子「可笑」或者「噁心」的朋友,都是認為故事上有不足。好吧我承認我很無知,我對《三國演義》沒什麼深入的研究,長這麼大就讀過一次。但是對於很多朋友說《見龍卸甲》的故事「荒誕」,我還是不理解。《見龍卸甲》的劇本不是來自我們那本厚厚的《三國演義》,而是來自日本漫畫版的《三國演義》(想上升到民族高度爭論日本漫畫《三國》也是來自《三國》的,請打住,我就是不想討論這個問題),一個導演想遵循原著去拍沒拍好,和他壓根就沒想去按原著拍,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可以看到,片中許多鏡頭都很具漫畫感,宮女啦建築啦什麼的。火藥以及「大魏國萬歲」等字眼的出現,同樣可以以此來解釋,漫畫嘛,給年輕人看的,就是要感官刺激,就是要著眼未來。

    李仁港畢業於香港某重點大學歷史專業,很多人因此嘲笑他,可以轉變一下觀念,學歷史專業的就一定得做什麼都很歷史嗎?況且電影是一門玩想像力的藝術,完全照搬歷史豈不是太不酷了。中國人就是不能接受改變,總是喜歡抓著老舊的東西不放,一旦有顛覆點兒的東西出現,脆弱的神經就承受不住了。其實只要是善良無害的東西,用得著動那麼大肝火嗎?小時候大人們總教育我們要重視「知識的力量」,知識的力量固然重要,但實際上如果不能把知識的力量轉變成思想的力量,再多的知識也是白搭。

    我也不覺得《見龍卸甲》沒缺點,片長不夠,總覺得很多故事還沒交待出來,比如趙子龍和姜鴻波扮演的那姑娘的戀情,一定還有很多故事來不及交待;還有洪金寶扮演的羅平安,看的時候就覺得對他最後的處理優點彆扭,後來聽說這段是改了的,原來設計他好像是個奸細,而且是諸葛亮派來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就合理多了……總之在有限的時間內,李仁港交出這樣一個答卷,我是覺得絕對值回票價,而且相當的知足。

    我喜歡《見龍卸甲》,愚蠢愚蠢就吧,我就是喜歡——做愚蠢也要做個光明正大光芒萬丈的。


(2008年4月1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