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粉红色的一生(港)/

7.6 / 90,981人    140分鐘

導演: 奧利維爾達昂
編劇: 奧利維爾達昂
演員: 瑪莉詠柯蒂亞 希薇泰絲特 克洛蒂爾德高倫 帕斯卡葛雷果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糖糖愛吃糖葫蘆

2010-01-15 20:49:53

玫瑰,生如夏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喜歡她。
    晚去了20分鐘,電影的開場沒有看上,後面有近四十分鐘我都看的糊里糊塗。一直很少看法國的電影,意識流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尤其是法國的文藝片,很悶。記得當年很喜歡萌芽上面關於《兩小無猜》的文章,強大的好奇心驅使我把電影找出來看,結果看到一半,我就開始打瞌睡,電影遠不如文字帶給我的感覺美好。
電影中她第一次站在街中唱歌的時候,乾淨的聲音,驚為天人。這個一直靠祈禱生活的小姑娘似乎第一次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鏡頭轉換,時間推移,當年的小姑娘變成了街頭的賣唱女郎,酒吧的主唱歌手。貧賤,但仍是一如既往的乾淨和生氣勃勃。
成名,成長,破繭成蝶,總要經歷過陣痛才能展翅高飛。我想,當她經過嚴格訓練,經過演唱前的內心糾結,最後站在台上投入而動情的演唱時,她終於意識到,唱歌不再是賺錢的一種工具,如同她媽媽說的一樣,那是藝術。
    我想,我是在這一刻才喜歡上她的。總覺得她粗魯,神經質,沒有氣質,甚至以東方人的審美觀來看,她並不美麗。想起最近在追的一篇網路小白文,裡面的女主角夏小花,暴發戶,一樣的粗魯,一樣的俗氣,一樣的沒有氣質,沒有美貌,腦海里一天到晚就想著怎麼魚肉男主角。可就這麼一個除了錢似乎什麼都沒有的人,卻可以讓8個美女愛錢的助理死心塌地的跟著她,可以讓不愛她的男人愛上她,可以讓脾氣古怪的公公用更古怪的方式愛護她,可以讓無數的讀者喜歡她,為什麼?就像現在我在問自己,為什麼會突然間喜歡上了這個神經的法國女人?
    電影中有這麼兩個片段,一個是三軍的戰士領走前來給她送自己寫的歌,她本來不聽的,是的,她是明星,她的歌多的數不過來,可就是那句「我明天就要去前線了」她決定聽聽這個戰士寫給她的歌,並且很快的說:「我喜歡,要了」乾脆,俐落。善良的她,成全了一個沒有未來的人的心願。還有一個場景他們在美國開車,她在朋友(或助理)下車的瞬間將車開走,並及其迅速的撞到了樹上,原來她不會開車。可是沒有人生氣,沒有人責備,大家在車前嘻嘻哈哈的笑的喘不過氣。粗俗,俗氣,神經質,沒有氣質,沒有美貌,但這些都掩蓋不了她心底的善良,她的活力。她活的是那麼的自由自在,炫目多彩,朝氣蓬勃。沒有在上流社會生活過,所以沒了那些繁文縟節,沒了矯情,多了簡單和真實,這種快樂感染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我喜歡她的原因。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演員,有一個著名的主持人這麼評價這個演員:「別人演戲都是拼演技,而他拼的是生命,這麼演戲很傷身體!」英年早逝的她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不論是嚴重的關節炎,還是車禍剛出院,還是暈倒在舞台上,她都聲嘶力竭的在喊:「我要回舞台,我要唱歌!」固執,決不妥協。唱歌是她的生命,沒有了唱歌,她的生命將會迅速枯萎。她從來都不認為自己的身體差到不能再去唱歌,她永遠都是信心十足,她愛那個舞台。所以當她從房間裡出來,顫顫巍巍的坐下說:「不唱奧林比亞了。」我的心突然一涼,她放棄了,世界上沒有什麼比自我放棄還要可怕的事了。看來她的身體真的不行了,她終於不再逃避這個事實了。忽然覺得很悲涼,這個愛唱歌愛到骨子裡的人不再唱歌了,她的心裡是不是也隨著這句話死去了?
    玫瑰,是不是也該凋謝了?
    還好,沒有,當她激動的說這首歌就是我啊就是我啊,我要唱奧林比亞!我彷彿又看見了那個當年站在街心唱歌的小姑娘,生命的意義在此刻彰顯無疑。
    玫瑰花的生命最長只有15天,27年間她曾經活得像玫瑰一樣絢麗,但也免不了無聲的凋零。
    台灣作家羅蘭曾在散文《夏天組曲》中寫道:「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濃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說,春花開放是因為風的溫慰,那麼夏天的花就是由於太陽的激發了。」說「生如夏花」正是因為夏花具有絢麗繁榮的生命,它們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如奔馳、跳躍、飛翔著的生命的精靈,以此來詮釋生命的輝煌燦爛。
    當然,「生如夏花」的另一層意思也許是揭示了生命的短暫匆忙。
    泰戈爾有詩云:「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在美麗的玫瑰也有凋謝的那一天。
    生如夏花,伊迪絲•琵雅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