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ocolat

2010-01-16 05:07:55

失落的人文關懷與詩的力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公選課的期末作業。。。

《死亡詩社》影評----失落的人文關懷與詩的力量

詩與人生
   「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基廷
 

三種人
在影片《死亡詩社》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三種人。
第一種以卡麥隆為代表,代表的是這個工業社會中接受並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的大多數人。從細節中,你可以看出卡麥隆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在基廷的課上,卡麥隆認真地抄下黑板上的座標軸。當基廷否定這種評判詩歌的方法時,卡麥隆隨即把自己筆記本上的座標軸劃掉了。就連撕課本時他都要用尺子為輔助工具。下課後他關心的是考試是否會考到這點。卡麥隆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他出賣了基廷以及死亡詩社的其他成員,並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在他心裡,他甚至認為是基廷害死了尼爾。
第二種以基廷和尼爾為代表,代表的是理想和浪漫主義者。從基廷特別的教學方式中,你可以看出他代表的是一個反傳統的人。他曾經也在所謂的「地獄學院」呆過,並自嘲「智力與98磅重的病人相當」。基廷致力於讓學生成為自由獨立的思考者。因此,他通過詩歌讓同學們覺醒,引導同學們去領悟生命的真諦。尼爾熱愛演戲,卻一直受到父親的管制。曾經,他也是一個一切聽從父親的安排按部就班的「好孩子」。隨著和基廷的日益的接觸及死亡詩社的重建,尼爾體內沉睡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理想破滅後,他選擇了死亡來反抗父親的要求。
第三種以陶德為代表,代表的是暫時屈服於現實,心中卻仍懷有理想與人文主義關懷的人。在一開始,陶德給人的印像是他是一個比較容易妥協的人。很多事情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那就只能逆來順受。也許是在基廷的啟發下,陶德心裡的真實的自我開始日益浮現。雖然後來和大多數人一樣,在校方那簽了字指控基廷。但是最後,當他站在桌子上的那一刻,他實際上以他的行動來向基廷,向我們展示了理想沒有死,自由獨立的思考沒有屈服於現實。


失落的人文關懷
在簡單地分析完《死亡詩社》中人物的性格以後,就該進入我的主題了----失落的人文關懷。
為什麼在開頭引用基廷的話呢?因為我想從詩歌的角度來切入。本片出現了大量的詩歌,確切地說是浪漫主義的詩歌。詩,本身代表的是什麼呢?我覺得,詩,本身就是一種感性的,帶有作者主觀色彩與情感體驗的東西。連孔子也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我覺得,本片除了是對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教育制度的一種反思,更所反映出的是當代社會帶來的工業文明與人文關懷的矛盾。在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更加注重物質享受的今天,我們還需要讀詩嗎?正如片中基廷說:「19世紀的文學與讀商學院、醫學院無關,對吧?」
在家長、學校等權威的引導下,是否只要成功地進入常春藤大學完成學業就可以了呢?我們人生的意義是否只滿足於當著所謂的銀行家、律師、醫生?社會是否只需要像卡麥隆那樣的人?這裡,我們看到一個悲哀:日漸被人們遺忘的詩,日漸被人們冷落的人文關懷。
進入大學以來,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上大學?大學是什麼?也許我們的父母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上大學時為了將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也許在上大學之前,我們曾經理所當然地以為大學只是我們踏入社會的崗前技能培訓。也許我們自己也在找尋著答案。但是在找尋的過程中,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這個社會的功利性,在催促人們一直向前的時候卻忘了這個社會最終存在的目的。人,才是這個社會的主體。人的存在的意義才是這個社會最終存在的意義。
那麼,我們就該問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活著?
如果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存在,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繼續呼吸,那我們的存在與螻蟻有何區別?
梭羅說:「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我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有的人活著,他卻已經死了。
當我們看到學生機械地複製老師黑板上的東西,當我們看到學生不加思考地全盤接受書上的內容,當我們看到學生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可以當一名醫生、律師,我們知道,這樣的人生猶如沒有活過一般灰暗,這樣的人生是死的。
我們的人生,絕不是為了當一名醫生、律師,不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物質條件,更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我們活著,是因為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員,充滿了熱情。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詩的力量
片中,一群孩子重組了死亡詩社。他們模仿前人的足跡,在洞穴里聚會,輪流讀詩。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輕人身上所起的變化。尼爾原是一個一切聽從父親的話的「好孩子」,熱愛表演的他在面對理想與父親的要求時,卻選擇了自殺這種無聲的抗議方式。奈克斯鼓起勇氣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孩子。陶德由一個聽話乖巧,只顧自己事情的孩子到最後站在課桌上公然反抗教師的命令……
死亡詩社致力於吸取生命中的精華。CARPE DIEM 勸惜年輕人抓緊時間,讓自己的生命與眾不同。幾個年輕人聚在一起輪流讀詩,他們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難道詩歌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轉變一個人?其實不然。我更願意相信有些人是天生的詩人,天生的浪漫主義者,詩歌起的只是一種催化作用,把潛藏在人最內心深處的聲音喚醒。而這種聲音是必須儘快尋找的。因為你越遲開始尋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沒有基廷這位老師,不難想像這群孩子們的生活會是怎麼樣的。尼爾還將是一位一切聽從父親話的「好孩子」,他的人生軌跡還將是按照他父親設計的那樣運行,也許將來他會成為一名醫生,手持手術刀,從此告別了他的演戲生涯。陶德、奈克斯他們也將成為未來的律師、銀行家,在他們最年少輕狂的時段,留下的是在苦讀拉丁、三角的回憶。
人的一生有多麼短暫,一閉眼一睜眼,一天就過去了。一閉眼不睜眼,一生就過去了。如果這一生中,沒有體會過生命中的精華,這將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有人質疑如果尼爾沒有自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從醫學院畢業後還是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的。是因為看到自己的理想破滅了?是因為沒有辦法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了?我們無從得知他自殺的真正原因。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執著於夢想,內心滿是詩人的浪漫氣質的尼爾。
讀詩,讓我們體驗到了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讓我們領略到了生命的意義,讓我們懂得了人生的真諦,而這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人生是一場體驗,一場沒有回頭的體驗。我們存活於世上,就是為了這一場體驗。藉助於詩,我們體內潛藏的聲音在逐漸喚醒,我們的靈魂在復甦,我們漸趨於真實豐富的自我,這是我們畢生的追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