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蒂凡尼的早餐/珠光宝气/第凡内早餐

7.6 / 192,491人    115分鐘

導演: 布萊克艾德華
演員: 奧黛麗赫本 喬治派伯 派翠西亞尼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1-29 04:37:11

月亮河與我--觀後感


衡量一個人是否真的喜歡這部電影,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當赫本用她並不完美卻極其真摯而憂鬱的嗓音唱出那首月亮河的時候,你是否感到了憂傷?

每當這首歌曲迴旋在我的耳畔,無論身處何地,我的心中總會湧起無限的惆悵和溫柔,彷彿自己跟隨著也許永遠不會出現的哈克貝利朋友一起穿越那寬廣的月亮河,去看外面的世界。

坦率的講,赫本並不符合原著中那個以夢露為藍本塑造的性感虛榮的物質女孩,這誠然是卡波特本人的遺憾,卻正是我們的幸運。
赫本以她那清純無暇的氣質滌盪了這個角色中世故不羈的氣質,換之以她可愛俏皮的幽默,使得這部並非盡善盡美的電影獲得了永恆的魅力。

只有奧黛麗赫本才可以把物質上升為精神,只有她才可以讓我們這些後世的被人叫做拜金的女人們在阿瑪尼櫥窗前發獃的時候減輕一點罪惡感,只有我們永遠的女神奧黛麗才賦予了那些原本並不可愛的在城市中迷失的女人一種可貴的尊嚴--
我們追求的與其說是物質本身,毋寧說是一種夢幻的感覺。

年復一年,年輕的女孩來到紐約追求兩樣東西,名牌和愛情---慾望都市

年復一年,無數年輕女孩來到大城市,尋找她們的夢想。
愛情和理想。


女人最愛的東西,無非金錢與愛情。

女人追求的終極理想是金錢與愛情的完美結合。


可是,事實是我們中的大部份人既沒有得到物質,也沒有得到愛情。年過三十,仍然獨自一人遊蕩在這冷漠卻又充滿誘惑的都市裡。
兩個L,都沒有得到。

我不是露露美,我不是荷麗,我只有一個名字,追逐夢想的女孩。當我離開那寧靜遙遠的家鄉,獨自來到這陌生的城市,行囊里裝的只是一個夢。而全部的資本就是我這個人。

從諾瑪蕾到瑪麗蓮,從滿頭棕髮的孤兒到好萊塢的性感女神,從年輕的普通人的妻子到總統的情人,現實版本的荷麗最終迷失在酒精與安眠藥中,她得到了自己曾經夢想的東西,成為世界上所有男人的夢幻情人,可是卻失去了自己。

赫本從未迷失。
無論是荷蘭貴族的後裔還是落魄的倫敦舞蹈演員,好萊塢明星和時尚女神的名頭始終沒有改變這個幽雅的淑女。她是如此的冷靜,智慧,尋找的始終是愛--婚姻,家庭,子女,朋友的愛,最後是溫暖世界的博愛。她終於超越了紀凡希,路易威登,名流的光環,在非洲孩子的笑容里找到自己的價值。她使得自己成為了一個聖徒。
她明白,精神的美最終是要勝過外在的美,人追求的畢竟還是真正的愛。
因此,赫本給了這部作品一種永恆的神奇,用自己高尚的人格賦予了作品比蒂凡尼珠寶更燦爛的光輝。
當她穿著樸素的風衣在大雨中擁抱自己的真愛時,全世界都感動了。


很多年前,有一個女孩子,經常在清晨坐了廉價的市郊車在清晨來到繁華的都市,流連在一個個時尚雜誌中見到的名牌店舖前。
她身穿一件早市上買來的棉布格子裙,一件白色的TS,腳上穿著超市的夾指涼鞋,脖子上掛的是一串貝殼做的項鍊--那是爸爸出差的時候在海邊買的紀念品。
手裡是一隻塑料水瓶和燒餅。
她真是愛透了那件經典的芭寶麗風衣。
她永遠不敢走進店子。
看到那些在星巴克外面的椅子上吸菸的女人,她好生羨慕。
她知道自己不能花50塊買杯咖啡。
終於她來到阿瑪尼的櫥窗前。
那正是出夏的早晨,大街上人很少。
她鼓足勇氣走近櫥窗,端詳那件漂亮的女套裝和皮包。
那層玻璃,就是她永遠無法穿越的月亮河。

我追求的,只是美,可是美為什麼要用物質來獲取呢?
為什麼貧窮就註定要和醜陋在一起呢?
難道我註定要捨棄其中的一種來得到另外的那種呢?
這一切究竟值不值得呢?
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呢?


很多年以後,這個女孩成為了母親,在小縣城的服裝超市買了件粉色的童裝給自己的女兒。
這個地方通常只是放美啊美的那歌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忽然今天想起了月亮河的音樂聲。
而她是一聽到這聲音就要暗自憂傷的。

月亮河啊,你多麼寬廣,我要瀟灑的把你度過,
為你夢想,為你心傷。
無論你去何方,我都隨你前往。
漂泊的人要去走四方,
外面的世界令人神往,我們追尋著彩虹的盡頭,
相約在河口,
我純真的朋友,
月亮河和我。

我把那件本不滿意的衣服貼在臉上,對自己說--
至少我得到了一個人的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