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魔鬼的情詩

2010-01-30 22:11:17

阿凡達: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振聾發聵的演講至今猶在耳畔,每每想起來仍然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是的,他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在這個世界上,人們能夠消除種族歧視,不同膚色的人能夠情同手足。
星爺說過:「人活著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和所有偉大的人物一樣,詹姆斯•卡梅隆心中也有一個夢想,一個拍過《鐵達尼號》、《異形》、《終結者》的導演,一個保持著全球電影票房記錄的導演,一個花了14年籌備,並用5億美金就為打造一部《阿凡達》的導演,他的夢想是什麼呢?我想絕不僅僅是為了賺到足夠的美金。
所有被《阿凡達》震驚的人,讓我們平復一下激動的心情,好好審視一下這部影片,是什麼讓它成為所有人的話題,是什麼讓它的票房輕易成為影史第二、並直追《鐵達尼號》,是什麼讓它在國內一票難求,徹夜守候的隊伍讓人以為春運提前到來……除了商業運作,《阿凡達》還有什麼?
就像其宣傳的那樣,《阿凡達》給全世界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饕餮盛宴,盪氣迴腸的故事,也帶給人無限的感動和深深的思考。革命性的3D效果讓人彷彿置身於如夢如幻的潘多拉星球,我們為卡梅隆想像出來宏偉而美妙的世界感到驚嘆,也被人類和納美人驚天動地的大戰所深深震撼。人類的貪婪本性在影片中暴露無疑,潘多拉完美的生態、納美人和諧的社會,令人唏噓的同時又引發了人類對現代文明深深的反思。
但就像任何影片一樣,無論多麼好評如潮,《阿凡達》依然引來許多爭議。多年前有一部影片叫《與狼共舞》,故事情節上與《阿凡達》如出一轍,而那種在寧靜、空曠的氛圍里醞釀出來的悲壯感,顯然更高過《阿凡達》一籌;同樣是史詩巨片,擁有小說原著的《魔戒》在挖掘人性本質、表現複雜劇情上,似乎更可圈可點;當然更多的觀點指向《阿凡達》的敘事並無創新,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在宮崎駿的影片中也有跡可循,而對於那些早已被視覺大片狂轟濫炸到審美疲勞的資深影迷來說,《阿凡達》的視效也不過如此。
和人們的一廂情願不同,現實當中「完美」這種東西並不存在,《阿凡達》的褒貶不一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通過影片,我們看到了詹姆斯•卡梅隆這樣一個電影人的夢想,它是我們看電影的人,做電影的人甚至所有人都值得敬佩的——我們看到,詹姆斯•卡梅隆作為一個電影人,對電影擁有像對生命一樣的熱愛,他孜孜以求數十年的,是所有電影人自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以來,對電影更高層次表現形式的不懈拓展與追求;詹姆斯•卡梅隆作為一個藝術家,他通過自己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一部電影,一種藝術形式,可以給人類帶來如此廣泛的影響,讓人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社會,對自己的歷史展開深刻反思——讓人們為500年前同樣因為所謂的現代文明的開拓而發生在印第安人身上的浩劫而深深愧疚;當政客們在哥本哈根互相扯皮的時候,他要讓我們清楚,地球上正在發生著類似的災難,「2012」有可能並不遙遠,到那個時候,難道我們真要去另一個星球重複同樣的悲劇嗎;他還提醒那群動輒以「先進」、「文明」自居的人們,當你們一心只為掠奪資源的時候,你們的信仰在哪裡,你們內心可有對神明和大自然的敬畏,你們的價值觀是否值得另外一個迥然不同的民族學習,當他們捍衛自己的家園時,你是否有權用武力告訴人家,你的價值觀才是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