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決戰時刻--The Patriot

爱国者/孤军雄心/决战时刻

7.2 / 293,443人    165分鐘 | 175分鐘 (extended version) | 142分鐘 (workprint version)

導演: 羅蘭艾默瑞克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梅爾吉勃遜 希斯萊傑 裘莉李察森 傑森艾塞克 克里斯庫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2-11 03:19:53

與子同袍


看梅爾吉布森的電影,是要有堅強的神經來承受那強大血腥的暴力場面的。
美國是個崇尚英雄和暴力的國家,從約翰福特到史匹柏所代表的主流價值觀一直如此。和羅馬一樣,美國也註定要在戰爭中誕生與成長的,美國的民主孕育於炮火之中,美國的自由是要依靠公民持槍的自由來保證的。

對於我這個從未去過美國,也許一生都無緣於那片土地的異邦人來說,我對那個國家的絕大部份的了解來自於好萊塢電影。而且我深受這種商業掩蓋下的治宣傳的影響,那就是美國向外輸出的文化理念---自由,民主,和個人的權利。美國的民主不是空頭口號,不是刻板的說教和令人生厭的官方課本,而是蘊藏在約翰韋恩沉靜的決鬥和哈里森福特的現代傳奇之中,我喜歡那重深沉凝重帶有強烈男子漢氣息傳達的關於美國的理想,在我的心目中美國的偉大就在於他那些具有羅馬英雄與清教徒混合氣質的奇異的組合,既雄健又壓抑,渾厚而正直,悲壯而單純。

梅爾吉布森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氣魄。
我永遠記得影片中的他是怎樣衝進燃燒的房屋中,拿出斧頭和三枝槍急速走下樓梯那個鏡頭。
佈滿血污的白色衣衫半露著公牛般強健的脖頸,棕色的長髮吹向腦後,肩膀上挎著槍,手中握著斧頭。
有人說,達西先生出浴的形象很迷人,而我看,梅爾吉布森持槍的摸樣才真是性感。
槍永遠是男人最完美的道具。
這種性感不是輕飄的,不是柔弱的和文雅的,而是強悍的,堅決的,無可爭辯的征服。
那個時候我忽然閃出一個奇妙的念頭--假如我把自己的手放在那肩膀上,就會得到一種我從未得到卻一直嚮往的感覺--那肩頭裡的力量和忿張的熱血會一股腦的流進我虛弱膽怯的靈魂里。

一個保護自己家園和孩子的男人,一個為孩子而戰鬥的父親,比任何虛幻的偶像都更加具有說服力。
在通常我所理解觀念中,所謂的愛國主義是一種沒有熱情的空洞的概念,它總是和自己身外的東西有關而與自己無關,是一項不得不盡的義務。我腦海裡的愛國,總是和小時候和老人們的京劇,評書有關,岳飛傳,楊家將啦,陸游和杜甫的詩詞,似乎總是一班士大夫的專利。而小民百姓則是可有可無,印象里無非是逃難的雞飛狗跳和引頸忍人宰割的男人。愛國是件奢侈的事情,天下興亡與自己無關,誰來了日子照樣過,我們中國人骨子裡是這樣的想的。
而這部電影傳達的,雖然起初也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安於現狀,但是他的逃避不是因為怯懦和自私,而是出於對戰爭本身的厭惡,對人類自相殘殺的悲哀,是宗教式的避世。
當這種宗教的避世被孩子的生命所打破,他就恢復了一個追求自由和尊嚴的男人,一個保衛家園的人的責任。
他從不缺乏勇氣和智慧,也敢於擔當責任。
他從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而不是虛榮和喜歡血腥。影片再三的強調的是一種道德的較量---一邊是傲慢自大毫無信仰和道德精神的英國軍隊,他們殺害無辜,焚燒教堂,是只為了自己的利益的貴族,一邊是淳樸虔誠的農民,只為了保衛家園和孩子,為了自己的尊嚴和自由,是體現了平等價值的平民。
美國獨立戰爭就是一場中產階級的自由民對古老貴胄的爭奪權利的戰爭。影片濃墨重彩的刻畫了雙方軍隊的差別,把大陸民兵的軍隊美化為一支奉行自由平等的無種族,階級的現代軍隊,而把正規的英軍貶低為一支古板和缺乏道德的殘暴的傭兵。特別是最後那幕震撼人心的梅爾手執星條旗衝鋒的鏡頭,表現的是一個人對自由的無畏的追求,是美國版的自由引導人民前進。美國獨立戰爭不是一場抵抗異族侵略的戰爭,而是內部的民眾反抗暴政的鬥爭,是掙脫母國要求獨立的戰爭,是平民對國王的鬥爭。
從前我讀美國的獨立宣言總是有些詫異,為什麼那裡面的詞語更像是一種道德的控訴,極其個人化的表達,而不是我所認為的虛華的豪言壯語。
看了這布電影,我才明白,假如沒有個人的自由與尊嚴就沒有整體意識的愛國主義。他注重的首先是個人權利的追求,其次才是,國家,群體。
這是真正的愛國主義。美國是由眾多不愛自己母國的人組成的國家,把他們聯繫起來的不是血緣,種族,而是一種信仰--
自由。

所以這是為信仰而戰,為個人的權利而戰,所以才更加真實動人。

愛自由才能愛國家,假如這是一個信仰自由的國家,那麼是值得為他而戰的,因為那正是為自由而戰。
那正是美國的精神與力量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