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瑪麗蓮·夢兔

2010-02-20 20:05:04

與八部半無關


大過年的看這麼一部電影,是很喜興的。

不過影片的主旨有點寒意。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功男士的背後必然有一群女人,但是如果後宮起火那必將是毀滅性的災難。丹尼爾戴劉易斯出演的義大利導演便是因為在各種女人之間沒有做到遊刃有餘而最後把自己的事業逼到萬劫不復的境地。好在沉寂兩年後的他戒了邪淫,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準備再創輝煌。

這劇情有點耳熟,因為電影改編自同名音樂劇,而音樂劇又改編自費里尼的那個八部半。所以問題來了,是拿本片和音樂劇比較,還是和義大利人的經典較真,這是個很糾結的問題。

儘管個人以為如果換成Baz Luhrman來指導,可能會更好看一些,因為一直對Marshall的芝加哥不甚感冒,可能是因為雷妮那樸實的鄉村氣質實在和浮華的大都會難以共鳴。不過這回可喜可賀的是,為了一部講述文藝圈淫亂內幕的電影,導演組請來了美艷的大卡司,讓人在觀影過程中有點目不暇接。不過,這裡面也有問題,就是這些女星大部份都青春不再——

尼可老了,儘管女神依舊,但比起紅磨坊時代,寶石的光滿有點黯淡;克魯茲也老了,這種西班牙佳人天生無關超級立體,然而成敗皆蕭何,一旦肉體老去,皮膚失去彈性,面孔往往會成為災難。哈德森也是一樣,記得2000年看《幾近成名》的時候,演一堅果的這妹子除了臉大點,身材苗條,笑容水靈。不想在Nine裡面她打醬油了一個Vogue編輯,劇情需要,無論氣質和造型都俗氣到姥姥家了。那段歌舞也不太亮眼。Fergie倒是沒突破也沒新鮮感,現在的黑眼豆豆早就江郎才盡,新專輯都開始剽竊The Ting Tings了,只剩下胸大腿粗的Fergie撐門面,所以她算本色演出。朱迪·丹奇沒什麼可說的,基本不會失手。這回更讓我們看到了大娘歌舞昇平的一面,就是有點熟透的重口味。索菲亞·羅蘭可以當做基本沒演。。。

還有瑪麗昂,她現在應該算是很紅了,所以這回該演忍辱負重,顧全大局,為丈夫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賢內助了。。。好在最後關頭髮現自己老公跟誰都用同一句當年打動了自己芳心的話陶瓷的時候,還是爆發了,而且是最猛的,帶露點。

至於丹尼爾,影片音樂劇的基因並沒有給他太多施展演技的機會,他唱歌的水準也比較一般。表面上影片講的就是他飾演的導演Guido的故事,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他自己卻又是串起所有歌舞片段的一條線。作為一條線,他的壓力很大,擠兌的也沒什麼戲了。

所以回到剛才的問題,到底怎麼看待這樣一部電影?實際上,音樂劇改編成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劇本(script),我想Rob Marshall看到Nine的成績之後,肯定也想問Guido在電影裡說得同樣一句話:"為嘛你們都非得跟JB劇本較勁啊!" 音樂劇作為一種舞台表演形式,最弱的恰恰在故事這個環節上,30年內的經典劇目中,除去那些膾炙人口的旋律和標誌性的佈景道具,背後的故事基本都是過家家式的俗套。改編成電影,如果完全還原原著則往往不討影迷的歡心,音樂劇的粉絲也會因為各種小毛病不太買帳。最標準的例子就是《歌劇魅影》的電影版。如果把它當做劇情片,這種相愛-錯亂-逃亡-復仇的程式真的有夠爛了。

Nine面對的是同樣的問題,平心而論,它的劇本實在不如芝加哥,導演希望用每一個女人的一段歌舞作為劇情發展的催化劑,然而銜接上卻總是有些不夠到位,甚至有Fergie那一段的突兀情節。最後兩年的蟄伏在電影中一瞬而過,之前Guido所受到的打擊有沒有表現到足夠強烈,所以多少有點虎頭蛇尾。

不過,作為音樂劇的改編,音樂和歌舞也是重頭戲,這是很多人都忽略的。除了劉易斯,個人覺得每一位女演員在演唱上都很出彩,說到這,Fergie這個專業歌手的存在就有意義了。她的那一段「Be Italian」是本片最大的亮點,吉普賽式的旋律和編曲,性感的服裝和佈景,手持鈴鼓跳舞的電子全完是點睛之筆。膀大腰圓的F姐唱功還是不容置疑的。三歲看老,少年Guido對這個女人的迷戀暗示了他這一輩子註定要栽在女人手裡。很多人都喜歡的瑪麗昂那一段,那簡直是一個主婦哭訴的最高境界,但演員的表演稍顯浮誇,似乎是刻意在炫耀著自己的性感同時對花心老公進行報復。其他人的段落就不一一講述了,但非常值得一看。

當然,音樂本身來講,《Nine》還沒有踏入百老匯的經典之列,底子的問題並沒有限制演員的表演。可以說,除了「Be Italian"之外就沒有那種一聽就很入耳的旋律,但就像類似感覺的唱片一樣,它值得二次,三次去看,去聆聽,去感受。至少,在人人討論3D的年代,兩個小時的音樂對一些人來說要比外星版的俗套有趣得多。
評論